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龙玉、黄蜡石的科学与市场

 老夫子杂学 2014-07-25

近年来,云南省龙陵县产出的一种黄色二氧化硅质玉石,大量出现于云南的珠宝市场,被称为“黄龙玉”、“龙黄玉”、“黄蜡石”、“硬质田黄”等。“黄”指此玉石的主色调,“龙”既指产地龙陵县,又指中华龙文化的深湛内函。一些原石本身具有的纹理外形,似人、似物,有较强的观赏性,被奇石爱好者作为精品收藏。由其加工成的各种工艺品,如摆件、挂件、手镯、珠链等,具有翡翠般的硬度、光泽,又有田黄石般的颜色、温润,很受欢迎。

2006-2007年期间,在市场上刚出现的一段时期,其售价与色水相当的翡翠玉不相上下。其原料价格由每公斤几元,上升到人民币几百、几千、甚至万元以上;其制成的手镯成品上升到每只几百到几千元;挂件、把玩件,每件上升到几千-万元以上;造型好的原石,喊价几百万、上千万。2008年7月在昆明举行的“东盟石文化石材博览会”(以下简称“石博会”)上,虽然价格明显回落,但玉质好且造型奇特的原石、或玉质好工艺佳的工艺品,售价仍然不匪。

 

 

 

黄蜡石、黄龙玉饰品(摄于石博会)

 

  

 

黄蜡石、黄龙玉饰品(摄于石博会)

 

 

 

3.《八骏图》刘新光藏   

 

  4.《全福》,李剑平藏  

5 

5《一唱雄鸡天下白》常美华藏  

        精美的黄龙玉雕件(摄于石博会)

                    

 

     

6.《一帆风顺》高生藏      63x48x16Cm  

  

 7.《粮仓》”,陆存荣藏      43x42x22Cm    

 8.《堆金》刘家成藏  50x32x22Cm,

           

  奇特的黄蜡石、黄龙玉观赏石(摄于石博会)                                

 

当前,有关“黄龙玉、黄蜡石”的文章、图书、宣传资料不少,但在一些方面缺乏必要的科学性。为促进黄龙玉、黄蜡石资源的勘察及开发利用,促进市场的有序发展,特对有关重要问题进行初步讨论。更详细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1. 龙陵县的黄色二氧化硅质的玉石组构品种(石种)

经笔者研究,产于龙陵县的黄色二氧化硅质的玉石,其中的石英颗粒有粗有细;品种不是单一的隐晶质玉髓,而是有多种,包括石英岩玉、玉髓、玛瑙、蛋白石等;玉髓仅是“黄龙玉”中的一部分。

龙陵的蛋白石(Opal,SiO2?H2O),呈不规则块体,黄色、棕黄色、灰黄色、白色等,油脂光泽,硬度Hm 5—6,偏光显微镜下为非晶质体。照片9的原石为原省工艺美术公司张元昌先生1987年提供;当时笔者任云南省地质博物馆馆长,他带着龙陵县象达当地群众采到的一批玉石原料来请笔者鉴定,鉴定结果为蛋白石;并对他提出进一步寻找具有变彩的欧泊的可能性。现在看来,在龙陵地区进一步寻找火欧泊,特别是具有变彩的欧泊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值得有关方面重视。

玉髓:隐晶质或显微晶质石英集合体(肉眼一般不能看清颗粒),称为玉髓(照片13);具红色、绿色的玉髓块体可称为碧玉;具平直纹带或同心纹带构造的玉髓称为玛瑙(照片11)。

石英岩玉:显晶质石英集合体(照片12)。笔者在石博会、珠宝商场所见到的许多原石、手镯、挂件、把玩件、珠链,大部分属于这一类。石英没有解理,对抛光件肉眼一般不易看清颗粒;但用普通放大镜,在斜射光照明下,可以看到晶粒结构。(翡翠的组成矿物硬玉,因具两组(110)解理,对显晶质的翡翠,肉眼可见“翠性”闪光的颗粒形态。)

从玉髓到石英岩玉的石英粒度是逐渐变化的,没有一个截然的界线;岩石学上一般以0.01mm为界(一般宝石学书上都没有提到);玉髓的晶体粒度大多都不是“仅为0.001mm”。不同石头切片的显微镜观察表明,一般玉髓、玛瑙的晶体粒度也是不均一的(照片13、14)。 

 

 

9. 龙陵地区产的蛋白石    

 

   

10. 外表呈葡萄状的玉髓    

 

 11. 具有纹带构造的玛瑙  

    

 

 

   

12. 显晶质的石英岩玉  

 

 

 

13. “黄龙玉”玉髓的石英粒度  

 

 

 

 14. “黄龙玉”石英岩玉石英形

               

