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州化运治多病

 123xyz123 2014-07-25

中州化运治多病

  脾居中焦,谓中州之地,可灌溉四旁,是中医藏象学说中的一个主要内容。《灵枢·营卫生会篇》曰:“中焦亦并胃口,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为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旺则水谷津微运化正常,气血津液充沛,奉养全身。中医的“脾”用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是以消化系统为主的多器官系统的综合功能单位。因此中医讲的脾虚证所表现出来的相关症候群是以消化系统功能障碍为主,涉及多器官多系统的全身性机能低下的病理过程,它可见于多种疾病。

  脾虚的病因病机

  “思伤脾”、“人饮食劳倦即伤脾”、“饮食自倍,脾胃乃伤”、“土湿受邪,脾病生焉”。脾虚证的发生,多由素体虚弱或饮食不节、思虑过度、过劳过逸、湿邪过盛而致,而脾气虚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脾虚证型。脾气虚弱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纳少,腹胀,饭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缓弱;脾失健运,水谷不化,清浊不分,混杂而下,则大便溏薄;脾胃气虚,水谷精微来源不足,气血生化乏源,内不能充养脏腑,外不能濡润肌肉筋脉,故出现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无华;中气不足则少气懒言,肌肉消瘦。气不足则血亦少,无以充脉华舌,故舌淡脉弱。气属阳,气虚则阳亦不足,寒湿易滞,故见苔白脉缓。

  “虚者补之,损者益之”、“形不足者,补之以气”,因水谷运行及气血化生,皆靠脾胃运化而成,故一切纳运失常及气血不足、失调之证,均可求治于健脾益气之法。脾胃虚弱,经健脾益气,可复中焦健运之职,使脾胃升降如常,中州和运,则病愈体健。

  益气健脾的应用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其临床表现多数有胃脘隐痛,食后痛减,喜按喜暖,纳差,食后腹胀,神疲乏力,便溏,舌质淡胖,脉细等脾虚症状。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病程往往可达数年至数十年之久,符合中医“久病多虚”之说。溃疡病的发生和发作与劳倦内伤、饮食不节、久病脾胃受伤等有关,劳则伤气,尤其失脾气,因此宜在治疗中采用健脾益气法,有报道应用小建中汤、香砂六君子汤和黄芪建中汤等治疗消化性溃疡,可促进黏膜防护因子生成,加速上皮细胞的再生,调节黏膜的血液循环,增强胃黏膜的屏障功能,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慢性腹泻  慢性腹泻是临床常见病,病势缠绵,恶化好转交替出现。多为内伤久病或脏腑功能低下所致,本为虚寒,标为湿盛,属本虚标实之候。《景岳全书》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若饮食失节,气机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多为湿,谷多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泄痢作矣。”故临床应治以健脾除湿为主,脾气恢复,则运化有权,湿邪去而腹泻自止。如久泻气虚下陷,肛脱不收,可用补中益气汤,重用参、芪以益气升清,防脱止陷;兼湿热者加黄连、佩兰、白头翁、白蔻仁;腹痛者加白芍、元胡、木香;黏液便者加黄连、白头翁、秦皮。

  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位在肝胆,但其发病与肠胃密切相关。由于本病的缠绵难愈,甚至多次急性发作,在临床上屡遭泻下药攻伐,以致正气耗伤,使脾胃更虚,形成体质愈虚而发作愈频,发作愈频而体质愈虚的恶性循环。因此,在选择治法上,不能拘泥于“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应根据其病机,以“补”代“通”,采用健脾益气法健运中气,恢复中焦病机,使脾胃升降有序,胆气得以通降。同时通过补益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复发。以六君子汤健运脾胃、益气补中为主药,辅以郁金等药以行气解郁,柴胡、木香、枳壳增加理气通滞之功;有黄疸者加茵陈、金钱草、虎杖,胆绞痛者加元胡、川楝子,便秘者加大黄、芒硝。 

  功能性子宫出血  功能性子宫出血属于中医“崩漏”范畴,多为气虚与血瘀共存。治疗中一要防瘀热,二要防虚脱。《景岳全书·妇人规》云:“凡见血脱之证,必当用甘药先补脾胃,以益生发之气”。《竹林女科》曰:“血脱多时气必虚,阳生阴长理相宜,甘能生血调脾胃,归草升柴参术芪,用补中益气汤”。故临床治疗功能型子宫出血,用补中益气汤,随证配蒲黄以活血止血、茜草以凉血止血、川续断以补肾强身等,可以达到瘀血祛、冲任固、经血止的目的。

  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于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所导致的慢性疾病,临床表现受累骨骼肌极易疲劳,全身骨骼肌均可受累,以眼外肌最为常见,表现为眼睑下垂、复视,病情严重时可表现为进食呛咳,语弱声低,四肢萎废无力等,若脊髓肌受累,则表现为举臂,起蹲困难。西医治疗该病多用激素,邓铁涛教授认为运用此药治疗虽然会有短期效果,但它是通过透支人体精血而出现症状暂时缓解的假相。长期使用激素,无异于饮鸩止渴,会耗竭人体肝肾精血,使气血更加亏损,病愈难治。《素问·太阴阳明论》说:“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脾居中央,化生气血,以灌四旁,四肢百骸得其滋养,才能保持正常功能。

  功能性低热  慢性功能性发热(内伤发热),最常见的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发热。其特点为热势较低,长期不愈,劳累后加重,或于午后或早晨发热明显。其发热是由于脾胃气虚,虚阳外浮所致,故治疗时不能以苦寒之剂攻伐太过。应以甘温之药,补益脾胃元气,提升下流之谷气。中气足则相火降,相火降则热病除,此即甘温除热之法。

  脾虚证的广泛性

  脾虚证是许多证候共有的,在脾虚证研究中,至今仍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但以中医整体观分析,则可以认为脾虚证是现代医学中多系统、多功能、多病种在不同的病理生理条件下产生的结果。脾虚证在诸多系统都有影响,恰恰印证了中医理论对脾的生理和病理具有多样性的观点。

  总之,中焦运化功能失常是多种疾病发展过程中常见的病理机制或是某些疾病引起的结果、或是某些疾病形成的原因,健脾益气法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在临床运用时要注意以气机通达为先,不可以滋腻厚味壅阻脾胃气机,以免补脾却伤脾。同时,要顾护脾胃之气,不可妄用苦寒之药伤及中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