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介安运用脾胃理论治疗儿科疾病经验介绍

 123xyz123 2014-07-25

张介安运用脾胃理论治疗儿科疾病经验介绍

【摘要】  张介安从脾论治儿科疾病,主张重扶中土,四旁诸疾治中州,倡导扶脾升清生胃津,畅达气机健脾胃。


  张介安为武汉市中医医院儿科已故老专家,祖传六代行医,从医60余年,享受国家特殊津贴,注重实践,讲求疗效,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症的认识和治疗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学术思想和诊疗特点上自成风格,其主张从脾论治儿疾,尤擅理脾胃。现就张老运用脾胃理论治疗儿科疾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1重扶中土

  张老强调“人以胃气为本”,强调补益脾胃的重要性,脾胃为元气之本。认识到脾胃与元气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精神元气是人健康的根本,后天依赖脾胃得以滋养。张老临床诊治脾胃病,知饥而纳少者,病在胃;能纳不运者,病在脾,必须脏腑兼顾,针对脾胃脏腑功能不同,升清降浊健运分治。小儿脾常不足,阳明本虚,各种疾患无不影响脾胃之功能,而在病之后期,唯赖水谷之气以调养,故张老在儿科临床中,制方用药,时时顾护脾胃生生之气。量小儿虚实用药,以利为度,药无苦寒直折,不伐生气,时时顾护脾胃。其独创的治脾40法悉合和胃扶脾之义。

  2扶脾升清生胃津

  张老制方不论温清攻补,无不包含养胃存津之意,且尤为重视益脾气而生胃津。如小儿脏腑柔弱,不可痛击,大下必亡津液而成疳,初病津液少者,当生胃中津液,治脾胃久虚,呕吐泄泻,频作不止,精液枯竭,烦渴燥,但欲饮水,乳食不进,羸瘦困劣,张老生胃津不用甘凉,除烦热不遣苦寒,而投甘平微温之品,其中自有奥义。因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全赖其所养,精气血津液皆由之而生。脾健胃和则水谷精气充足,周身得其所养,生机旺盛;脾胃虚弱则生化无能,而津液亦为匮乏,以致燥热内生,烦渴引饮,皮毛干枯,羸瘦困怠,诸症蜂起。而张老使用的扶脾方参苓白术散为补脾生津之代表良方,补而不滞,静中有动,具斡旋之能,且能鼓舞胃气,启清阳于至阴之下,洵一物而三美具焉。候脾胃健运,郁热外达,清气升腾,而津液自生。可见张老生胃津的经验,即是补脾益气,清热生津,然共要在于一个“生”字,即勿一味滋补而以促发患儿自身生机为目的。

  3畅达气机健脾胃

  小儿脾气未充,运化力弱,屡患脾胃疾病,然在治疗上,偏补则壅碍气机,峻消则损脾伤正,所以必须掌握病情实质,运用补中寓消,消中寓补,使其补而不滞,消而不伐,以保护胃气为宗旨,以畅达气机,恢复运化功能为目的。故张老自创诸方,重视调治脾胃气机,如消食散合参苓白术散治吐泻、不思乳食的脾胃虚弱而兼气滞之证,方中以人参、茯苓、白术补脾,加厚朴、木香、陈皮理气,补而不滞;用麦冬配半夏、藿香、甘草润燥相济,既治虚热,又降逆止呕,以令胃气降则和。参苓白术散伍藿香、木香、葛根补脾益气,畅达气机,升举清阳,使脾气升则健;清心汤治“脾热弄舌”,由栀子、石膏、甘草等组成,功在清解郁热,祛风散郁,理脾畅中;化食散治“脾胃虚弱,胃冷,腹痛不思食,乳食不消,呕吐泻清以及脾疳腹大,身瘦”等症,然而虚不用人参、黄芪,是方以青皮、陈皮理气,丁香温中,诃子固涩,甘草和中,以其通涩并投,有出有入,旨在斡旋脾胃气机,以期运化功能之恢复。由是以观,张老治疗小儿脾虚胃弱之证,不在补而重在运,主张扶养脾胃,顾护胃气阴精;甘温助脾,益气扶正补虚;调气健脾,温通解郁祛邪。其治病处方自有特色,临证极为重视“胃气”,无论用药寒热温凉,论病轻重缓急,处处突出胃气。