(手镯、雕件料)         不均匀,< 0.01mm (正交偏光)    态,粒度0.02-0.1mm。正交偏光

 

2. 观赏石石种的分类原则

石种的分类,应该以内在的石头组分和结构构造来划分。目前观赏石界常见的某些划分方式可能是不恰当的。这里仅举几例略加说明(进一步的待另文论述)。

(1)以形态命名(如“瓦沟石”等),这样可以分出无穷多的类别,缺乏类别的科学性。

(2)以江河命名(如“金沙江石”等):实际所见,一条江河中出现的石种有很多,它们不是一类;不同江河的石头,有一些是相同类型的。如说“XXX江石”、“X河石”不应是某一石头的名称,而是其产地、或群体的总称。

 

3. 硅质玉“黄蜡石、黄龙玉”的品级划分问题

有的书上认为:“高品质硅质玉,是继翡翠跟和田玉之后发现的最优秀的玉种。”把“黄龙玉”说成似乎比和田玉、田黄石更好的玉石可能是不恰当的。

在大量的宝玉石文献资料中,硅质玉属于低档次的宝玉石。因其分布广,产量大(如国内的广东潮州、广西贺州、内蒙等地,巴西、缅甸等国家)。人类对硅质玉的使用,早在石器时代就有了。龙陵县出产的氧化硅质 “黄龙玉”,以其产量大、质量优、形态万千,加上精湛的云南传统玉雕技艺,为市场提供了大量优秀的硅质玉精品,受到省内外广大消费者欢迎,值得庆贺!

有的文章认为:质量低的属观赏石级,称黄蜡石;质量上等,达玉石级的,称为黄龙玉。

从大量的石头观察,黄蜡石与黄龙玉没有截然的区别界线。由于大多数石头结构不均匀,有的石头评价时,不好说它是“石”,还是“玉”。而且,大多数“黄蜡石”可以加工成饰品,也应属于“玉石”的范畴。

观赏石不是一个低质量的代名词,它是一个大家族,只要具有观赏价值的矿物、岩石(石头)都可称为观赏石,它本身就有高、低档之分。就形、质、色等方面具有观赏价值的原石,一般不作明显的打磨。有不少被认可的中高档石质展品,为突出其色、质,也作了适当打磨。特殊的形态主要由人工打磨所致,就没有多大价值了(照片16)。一些高档宝石级(可加工出较高档戒面、雕件等)的完美矿物晶体、晶簇,其价值远比将其加工成饰品要高得多,如拿去加工则是无知和愚昧的憾事。

当前,市场上的“黄龙玉”大多为中、低档次的,优良的精品是为珍贵。为了推进“黄龙玉”市场的有序发展,需要尽快制定与市场紧密结合的“黄龙玉”品级划分标准。

 

 

       

照片15《我是谁》(黄蜡石)30x30x20Cm,

(摄于石博会,聂永祥藏,标价580万元)  

 

                    照片16. 《虎》—纹带状钟乳石, 

                 虎形为人工打磨形成)   

   

 

4. 受埋藏、搬运的黄蜡石、黄龙玉是否有石皮?

原生矿在地表地质营力作用下,散落于山坡、田间、河流中,形成大量的黄蜡石、黄龙玉次生矿。有的出版物中,对黄龙玉在籽料划分为有皮和无皮两种(似比照翡翠)。笔者认为,由于石英质玉石的物理、化学稳定性,一般是不受风化影响的,因此也不可能像翡翠、田黄石那样形成次生皮壳。就现有图书、文章提供的图片,商场、石博会上所见展品,还没有见到黄蜡石、黄龙玉具有典型的石皮特征(类似于翡翠那样的石皮),有的石头表面具有后期新的结晶生长层覆盖,不能称为“石皮”;沿石头表面或裂纹的铁质浸染,也不应称为“石皮”。

 

5. 黄蜡石、黄龙玉是否耐酸碱?

有的书上说:黄龙玉“具有较强的耐酸碱性。”我认为,无色的石英质玉具有较强的耐酸碱腐蚀性。黄龙玉之贵在三价铁致色的“黄”,但三价铁致色的石英质玉(含黄蜡石、黄龙玉),在酸碱腐蚀下肯定是会腿色的。业内人士都知道,翡翠的去黄处理就是用酸泡洗。

 

6. 在自然状态下,为什么有的黄蜡石、黄龙玉颜色会变浅?

