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你好的总是那几个

 xc活人的娄子 2014-07-25

  有了社交网站,如今我们可以很轻松地添加上百个好友,然后通过状态更新、贴照片、转帖、玩游戏等方式参与到彼此的生活中去。从Facebook到开心网,各种社交网站帮助人们减少了社交中的摩擦,降低了与他人保持联系的成本。人类的社交网站似乎变得无限大,尤其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只要上网,认识地球另一边的朋友轻而易举。既然“朋友多了路好走”不只是个传说,那么一旦加入社交网站召集朋友,当然是多多益善,别说上百个,上千个,交不起还加不起?

  美国杂志《经济学人》最近的一篇文章,却指出了这种人脉是不靠谱的。事实上,在网络时代,人们的交际圈的规模并没有真正变大。

  朋友数量是一回事,朋友间的互动的质量却是另一回事。一个人和朋友来往越积极、越亲密,这个人的朋友圈子就越小,越稳定。Cameron教授研究指出,在Facebook上,当一个人有120个好友时,他只会给其中7~10名好友留言,更新状态或者涂鸦,只会和其中4~6名好友进行互动(发电子邮件或者聊天),即使有少数超级交际草或交际花,朋友数量达到500人,能够保持经常交流的也不过维持在17~26人,也就是说,不管一个优秀的网络平台能给人们带来多大的方便,能够交到多少朋友,真正具有生命力的核心朋友圈规模基本是不变的,即5~7个而已。

  这个用了大规模的网络数据得出的结论,让人们重新想起了社会网络界18年前就发现的道理,那就是牛津大学的人类学教授Robin Dunbar发现的“邓巴理论”(Dunbar theory)——人类智力允许的稳定的社交网络规模平台应该不超过148人,约等于150人。这个“邓巴理论”并不是指一个人只能认识150人,而是指与人互动时,能维持稳定人际往来的最大数目。

  当一个人的交际人数超过150时,“其社交行为是趋于松散的,这意味着他只可能认得对方的长相和名字。比如企业大老板对其数百名下属间单方向的人际关系”。因为人脑无法妥善处理超过150人以上的交际信息,因此也比较无法深耕友谊。

  尽管网络突破了人们面对面往来的限制,但无论现实还是虚拟,个人的社交圈架构永远以同心圆的方式呈现,分为5人、15人、50人和150人等4层,内圈的友人数量少,但彼此往来互动品质较高,外圈友人数多,但互动品质也较低。这个同心圆的架构,在不同文化与经济环境中也都有着同样的呈现。

  看上去朋友数量很多,但真正互动频繁的却很少。社交变成了与熟悉的人交往,与陌生人交往似乎很困难。人脉理论的魅力有限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