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避孕药50年,在中国陷入怪圈

 xc活人的娄子 2014-07-26

  在中国这个向来缺少正确性教育的国家,避孕药的合理使用也同样疏于引导,使整个避孕药界“误入歧途”:该推广的被妖魔化,不该滥用的被捧上天。
  
  Pill——避孕药!它是在1960年5月9日被美国政府批准使用的,距离今天,已经整整50年。这种小而神奇的药丸的出现,曾引起西方社会关于道德和性解放的激烈辩论,其安全隐患在诞生之初也一直为反对人士所诟病。但回顾过去这半个世纪,避孕药为女性带来的,早已超越了避免怀孕这一简单的功效,更为她们社会地位的转变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今避孕药已经成为西方女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据统计,当今全世界已经有超过1亿的妇女在使用避孕药。而在中国,避孕药却依然神秘,甚至因为得不到正确的宣传而被长期地误解。

  我们在这里提到的避孕药,是指需要定时定量服用才能达到既健康又安全的避孕效果的常规避孕药。而在中国,一边,常规避孕药长期以来因为被误解得不到认可,另一边,近几年却出现了紧急避孕药被滥用的情况,使整个避孕药界陷入了该认可的不被认可,不该滥用却被滥用的怪圈。
  
  被中国人滥用的紧急避孕药

  所谓的紧急避孕药,是与常规短效避孕药用法完全不同的一种特殊避孕药。它在国内有一个“杰出”的代表品牌——毓婷,多数年轻女性也许不知道“妈富隆”这类常规避孕药品牌,却都知道药店里有一种随便就能买到的事后紧急避孕药毓婷。毓婷这类紧急避孕药的药品名是“左炔诺孕酮”,区别于常规避孕药,它是无防护性生活后的一种补救性避孕措施,是在其他避孕措施都失败的情况下万不得已的最后防线。然而在中国,这道最后防线却因为服用方法的简单便捷,和商家不负责任的大肆宣传,被当成了常规避孕药在滥用,给女性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近期,一篇《毓婷:究竟还要造就多少宫外孕?》的帖子在各大论坛上引发了对毓婷这类紧急避孕药的声讨,随后多家媒体的报道也开始让人们意识到毓婷被滥用的严重性。楼主在帖子中以一名妇产科实习大夫的身份揭露了毓婷等紧急避孕药物可能与宫外孕之间的联系:“我是一名妇产科的见习医生,3个月来和带教医生一起接待过不下30名宫外孕患者,其中竟然高达19人有过毓婷服用史。我们科室主任平时说话极为谨慎,但是我也不止一次听到她感叹:要是我的女儿,打死也不让她用毓婷,毓婷真的这么可怕,我不得不对这个东西有所关注了。找来说明书,避孕原理及使用方法都有,但是副作用一目却对导致宫外孕的可能性只字未提,问我分到其他医院的同学,答案一样,概率高得吓人,临床上这种统计出来的高概率应该不会是偶然吧,肯定还有必然的因素……”

  先不论这个帖子的真实程度有多高,毓婷与宫外孕是否存在必然联系也还需进一步的查实。但仅从毓婷近几年惊人的销售量来看,它的被滥用已是不争的事实。根据相关统计报告,从全国总的销售额来看,紧急避孕药约占避孕药市场份额的2/3。毓婷在1998年上市时,半年的销量只有100来万盒,到2004年已经超过3000万盒,收入突破亿元。在全国非处方药物协会发布的2009年度全国非处方药产品排名情况中,在小儿、五官等类别中,“紫竹药业”的毓婷排名第三。正是在商业上的巨大利润,商家们刻意忽略提醒滥用可能带来的身体伤害,突出它服用方法的简单便捷,在电视、网络中进行无节制的大肆宣传:“激情燃烧,难免会有意外,快用毓婷,紧急避孕,轻轻松松出困境!”正是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词使毓婷这类紧急避孕药成为国内年轻男女对避孕药的唯一印象,开始了无知的滥用。

  在广州各大药房,毓婷这类药物都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记者从店员处了解到这类药每周都能轻轻松松卖出三四十盒,几乎不需要任何推销。某网站还做过一份调查,在参与的3.3万多名女性中,接近50%的人承认服用过毓婷这类紧急避孕药,不少人确实将它误认为是常规避孕药,几乎每个月都吃一两次。随着被滥用的情况越发严重,随之而来的严重后果也渐渐浮出水面。“我今年20岁,3年内吃了100多盒毓婷,现在闭经了,怎么办?”在网络上,像这样的求助帖铺天盖地,到医院求助的毓婷受害者也越来越多。曾经把这类药当做救星的无知年轻男女们,在惨痛教训下终于开始真正意识到它的可怕。

  专家称,把毓婷等紧急避孕药当常规避孕药吃,对身体的伤害是难以估量的。一粒紧急避孕药的孕激素相当于常规避孕药的20倍,单次服用产生的副作用就包括恶心、呕吐和月经紊乱,大量服用后则会导致闭经,还可能造成卵巢早衰。一般来说,一年内使用的次数最好不要超过两次,每次间隔半年以上,这样就不会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很多女性对紧急避孕药的副作用其实不是不知道,但由于它不需要像常规避孕药那样长期定时定量服用,只需要在事后“轻轻松松”吃一小片,就能达到避孕目的,这样简单的方式对只图快感却怕麻烦的年轻男女来说实在太吸引人。再加上卖药方式的随意和产品说明上不完整的信息,种种因素相加,才导致了今天紧急避孕药在中国泛滥的情况。
  
  中国人对常规避孕药的误区

  从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就已经出现了常规避孕药的身影,当时国家实行避孕药具免费发放制度,其经费由中央财政负担。按理说,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有了这样一项政策,口服常规避孕药应该有一个不错的发展前景,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资料显示,欧洲一项对15~45岁妇女避孕方法选择调查中,口服常规避孕药的使用比例为30%~53%,但在我国,这个比例仅为2%左右。也就是说,即便有政府的支持,大多数中国女性依然是抱着抗拒的心态看待常规避孕药。

  这或许与中国人“是药三分毒”的观念影响极广有关,与偶尔吃一次的紧急避孕药相比,几乎需要每天服用才能达到避孕效果的常规避孕药,自然被认为是“毒上加毒”。错误信息的影响,再加上紧急避孕药被滥用的特殊情况,使得这种在国际上已经盛行了50年,使广大欧美女性受益的药物,在中国却一直得不到正确的对待,更谈不上推广普及。实际上,常规避孕药的可靠性比避孕套高10~15倍,比节育器高1.5~4倍,在国际上一直是公认的避孕效果最佳的方式。但正是这种“最佳选择”,却因为长期的误解,在中国得不到充分的认可。

  究竟长期以来对常规避孕药存在的误解是不是事实?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请教了多家权威医院的妇科医生,终于拨开了笼罩在常规避孕药头顶的云雾,了解了这一药物的真实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