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记不住?其实不是为了记忆每个细节

 另一种平静宋霞 2014-07-25

 [读书]有个朋友给我发微信问:看过的书基本上过三天就忘了一大半,怎样提高记忆?

  其实我对于此类问题的答案是:读书不是为了记忆细节。

  那么读书是为了什么?首先是为了解决我内心的疑问。我是在工作、生活中碰到困惑,遭遇瓶颈的时候最想读书,也会读最多的书。而所读的书籍,也会围绕这个阶段心中最大的疑问展开。

  比如几年前有一段时间困惑于感情问题,而无论家长、朋友、同事都无法触及我的内心深处,从根本上帮我想清楚问题,想清楚何去何从。那时候我就开始搜罗有关感情和心理方面的相关书籍,大量阅读,最后果然“遇到”几本不错的,帮助我想清楚了问题。

  第一本是《少有人走的路》,其中指出我们身边,包括我们自己,我们的爱人,虽然大多数都是“成年人”,但只是外表成熟而已,从内心成熟的角度来看,大部分是不成熟的,体现到比如不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人,不愿意改变等。这种不成熟导致了两人相处过程中的大部分的深层问题。

  第二本就是《爱上双人舞》,这本书里提到的爱的三种致命伤,真的是每个恋爱之中的人都要警惕的。因为一旦你们的生活从激情过度到柴米油盐,那么之前所隐藏的致命伤就会逐渐发作。

  我 当年是出于感情的困惑看了若干本相关的书,有心理方面的,有感情方面的。我看这些书的时候,内心就像有一个雷达,指引我围绕自己的困惑看问题,感触深的地方就仔细读,仔细思考,梳理逻辑,不相关的地方就略过。这样围绕自己,围绕问题去有重点的看书,让我把自己的情感困惑想清楚了。

  还 是几年前,苦于没有适合自己的投资门路,不知道哪种投资方式适合自己,不知道是否该投资股票,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股票,也不知道理财的增值目标设为多少才合适,便一口气读了《漫步华尔街》等10本书,其结果是:在这几年的投资中,获得比较稳定的收益,并且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投资理念。

  这些书,如果没有目标的去看,第一很难静下心来读,第二,看完之后肯定忘。

  所以,但凡阅读,一定要有目的性,即一定要有出发点,越清楚越好,这个出发点其实就是为了解决你心中的疑问。有目的,有出发点的阅读要比盲无目的,没有出发点的阅读效果强百倍。

  当你认可“读书必须有出发点”之后,我们再来聊聊“速读”。

  当你内心有明确的目的,有明确的待解决的疑问时,就可以真正开展“速读”了。速读的最本质含义不是一目十行,也不是一页一页快速翻书,而是说:你知道这个书中你什么可以不读,什么需要重点去读。因为,一切和读书之前的目的相关。与目的强相关的内容,就重点读;弱相关的东西,就可以不读。

  当然,也有很多时候,我们知道开始读一本书并不是有非常明确的目的,只是知道这本书是不错的书籍,和我们的工作、学习和兴趣领域可能相关。这个时候,“速读”的要求是尽快抓住这本书的主旨。

  有非常多的畅销书,一本书就是围绕一个观点展开,那么你速读的目标就是快速抓住这个核心逻辑。我经常举得一个例子就是《长尾》这本书,其核心内容就是6页纸。

  无法“速读”有什么坏处,我之前讲过我自己的一个反面例子,即如果一本书,我无法在一周内看完,在今后的若干年内,我可能都没有机会再读这本书。所以,这里就0和1的问题,如果不能速读,就无法蹴读。

  很多人在看一本书的时候,报着必须仔细阅读的目的,其实书和生活的中的朋友一样,你一生要见过的人可能几百上千,但是到最后能留下的朋友,不过几十人。书籍也是一样,好书的确有很多,但是和你有缘,对你有用的书籍注定不会太多。如果你把每本书都当成经典,慢慢的仔细阅读,你这一生,要错失的好书会有很多。因 为我们最有限的是时间和精力。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机会成本,即你把时间用于做A所得到的东西,要超过你把时间用做B所得到的东西才行。

  当然,也有人问,经典书籍能不能速读,工具书籍,技术书籍能不能速读。对我而言,我的习惯是皆可以速读。最简单的速读就是随便翻翻,看看是否合适读。而且速读只是阅读的开始,不是阅读的终结。对于你自己真正有用的好书而言,速读只是长跑前的热身。

  前面说了“答疑解惑”是我很多时候的选书的标尺,读书的出发点。那么很多时候,解开“内心的困惑”还是不够的,有句古诗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的就是检验我们读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实践”。既然是出于问题而读书,那么自然要以解决问题为一个完整的“圆圈”。

  比如我在投资美股时,经常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我该选择哪一类的股票,何时该买入,何时该卖出?如果之前买的股票,一直在涨,这时候是持有,还是卖出,甚至是:是否需要再次增持吗?该留有多少现金?这些现金是以现金形式存放还是以货币基金等低风险形式保留?

  这些问题,都是我实际理财过程中的问题。而我一旦在书中找到答案,就会付诸实践。

  又比如沟通问题,我因为自己偶尔出现的有关人际关系的困惑而看《非暴力沟通》。看完之后就会按照书中的原理,观察自己在和家人、朋友交谈,打电话的时候的说话习惯和细节,看看是不是倾听的不够,看看是不是有“judgement”,是不是把自己情绪的问题的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这就是实践。

  从读书到实践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从书中找到一个具体问题的答案,然后在生活中碰到类似的问题去测试。另外一个是把书籍的逻辑整理一下,比如《非暴力沟通》中,几个基本原则都整理出来,去综合运用。

  这两种方式,可以灵活运用。

  小结一下,我认为读书是为了答疑解惑,答自己的疑,解自己的惑,所以,我的每次集中读书都是有一定的出发点。为了快速的找到合适的答案,我得在短时间内看很多相关的书籍,找出合适的书籍,找出合适的内容,这就需要速读。在抓住相关内容,在内心中完成初步的答疑解惑之后,我更希望能在实践中去运用这些方法,以 检验是否真正能解决我的问题。所以,我的阅读是从问题出发,到解决问题为初步的结束,从而形成完整的闭环。

  在这个闭环中,“记住细节”对我而言没有太多价值。在大学的时候,一个老师就告诫我们:不要试图去记住书中的所有细节,当你碰到问题时知道在哪里去寻找答案就可以了。记忆是人脑的天赋,但人脑区别于电脑的根本之处在于“创造力”,把你用于记住细节的精力省下来,去创造吧!

  对了,如果你正在准备国内的考试,那么我上面所说的观点对你而言是错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