  4四旁诸疾治中州

  脾胃居中州以灌四旁,为后天之根本,气血生化之源泉。倘若脾胃不健,不独脾胃本身患病,还可影响他脏发生病变。因此,调治脾胃,不仅能治脾胃本身疾患,同时亦可解除肺、肝、心、肾诸脏的病证。故张老每以脾胃的脏象特性、功能以及与其他脏腑之间的关系为其思想基础,在临床上从脾胃的角度,解决儿科不少疑难逆证。在调理脾胃方面,张老不仅看到病变的局部,而且顾及整体,既看到标邪在疾病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又抓住治病必求其本,在治疗用药上宗“脾健不在补,贵在运”之说,调护脾胃,升清降浊,燥寒湿均以“适中”二字为度。“平衡为顺,得运为贵”,为防止峻补壅滞,张老常在调理脾胃之剂中伍以理气、燥湿、消导之品,如陈皮、木香、厚朴、神曲、砂仁;对于脾虚胃阴不足者健脾养胃兼顾,于健脾剂中佐以石斛、乌梅、神曲之类。张老对参苓白术散化裁应用可谓融会贯通,他认为此方药性平和,温而不燥,燥湿寒温,升清降浊适中,是健脾益气、和胃护本之良方,具“寓泻于补,健中有运”的特点。张老根据小儿不同疾病分别立有:健脾养阴法,用于低热或高热后恢复期;健脾化痰法,用于肺脾两虚咳喘之证;健脾止泻法,用于脾虚泄泻证;健脾渗湿法,用于脾虚水湿内停之水肿证;健脾熄风法,用于阴虚风动之癫痫证;健脾和胃法,用于厌食、呕吐证等,不论何痼疾必以调养脾胃而收。

  张老善理脾胃,还具体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一是注重调治脾胃本脏疾病,就脾胃本脏受损所致疾患,张老常用参苓白术散、胃苓汤、五味异功散及自拟验方六味止泻散。分别立有扶脾消食法,用于脾虚食滞及厌食;扶脾和胃法,用于脾虚呕吐;扶脾止泻法,用于脾虚泄泻;扶脾化痰法,用于脾虚咳喘;扶脾渗湿法,用于脾虚水肿;扶脾养阴法,用于长期低热和久汗、久泻、高热后津伤,脾胃阴亏等。二是对他脏之疾与脾胃有关的调理,如肺虚咳喘,张老拟培土生金法,意在补母实子。又如五迟、五软、解颅与先天禀赋有关,补肾无疑,然张老根据先后天脾肾相互滋生、促进的关系,在用补肾药的同时往往不离补脾药。三是体虚多病和病后恢复期注重调理脾胃,张老从“四季脾旺不受邪”的观点出发,根据脾胃阴阳虚损的程度不同,分别予以不同治疗,在参苓白术散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若阳气不足者,重用人参、白术、甘草加炙黄芪;若阴液亏者,重用白扁豆、薏苡仁,加用沙参、麦冬、石斛、白芍等。在补益的过程中,常以扶助和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为目的。对儿科各种热性病、咳喘、泄泻、厌食、水肿、癫痫、眼疾等,均可通过消食导滞、调理脾胃而获得显著疗效,此所谓“异病同治”。

  有些疾病并非都是药到病除,每遇用常法不效时,张老务必探因索隐,从变法中求治。如一患儿颜面浮肿、纳呆、精神困倦、小便短少、舌质淡红、脉细,先后曾按“肾炎”“水肿”给予利尿等治疗,效不佳。张老审因为脾肺气虚,水湿泛肤。立法扶脾益气,投以炙黄芪、山药、薏苡仁各l5 g,党参、白术各10 g,陈皮、蝉蜕各6 g。效果显著。治水肿不囿于通利,补气自退,脾气强盛,气化水行,不言利而利在其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