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读故我在

 六谷斋 2014-07-25

      一九二一年七月十五日至九月七日,胡适应商务印书馆张元济、高梦旦等人邀请,来到编译所考察一个多月,期间除了研究出版社建设之外,还对于图书选题发表了许多见解。

      1.七月十七日,张元济、高梦旦、李拔可、高凤池、鲍咸昌、杜亚泉、任光、江伯训、方毅等商务印书馆要员,请胡适在一枝香吃饭。席间胡适提出,可以搞一个有奖征文活动,比如悬赏五千元,或三年留学经费,征集《中国历史》书稿,以一年或半年为限。

      后来此事似乎没有实行,但胡适却曾经与两位学者谈到这个选题。一位是王云五,七月二十三日,胡适去王云五家中拜见,谈到历史研究问题;第二天王云五回访,就提出要写一部为中学生阅读的《西洋历史》,并且提出两个写作要点,一是以“平和的英雄”代平常历史上的“战争的英雄”;以文化的进步代国家朝代的兴亡。二是用威尔逊《美国史》的办法,正文文字极少,而注释极多;将正文用大字印刷,作为学生的教科书;注释用小字印刷,或为传记,或为原文,或为详论,供教师参考。

      另一位是顾颉刚,七月二十五日,也就是与王云五谈后第二天,胡适就写信给顾颉刚,请他写《中国历史》,体例可以按照王云五的写作要点。八月十三日,胡适与顾颉刚面谈编写《中国历史》的事,胡适谈到做历史的两个方面:一是科学,即严格地评判史料;二是艺术,即大胆的想象力。他说:“史料总不会齐全的,往往有一段,无一段,又有一段。那没有史料的一段空缺,就不得不靠史家的想象力来填补了。有时史料虽可靠,而史料所含的意义往往不显露,这时候也须靠史家的想象力来解释。整理史料固重要,解释史料也极为重要。中国止有史料——无数史料——而无有历史,正因为史家缺欠解释的能力。”

      2.七月二十二日,张元济、高梦旦请胡适为“常识小丛书”开一个书单,胡适在第二天的日记写道:“下午到编译所,为他们拟了一个《常识小丛书》的计划,并拟了二十五个题目。”这张书单包括国家五个:《日本》、《英国》、《美国》、《俄国》和《德国》;历史巨人四个:《孔子》、《释迦牟尼》、《耶稣》和《华盛顿》;新事物五项:《交易所》、《银行》、《飞机》、《电报》和《无线电报》;主义一项:《过激主义》;政法四项:《法律》、《国会》、《律师》和《法庭》;经济重点六项:《盐》、《蚕》、《蜂》、《棉》、《茶》和《煤》。需要指出,上面这张书单是张元济先生改过的,他去掉了胡适先生原书单中的《袁世凯》,建议加上《布尔什维克》或《过激主义》;去掉了《电话》,建议加上《煤》或《煤油》。

      另外,虽然胡适日记中记载了此事,但是关于这张书单的原始文件,却没人见到过。不过我在阅读汪原放《回忆亚东图书馆》时,看到当时汪原放与胡适过往甚密,他曾经在胡适那里,见过这张书单的“原始文件”,他还抄录留存。在《回忆亚东图书馆》一书中,完整地记录了这一张书单,上面有胡适开列的书目,还有张元济的六条批注,以及胡适的回复等。汪原放回忆,当时胡适还对他说:“要薄薄的本子,价钱要定得很低。或者几分钱一本,或者是一角一本。梦旦先生他们都很赞成。”汪原放说,胡适提出的小丛书,后来变做了“万有文库”那么大的大丛书了。(深圳商报2014年7月25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