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舍会友

 xc活人的娄子 2014-07-27

    下小馆,对老舍来说,是意味深长的一件事,起码有两层含义。一是会友,在小饭馆一坐,要几样可口的菜,无拘无束,越谈越热乎。下小馆比正式摆宴席要舒畅得多,因为它随便,并不专为吃。二是品尝风俗,吃点特别的。

    老舍26岁到英国当教师时,写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中有句格言:“美满的交际立于健全的胃口之上。”老舍的肠胃不甚健壮,在英国的时候,因为常常不能按时吃饭,得了胃下垂,并患有神经性肠炎。碰见油腻、牛奶、生冷,都很难招架,甚至,东西还没进嘴,光是想一想,就有跑肚的感觉。在他眼里,最好吃的:早饭——豆浆油条;午饭——炸酱面;晚饭——酱肘子夹烧饼,还有小米粥。他很能将就,只要能按时吃饭就成。

  如此看来,下小馆,最多的是为了别人。这一点,在老舍许多朋友的回忆中都可以找到根据。像巴金、曹禺、臧克家、吴组缃、新凤霞、碧野、萧涤非诸先生,都曾在文章中提到老舍下小馆的事。

  老舍被朋友请饭,也是常事。

    一次是1941年他到云南,遇到了杨今甫、闻一多、沈从文、卞之琳、陈梦家、朱自清、罗膺中、魏建功、章川岛……诸文坛老将,到吃饭的时候每每是大家一同出去吃价钱最便宜的小馆。这些教授当时极穷,在外面吃饭请不起,于是便轮流地把老舍请到家中,或包饺子,或炒几样菜,或烤几罐土茶,一谈就是几个钟头。

    另一次是1946年2月,老舍到上海。根据叶圣陶先生的记载,15天之内,有叶先生本人参加的为老舍、曹禺作饯的宴会就有9次之多,出席者还有郑振铎、许广平、夏衍、胡风、吴祖光、赵家璧、叶以群、蓬子等。总之,老舍的人缘极好,出门大家争着约他吃饭,甚至连开车的司机也掏出钱请老舍喝酒。

  解放后,老舍常在家中办聚会,一年之中有好几次,不过,食品总不会重样,即使常来的人,也回回都要发出惊讶的赞叹,回回都要刨根儿问底儿,打听老舍是由哪儿把它们“变”出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