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甲午战争大事解读06.16

 老樟xy67896789 2014-07-25

大事记1894.06.16

日本:1894年6月16日,日本再次派出2600余人在仁川登陆,入朝日军兵力达到近4000人;日本外相陆奥宗光邀见中国驻日钦使汪凤藻,告知日本内阁决定中日共同镇压东学党及共同参与朝鲜内政改革。

英国:6与16日,英国外交部发表备忘录,明显露出偏袒日本的立场

深度解读

甲午战争时期中日军事制度改革对比

    作者:肖琳(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博士)

    19世纪,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西方工业国家,对东亚地区实行了猛烈的殖民征服运动。而处在同一地区的中日两国,为应对西方入侵,几乎在同一时期实施了近代军事变革,但最后结局却大相径庭。特别是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成为历史的分水岭,日本从此一跃跻身为列强行列,而大清帝国却从此沦为备受凌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统治濒临崩溃。

    日本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军事改革始于1868年。是年,明治政府取代了抱残守缺的幕府政权,开始把“富国强兵”、“殖产兴业”、“雄飞海外”、“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作为国家发展的最高国策。创建新的军事制度是明治政府军事改革的首要任务。从1870年开始,明治政府用极大的精力改造幕府时期的旧军制。

    与日本相比,中国近代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军事变革,仅仅局限在技术层面,而没有聚焦于军事制度本质的变革。尽管随着武器装备的引进,也带来了军队编制体制的变化。但其在军事思想、编制体制、教育训练等方面仍然没有摆脱传统体制的束缚。洋务运动是不彻底的改革,是只改器物、不改制度的改革,是不触及腐朽统治阶级利益的改革,是半途而废的改革。这种失败改革的结果,必然首当其冲地影响北洋舰队,使这支生长在封建落后、腐朽没落、封闭保守制度和一穷二白工业科技基础上的舰队,存在严重的水土不服。 【阅读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