有些经营和收藏者问笔者:为什么他们收藏的黄蜡石、黄龙玉饰品,并没有接触过酸硷,但过了一段时间,发现黄色变淡了?对此,云地矿珠宝副总经理姚锁柱先生,以其收藏的黄龙玉确有部分黄色变浅的事实解释说,主要是这部分黄龙玉中含有微孔隙吸附水,因天气干燥或灯光照射失水,导致透明度降低,颜色变浅。

 

7. 黄蜡石、黄龙玉治病、保平安功能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

黄蜡石、黄龙玉的矿物、化学成分研究表明,它基本不含锌、硒等元素,也就不可能产生这些元素的治病效应。至于一些文章、书籍中谈到的,玉石具有特殊的对人体有益的“电磁场”、“光电效应”等,也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要说“光电效应”,穿、脱合成纤维内衣时都会感受到放电产生的“火花”、刺痛;显然“光电效应”对身体并不一定是有益的。要说一般玉石还真的没有明显的“光电效应”。(透明无双晶、裂纹、杂质的水晶单晶体具有“压电效应”。)

“戴玉保平安”的说法并不是科学,而是一个心理学问题。我在一个佛教寺庙中,见到一块扁,上书“信则灵”;也许这就是宗教的“至理名言”。有位女士,她丈夫开长途集装箱大卡车常出安全事故,听说戴玉可以保平安,托我买了一个翡翠吉祥挂件给她夫君挂在颈上,果真一年多了没出什么事故。我认为,这就是“信则灵”;因为他相信了“戴玉保平安”,心不浮躁,自然事故就少了。

 

8. 黄蜡石、黄龙玉的成因研究

龙陵黄蜡石、黄龙玉的成因研究,对扩大资源、及其有效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的。许多形态漂亮的的石头展示出其特殊的形成条件。

如黄龙玉“堆金”(照片8)中的“砾石”是否被冲刷磨蚀和搬运、再硅质胶结?黄龙玉“金玉满堂”(照片17)是先形成黄色的硅质玉“石蛋”(是否被冲刷磨蚀和搬运?),后又为白色的硅质胶结。我们看多了钟乳石溶洞的方解石质泉华景观,但外表呈泉华状的黄龙玉“瀑”(又称“瓦沟石”)又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呢?一些观赏性较好的大型原石,本身具有的纹层状、葡萄状、玛瑙状等构造,其形成环境明显不同于大多数火山岩中所产玛瑙的环境(本地区主要为花岗岩、花岗质伟晶岩、沉积变质岩,无大面积火山岩);也不单纯属于花岗岩地区的“风化淋滤成因”。在龙陵地区温泉分布广,水热活动在黄龙玉形成过程中扮演了什么作用?如此等等,建议有关部门、爱好者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17. 黄龙玉“金玉满堂”—45x60x20 Cm  

(单志平收藏,摄于石博会)     

 

 18. 黄龙玉“瀑”、“瓦沟石”—120x156x52 Cm

          (摄于石博会,雷启云藏,标价888万)

 

 

9. 关于龙陵地区所产黄色石英质玉石的名称及其英译名的建议

虽然二氧化硅质玉石分布较广,但各个地区各有不同的特色(如内蒙长河地区所产的称为长河玉等)。基于龙陵地区所产黄色二氧化硅质玉石的结构特征(见前述),并有较大的市场开发前景;按中国各种玉石有不少以产地命名的习惯,建议:龙陵地区所产黄色二氧化硅质玉石,只要可加工成工艺品的,不论档次高低,均称为“黄龙玉”。建议尽早开展“黄龙玉”质量分级标准的研究。

“黄蜡石”一词仍然保留为广东、广西所产黄色二氧化硅质玉石地方名称。为避免混淆,龙陵地区所产黄色二氧化硅质玉石不再叫“黄蜡石”。

笔者在《寿山石有关问题的探讨,兼谈田黄石的命名、评价》(珠宝科技2001年4期),《21世纪首届全国珠宝学术会议论文集》(2001年11月 武汉)一文中,曾提出:对于以地名、工艺名等命名的玉石名称,为了与国际接轨,建议在需要时,在其后括弧内注明国际惯用的科学名称。对于黄龙玉,建议表示为:“黄龙玉(石英质玉),Huanglong Jade(Quartzose Jade)”。

 

本文的主要内容,为受《中国宝玉石》杂志社之约而撰写的。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广大经营者、消费者,迫切需要更多的科学知识信息;本文提出的一些问题,仅是学术探讨,不影响我对有关学者和商家尊重之意。

感谢云南省观赏石协会成功举办的几届“东盟石文化石材博览会”,感谢广大黄蜡石、黄龙玉收藏、展示者提供的大量精品、信息,让我学习到大量的宝贵知识。文中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黄龙玉、黄蜡石的科学与市场



了解黄龙玉更多内容请进入------

黄龙玉阁_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

 

 

 

   云南珠宝科学研究所   施加辛  

(本文刊于《中国宝玉石》2008年第6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