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埋葬始皇帝的土堆,形状像座金字塔,坐落在渭河以南、骊山以北、距今临潼县城东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开始营造皇陵,他征召了大约70万名劳役,用了将近11年的时间建造自己的陵墓。 1977年,在这座金字塔的西北发现了寝宫的遗址。3年后,在距金字塔西 那么秦始皇陵究竟是怎样的呢?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陵墓的顶部镶嵌的珍珠和宝石,象征着星空的面貌;地下宫殿是一个缩小的帝国模型,其中包括了山、峡谷和水银灌注的河流、湖泊;装满了油的灯映照着顶部闪烁的星星和地面泛光的水银湖;在湖的中央放置着保存皇帝躯体的石棺。 秦始皇可能身穿一套永不腐朽的玉衣,如同中山靖王刘胜和其妻窦绾身着的玉衣。那些没有子嗣的嫔妃则要殉葬以追随秦始皇到地下生活,她们的遗体安放在他的身边。 堆满珍宝的陵墓设置了许多机关,比如隐秘的陷阱和石门,以阻挡入侵者。最后一批离开陵墓的工匠被关在封闭陵墓的一套双重石门内。为了保守秘密,这些工匠都被活埋在陵墓内。不过,金字塔内的陵墓未被发掘,真实情况我们尚不得而知。 根据考古发掘,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在临近陵墓外城东面 当时的工匠是如何建造兵马俑坑的呢?工匠们首先在地面上用木桩划出坑道的挖掘范围,接着挖掘坑道。然后用锯好的原木夯实每个坑道的地面,再铺上青砖。每条坑道的尽头再装上木制的立柱和门楣。 每个武士俑重约半吨,是用马从几千米外的陶窑运过来的。到达俑坑后,他们将武士俑从坑道入口陡峭的斜坡移进已经布置好的军阵中。不过,这种运输过程肯定隐含着一项惊人的工程技术。我们当年从西安的博物馆商店定购了一尊仿制的武士俑,这尊武士俑运达英国后,我们发现,把他从汽车搬到房子里,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我们在武士俑的下面铺上数根平滑的圆木,圆木先用水浸湿,以减小摩擦。我们推着武士俑在圆木上滑动,把后面空出来的圆木再铺到武士俑前面,结果,移动 由此可见,当时那些修筑兵马俑的工匠要面对多么艰巨的困难。他们的工作难度至少是我们的8000倍,而从陶窑到坑道几千米的复杂地形也不是我们自己穿过草坪的短暂旅程所能比拟的。我们把武士俑从一个角落移到另一个角落也是件危险的工作,第一次尝试时,底座的一个角突然断裂了。武士俑本身也是有启发作用的:他促使人们注意到,基座的后部有一个角是有意缺失的。这使我们注意到古代文明中常常通过有意识地遗漏某些细节来掩盖古人的秘密信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