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高热惊厥综合护理方法的探讨

 杏林脉香 2014-07-26

小儿高热惊厥综合护理方法的探讨

小儿高热惊厥病情(febrile convulson)是一种十分普遍的急症,一般情况下,小儿的发病率是成年人的510倍,通过病理和实践分析,知道小儿高热惊厥并不是小儿发热和惊厥的简单叠加。1981NelsoElleberg提出的定义是:婴幼儿时期起病,通常为3个月~5岁之间,伴有发热但非头颅内感染所引起的惊厥,无其它明确的病因。根据我国左启华主编的《小儿经系统疾病》一书中提出的定义:一个月龄至56岁之间初次发作,其发病率约2-8%,具有显著的遗传倾向。在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传染病初期,当体温在38.5℃以上时突然发生的惊厥。排除头颅内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后可诊断为热性惊厥。一般医学上认为,小儿高热惊厥,是指由于小儿中枢神经系统之外的因素所引起的,在38% 以上发热症状时所出现的一种极为常见的惊厥现象。在临床中突出表现为首先出现发热的病症,然后出现惊厥的现象,通常情况下,会在发热症状出现的12小时之内发生,在儿童体温突然上升的时候,出现突发性的短暂的全身性惊厥,此时患儿的个人意识也会相应丧失。通常情况下,儿童的体温与惊厥的严重并不成正比,及时的抢救和护理十分重要,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我院20091120111231,三年之间的高热惊厥患儿门诊及住院的实际案例,共283例,其中,男孩170例,女孩113例;年龄最大8岁,最小3个月;患儿年龄在13岁居多;惊厥发作时体温在38.539%之间的有128例,体温在39.140%之间的有146例,40.1℃ 以上有9例,其中有57(20)患儿送至我院处于惊厥发作阶段,经过精心治疗,患儿全部恢复健康。我院通过采用电话回访与登门上访的形式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询问患者的家长,得知经过治疗得到康复的患儿高达274例,康复率为96.8%,另有9例患儿未得到康复,其原因为患儿家长未完全听从相关医护人员的护理指导与护理建议,大多是病后对患者护理的不周全而导致患儿未得到完全的康复,现报告如下。

1.2 症状和体征  经统计,我院所有高热惊厥儿童的腋下温度均处在38.5-40.5之间,大多数患者表现为体温迅速上升,最高体温高达40.5℃,突然起病、个人意识丧失,惊厥发作时,头向后仰、眼球固定上觐或斜视、口吐白沫、两眼发直,牙关咬紧、面部或四肢肌肉呈阵挛性抽搐、或强直性抽搐严重者出现了颈项强直,面部青紫及大量出汗,部分有大小便失禁,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很少超过十五分钟)后自行停止,惊厥过后神志很快(十分钟内)恢复正常,但也有少部分患者仅表现为强直性发作,发作时握拳,躯干、四肢强直发绀,四肢张力低伴有半身性惊厥。幼婴患儿惊厥有时仅表现口角、眼角抽动,一侧抽动或双侧肢体交换抽动。

1.3 治疗方法

1.3.1 SFC治疗

(1)针对高热惊厥患儿病症和发病机理,及时应对处理,主要是给患儿营造一个降温的环境,如宽解衣服、使用退热退烧药物及其他有效的物理降温措施,及时使高热降到惊厥以下的体温,保护患者脑细胞,使其患者缺氧缺血得到及时的改善;

(2)有复发倾向者,于发热的前2448 h内使用地西泮,剂量为0.3mg/kg,口服,每8h口服1次,或用至体温恢复正常为止。

1.3.2 CFC治疗

(1)常规处理同SFC的治疗措施;

(2)对应用地西泮不能阻止新的发作者,予长期口服丙戊酸钠(1540mg/(kg.d)或苯巴比妥(3Smg/(kg.d)),疗程12年。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I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之间采用单因素方差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 总结

儿高热惊厥致病机理本组资料显示,高热惊厥组患儿血清钠明显低于发热对照组,血糖明显高于发热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热惊厥组患儿血清钾水平低于发热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既往研究认为,惊厥可致缺氧,细胞能量代谢障碍,钠泵功能失调,引起钠离子内流而导致低钠血症;同时,机体在惊厥、缺氧应激状态下通过下丘脑垂体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加大水的重吸收,而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

2.综合护理

2.1 基础护理

2.1.1 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并且及时测量患者的脉搏跳动、呼吸状况、神志情况、体温变化、血压变化、抽搐的时间长短与频率变化、皮肤口腔等身心情况的变化做好相关的记录,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和治疗。

