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对草快,国内商品名為克芜踪,為联吡啶类除草剂。化学名1,1-二甲基-4,4-联吡啶阳离子盐,一般製成二氯化物,或二硫酸甲酯。纯品為白色结晶,商品用20%克芜踪為兰色溶液。在酸性及中性溶液中稳定,遇堿水解,对金属有腐蚀性。本品属速效触杀性除草剂,喷洒后能狠快发挥作用,接触土壤后迅速失活,因此在土壤中无残留,不会损害植物根部。20世纪50年代末,百草枯的除草作用被发现,1962年首次进入市场广泛应用在多种作物上,帮助提高农业產量,目前本品已在100多个国家登记註册使用。 百草枯可经胃肠道、皮肤和呼吸道吸收,因其无挥发性,一般不易经吸入发生中毒。皮肤若长时间接触白草枯,或短时接触高浓度百草枯,特别是破损的皮肤或阴囊、会阴部被污染均可导致全身中毒。口服中毒是中毒的主要途径。口服吸收率為5~15%,吸收后2小时达到血浆浓度峰值,并迅速分佈到肺、肾臟、肝、肌肉、甲状腺等,其中肺含量较高,存留时间较久。百草枯在体内可部分降解,大部分在2日内以原形经肾臟随尿排出,少量亦可从粪便排出。 百草枯属中等毒类,大鼠经口50為110~150/。大鼠急性中毒早期死亡时,发现肺水肿、淤血、出血。如存活10天以上,肺部主要表现纤维化。百草枯对人的毒性较强,中毒后病死率较高。 百草枯中毒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為它是一电子受体,作用於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大量活性自由基,引起细胞膜脂质过氧化,造成组织细胞的氧化性损害,由於肺泡细胞对百草枯具有主动摄取和蓄积特性,故肺臟损伤為最突出表现。 [临床表现] 职业接触者经皮肤或呼吸道吸收所致中毒一般症状较轻。国内报告的百余例中毒患者绝大多数系口服所致,且常表现為多臟器功能损伤或衰竭。其中肺的损害常见而突出。 1.消化系统 口服中毒者有口腔烧灼感,唇、舌、咽黏膜糜烂、溃疡,吞咽困难、噁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出现呕血、便血、胃穿孔。部分患者于中毒后2~3日出现中毒性肝病,表现肝区疼痛、肝臟肿大、黄疸、肝功能异常。 2. 呼吸系统 表现咳嗽、咯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紫紺、双肺闻及干、湿囉音。大剂量服 3. 毒者可与24~48小时出现肺水肿,出血,常在1~3日内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经抢救存活者,经1~2周后可发生肺间质纤维化,呈进行性呼吸困难,导致呼吸衰竭死亡。非大量吸收者开始肺部症状可不明显,但於1~2周内因发生肺纤维化而逐渐出现肺部症状,肺功能障碍导致顽固性低氧血症。 3. 肾臟於中毒后2-3天可出现尿蛋白、管型、血尿、少尿,血肌酐及尿素氮 升高,严重者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4. 中枢神经系统 表现头晕、头痛、幻觉、昏迷、抽搐。 5. 皮肤与黏膜 皮肤接触百草枯后,可发生红斑、水皰、溃疡等。高浓度百草枯液接触指甲后,可致指甲脱色、断裂,甚至脱落。眼部接触本品后可引起结膜及角膜水肿、灼伤、溃疡。 6. 其他可有发热、心肌损害、纵隔及皮下气肿、鼻衄、贫血等。 [诊断] 根据百草枯的接触史或服毒史,以肺损害為主的多臟器功能损伤的临床表现,参考尿、血或胃内容物中百草枯的测定,一般可明确诊断。 [治疗] 1.本病无特效解毒剂,但必须在中毒早期採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手段控制病情发展,阻止肺纤维化的发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