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授法用于外科护理学教学效果分析

 杏林脉香 2014-07-26

讲授法用于外科护理学教学效果分析

全国统编的《外科护理学》教材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两部分,课程讲授一般是按照教材的编写思路,先学习总论共性知识点,再学习各系统具体疾病的特征。尽管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保证学生学习上的连续性,但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现,其存在间隔时间较长的问题,学生容易遗忘总论内容,另外,总论部分知识宽泛,学生不易把握,如果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很难将总论和各论联系起来理解与记忆,其结果就是总论部分对各论学习并没有起到引领和铺垫的作用。鉴此,我院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对讲授顺序和思路进行调整,采用了新的教学策略,并与传统的教学策略进行效果比较,以期为今后教材编写和课程内容的设置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02011年,以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护理专业2008级本科17O名学生作为实验组,以本科268名学生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为女生,平均年龄21.O0岁,为第三学年,均已学完基础课程进入临床课程的学习。两组学生一般资料及前期课程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教学方法

以全国统编护理本科《外科护理学》为教材,两组的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内容、情景病例的应用、授课教师均一致。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教学策略,即按照教材顺序进行授课,全部课程完成后安排见习。实验组采用总论与各论结合授课的教学策略,总学时保持不变。外科护理学课程组提前一学期进行集体备课,全面分析外科总论和各论各章节的关系,将总论部分与各论对应章节进行结合。例如,总论的外科感染章节,其结合的各论内容包括乳腺炎、腹膜炎、阑尾炎、胆囊炎、胆管炎;外科损伤,结合的各论内容包括腹部损伤、胸部损伤、颅脑损伤、泌尿系损伤、骨折概论;外科肿瘤章节则结合甲状腺癌、乳腺癌、胃癌、大肠癌、肝癌、食管癌、肾癌、膀胱癌、骨肿瘤的各论内容进行备课。另外,授课教师在每个大章节,还需收集包含上述总论和各论内容的真实病案12例,将整合后的教学内容撰写教案,集体讨论修改完善。授课分三部分进行,第一步分为理论讲述,以外科感染为例,首先讲解第一节概述部分,包括定义、特点、分类、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和护理;在此基础上引入各论中常见器官的感染,即乳腺炎、腹膜炎、阑尾炎、胆囊炎、胆管炎,按照概述顺序对应进行讲解,同时分析其共性和不同点;再引入全身性感染的概念、病理生理、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和护理;最后学习特异性感染。第二部分为案例分析,将学生分成56人的小组,提前将1-2例真实病案的主诉、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发给学生,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和小组讨论复习病因、病理生理,提出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病案分析课上由各小组长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总结。第三部分为见习课,由授课教师联系相关医院进行临床见习,见习内容同对照组,见习时间安排在每个章节各论结束后进行。

1.2.2 评价方法

课程结束后,进行闭卷考试,试卷由教务处题库抽取,授课教师不参与试卷组织。考卷包括6种题型,选择题(40)、名词解释(10)、填空题(10)、简答题(20)、论述题(10)、病例分析题(1O),其中总论占3O%,各论占7O%。另外,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了解实验组学生对教学设计的评价情况。问卷设有7个问题,学生根据自身感受回答。问卷于课程的最后1周进行现场评价。

1.2.3 统计学方法

数据输入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t检验,检验水准a0.05

2.结果

2.1 两组考试成绩比较全国统编的《外科护理学》教材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两部分,课程讲授一般是按照教材的编写思路,先学习总论共性知识点,再学习各系统具体疾病的特征。尽管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保证学生学习上的连续性,但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现,其存在间隔时间较长的问题,学生容易遗忘总论内容,另外,总论部分知识宽泛,学生不易把握,如果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很难将总论和各论联系起来理解与记忆,其结果就是总论部分对各论学习并没有起到引领和铺垫的作用。

鉴此,我院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对讲授顺序和思路进行调整,采用了新的教学策略,并与传统的教学策略进行效果比较,以期为今后教材编写和课程内容的设置提供参考。

3.讨论

3.1 总论与各论结合授课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的总成绩为(81.52±4.41)分,与对照组(78.08±3.8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O1),且实验组总论及各论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提示总论与各论结合授课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对知识的全面掌握,这与陈嘉波等的研究相似,认为外科学总论部分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各论知识点,有助于对总论部分的理解和各论部分的记忆。外科护理学总论突出了外科疾病的共性和规律性,内容宽泛,与各论知识点有着密切联系,在未学习各论之前期望学生对共性知识点完全理解存在一定难度。本研究尝试将总论与各论结合起来进行授课,一方面是了解学生对这种教学策略的反映情况,另一方面也是在思考和探索更趋合理的外科护理学教学方式。

3.2 总论与各论结合授课有助于锻炼教师的授课能力

总论与各论结合的教学策略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必须在熟读教材的基础上分析总论与各论的联系,并将其提取出来进行知识融合,这需要教师具备凝练概括的能力。这一点与既往教学文献的观点类似,教师的备课过程是一个知识提取、综合、演绎的过程。其次,教学过程始终贯彻总论与各论的联系,这要求教师的授课思路不能禁锢于一点,而要多点串联讲解,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是对教师教学思维的锻炼,更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提升。尤其在案例分析部分,要求教师熟悉护理工作流程,根据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既要让学生通过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又不能太难,让学生失去兴趣。另外,总论与各论结合的教学策略是对教师课堂教学驾驭能力的一次挑战,如何将有联系的散在知识点联系起来,使其在事先规定好的学时里有章法地呈现,既使学生学习了多个知识点,又不使学生感到散乱,这些需要授课教师巧妙构思,斟酌教学方法和语言技巧,以及掌控教学时间,这个过程是教师成长的历程,是其授课能力得到充分锻炼的过程。

3.3 教授思路的变化对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认为总论与各论结合授课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有助于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提高了她们的知识总结归纳和融会贯通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启发学习思路。这些主观感受说明学生认可这种教学策略。从另一角度也说明课程教授思路的变化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影响。

王春华、宋秋前 就不同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习动机和态度的研究显示,教授思路的科学设计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考学习过程,知识点的串联教授就是一个知识归纳总结过程,学生在学习知识点的同时,也是在学习如何进行知识归纳总结的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学习技能的传授。本研究中两组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O1),充分说明实验组采取的新教学策略产生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更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方式。

为了优化外科护理学教学质量,除了从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还可以教授思路上进行尝试,总论结合各论授课的教授策略改变了传统的教授思路,打破总论与各论的顺序分界,将两部分内容融合起来,讲授和引导学生将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和阅读教科书的兴趣,还有助于其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