分享

【茶史追溯】初具法相的唐代茶

 昵称rryh8 2014-07-24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据史料记载,唐人在饮茶风俗,品茶技艺上以及初级法相,并深深影响到后世。陆羽的一部茶经,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而言,更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唐代,饮茶之风迅速由男方普及到了全国,其中主要有两大原因:

一.佛教禅宗的兴盛与影响

    唐人封演的《封氏闻见记》中有这样的描述:"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大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人皆许饮茶,到处煮饮,以此转相效仿,遂成风俗。”

二.朝廷贡茶的出现

唐代宫廷大量饮茶,又有茶道、茶宴多种形式,朝廷对茶叶的生产十分重视。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唐代宗在浙江长兴顾渚山开始设立官焙(专门采造宫廷用茶的生产基地),责成湖州、常州两州刺史督造贡茶并负责进贡紫笋茶、阳羡茶和金沙水事宜。史有"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的说法。每年新茶采摘后,便昼夜兼程解送京城长安,以便开"清明宴"。唐李郢的诗句:"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时须及清明宴"就是说的这事。

唐代的饮茶方式:

在唐代,饼茶仍是当时制茶主要的形式,当时喝茶还加入葱姜蒜盐等等。只是在中唐后,由于陆羽的倡导,开始由加料的羹煮发展成清茶的烹煮。采来茶后,先放入甑釜中蒸,臼杵捣碎后,拍成团饼,焙干以后,用荻或篾穿起来封存。饮用时,再碾碎,过筛,入釜烹煮。 唐代画家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图》,为我们留下了十分珍贵的唐人煮茶的资料,这里有典型唐人煮茶场景。

唐代茶文化对边疆和日本的影响:

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茶叶作为文成公主的陪嫁品带到了西藏。茶叶作为大宗商品销往中国边疆,也始于唐朝,新唐书陆羽传:"回纥人朝始驱马市茶"。这是中国历史上历唐、宋、明、清一千多年的"茶马交易"的开始,茶以贸易商品的形式传入西北、西南、蒙、藏一带。

唐贞元二十年(804年),日本最澄禅师来我国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学习佛经,拜道邃禅师为师,翌年归国时,从天台山、四明山带去了不少茶籽,试种于日本滋贺县。次年,最澄的徒弟空海相继入唐,又把茶籽及制茶工具(茶石臼)带回日本。自此,中国的饮茶方法和习俗开始在日本传播开来,使茶文化成为独特的东方文化之重要内容。即使是现如今,如本茶道经过上千年的演化后,依然保留了很多唐人饮茶的风俗习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