2.1.2 维持患者所在的病室光线处在柔和、安静的环境下,避免强光刺和噪音的干扰,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刺激和干扰,以防止患者病情的恶化。并且病室内必须保持适宜的温湿度。一般情况下,病室温度控制在l822,湿度调控在55%~65%为佳。

2.1.3 各项治疗及护理操作应轻柔,减少过度的强震力的伤害,在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一定尽可能的集中进行和处理,尽量减少对患儿的搬动。除此之外,在安全方面,还要注意在患者病床旁边最好安装好相关的安全防护栏,以防止患儿不慎坠床从而导致不必要的后果,增加治疗的难度和减缓治疗的成效。

2.1.4 在饮食方面,对于小儿高热惊厥患者,要注意饮食的营养性、结构性和适宜性,多数情况下,应以流质或者半流质等易吸收,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并且要保证饮食的清淡和清洁。为了减少和避免患儿出现虚脱现象应该适当的增加他们的饮水量,但一定要注意,根据患者的体质和实际情况,酌量饮水。在惊厥发作时,禁止饮食,等待病情稳定后,才可以进食、喂奶或鼻饲。

2.1.5 当发现小儿有高热惊厥的现象时,护理人员要注意及时清除患儿呼吸道以及口鼻中的呕吐物等分泌物,并保持其呈侧卧体位,或者是平卧,保持头部向一侧,避免出现呕吐物堵塞的状况,及时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人性肺炎。

2.2 对症护理

2.2.1控制惊厥可以用手指捏或按压人中、合谷、内关等穴位23分钟,并且尽量少搬动孩子,保持周围环境安静,以免刺激孩子再发生抽搐。

2.2.2稳定抽搐发生抽搐后,立即使孩子仰卧,头稍向后仰,不用枕头;或去除枕头,让孩子仰卧,头偏向一侧。

2.2.3降低体温降温可以减少高热对孩子的过度刺激,可以采用一定的物理疗法,在孩子的前额、手心、大腿根部放置冷毛巾或冰水,外用毛巾包裹后放置在孩子的枕部、颈部、大腿根部,可以促进降温。还可以用30%的酒精擦浴,部位是大静脉走行处如颈部、两侧腋下、肘窝、大腿根部,擦到局部皮肤发红。

2.2.4 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应该首先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使其以轻松快乐的心态去面对病情,减少心理负担,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对其进行治疗。然后做好家属的解释宣教工作,让家长了解高热惊厥的相关知识,解除他们的紧张和顾虑,让他们在平时注意保健,减少发热病症的发生,以此来缓解患者的痛苦。

2.3 预防护

2.3.1 无病史预防平时多进行户外活动和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增强孩子的体质,使孩子逐渐适应外界环境的冷热变化,增强孩子更方面的免疫力,面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要适当调整自己的行为和穿着,如注意气温改变并及时增减衣物,防止感冒。

2.3.2 有病史预防高热惊厥的急救处理原则为维持生命体征,迅速止痉。当患儿一旦发热时,要及时、尽快的采取有效措施将患儿的体温控制在38以下。其中解热退烧药品种很多,家长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减少患儿的痛苦和家长的担忧。目前已有将阿司匹林和苯巴比妥合在一起的药物,前者可解热,后者可镇静止痉,这些药物可在医生的建议下酌情使用。在使用药品解热的同时,还要附加其他适当的物理方法来降温,双效齐下,如用25-35%的酒精擦浴,经初步处理后再去医院。

3.出院指导  出院时,医护人员应该向患者的家长或者监护人讲解相关的高热惊厥的相关知识和护理常识,指导家长正确用药,并且备好相关的治疗药品和购买相关的治疗仪器。如患者出现发热症状时,应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给患者降温,以确保生命的安全和身体的健康。一般而言,首次高热惊厥发生后,30-40%的患儿可能会再次发作,其中,75% 的患儿再次发作会在首次发作后1年内,90%患儿在2年内发作。通过分析和以上所述,我们不难了解,小儿高热惊厥是一种儿科极为常见的急症,大多数患者都会预后良好,但2-5%的患儿可发展为癫痫。因此对患儿家属要做好耐心细致的宣教工作。

4.高热惊厥是小儿时期特有的神经系统常见急发症,当今医学界,大多数学者都普遍认为高热惊厥与患者的感染、高热、年龄、遗传等相关因素有关。其中年龄因素是首要的,但感染、高热是惊厥的条件,目前尚无特殊治疗,但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和积极的治疗措施,可减少复发改善其预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