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1894.07.20清朝:1894年7月20日,俄国公使喀西尼路过天津,李鸿章委托俄国干涉日本留兵朝鲜事。 英国:7月16日,英国外交部发表备忘录,明显露出偏袒日本的立场。7月19日,英国驻天津领事宝士德持欧格讷函见李鸿章,告已电英外交部调停朝鲜事。 深度解读甲午战争前日本以“狡狯外交”运筹与俄英关系![]() 作者:杜富祥(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博士) 国运的沉浮离不开外交的角力。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夕,面对英俄在远东对峙的复杂情势,日本为实施其既定的侵略计划,玩弄狡狯手段,极力周旋于英俄两国之间。外务大臣陆奥宗光等人谎话连篇、左右逢源,费尽心机运筹日英俄三角关系,开展其预谋战争的“陆奥外交”。 1894年6月,日本向朝鲜调兵遣将,俄政府对此深感不安。为掩藏真实企图,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向俄驻日公使希特罗渥保证:日本派兵只为保护在朝侨民以及日本公使馆、领事馆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陆奥宗光尽其诬蔑之能事,诱导俄外交人员将视线转向中国。陆奥宗光宣称,清军不会满足于对朝鲜暴动的镇压,而可能留驻朝鲜,控制朝鲜,因此日本要派兵监视清军行动。 为维护英国在远东地区的既得利益,英国对雄心勃勃的俄国一直格外警惕,可谓“谈俄色变”。中日甲午战争之前,出于“防俄”的考虑,英国政府也曾尽力调停中日冲突,避免俄国南下,冲击或挑战英国的利益。但陆奥宗光利用打“俄国牌”的外交策略搅乱了英国的调停努力,并竭尽所能“将英国政府拉向我们一边”。“将英国政府拉向我们一边”反映了当时日本外交策略思想的基本观点。实际上,日英俄三角关系并非等边状态,日俄存在根本利益冲突,关系相对疏远。而日英有着共同的利益,关系相对接近。但日方认为,为发动侵略战争,日英关系接近还远远不够,必须“将英国政府拉向我们一边”。 【阅读全文】 |
|
来自: 老樟xy67896789 > 《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