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转] 巴布罗毕卡索的艺术活动简介--玫瑰时期

 大东村人 2014-07-27
录画艺创作]空间,经典,收藏 [http://923848826.qzone.qq.com] 2011-6-28 12:29 

 1904-1906年 毕卡索的玫瑰时期

 

毕加索最常为人复诵的一句话是:“我不寻找,我只发现。”
图片
手持调色板的自画像
如果他真的这么说,这句话可是大胆而肯定的,借由其相反的、另一个确实的论证来诠释:“我们永远不会停止寻找,因为我们不曾发现。”事实上,他无时不刻地寻找,无时不刻地发现。在他快完成一幅画时,他会好好地端详这幅画,仔细地找寻刚刚才画人的秘密,然后他又会重新开始准备另一幅画,而这幅画会带领着画家前往他所不愿去的地方,反之亦然。如此这般的情形,一再上演……

玫瑰时期是指毕加索在1904年至1906年主要使用暖色调的橙色和粉色作画的时期,与其之前的蓝色时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玫瑰时期的毕加索被认为受到了法国的影响,而蓝色时期则被认为受到了来自西班牙的影响,尽管这两种风格都出现于毕加索居住在巴黎的时期。

 那一时期蓝色依然统治着他的画布,但鲜亮的玫瑰色开始出现了,这预示着他生活的一大变化。 

图片

在毕加索于1904年遇到了费尔南德之后他一直非常开心,这被认为是它改变了他的画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玫瑰时期的画作中经常会出现马戏团表演,小丑和各种滑稽角色,后来这些成了毕加索余下绘画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穿着格子衫的滑稽角色成了毕加索的个人标志。

“洗衣船”只有底层一个水龙头。毕加索在挥笔创作的间歇,常常注意到一位褐发碧眼的美貌法国姑娘在提水。他几次想找机会与她接近,都没成功。他私下通过邻居打听到这位美丽的姑娘名叫费尔南德·奥莉维亚。一次偶尔的机会毕加索把她带进自己的画室。走进毕加索的房间,费尔南德吃惊地发现,这里简直是一个杂乱的仓库。靠墙零放着许许多多蓝色的绘画。还有一幅刚刚完成的铜版画,画中一对夫妻正坐在桌旁吃饭,桌上放着一个酒瓶、一个空杯子、一个空盘子和一块面包。丈夫歉意地把头扭向一边,但一只手仍搂着妻子的肩膀。费尔南德看着这对艰难度日、患难与共的夫妻,心中有无限的感慨。这时,毕加索也将手搭在了她的肩上,托起了她的下巴,俯下头去……毕加索堕入了情网。事实上,这是他第一次真挚关系的开始。而她——费尔南德走入了毕加索的世界,成为他的第一任正式情人。
图片

扇子女人

  和费尔南德在一起,毕加索长成为一个成熟男人,再也不是那种只知在妓院追逐女人和只想着自己的轻浮少年。毕加索给她画了几幅肖像画。他的笔触开始从抑郁的、冷冰冰的蓝色调逐渐变成娇滴滴、暖洋洋的玫瑰色。
图片
坐着的裸女

图片

演员 1904-1905年
到了1904年左右,毕加索的画风由蓝色时期的忧郁风格转向更为浪漫的主题,作画多用红色和橙色,流浪汉和劳动者开始从毕加索的画布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小丑和马戏表演者形象。传世名画《演员》即完成于这一时期,最近由于一位艺术专业的学生失足摔倒,在画布的右下角撕开了一条15厘米长的裂缝,导致这幅名画受损。修复工作耗费了三个月的时间,最终这幅毕加索玫瑰时期的作品及时赶上了本次“毕加索在大都会博物馆”系列展览。
图片

马戏演员之家(Family of Saltimbanques,1905  现藏国家美术馆)


图片
玫瑰时期开始了。《马戏演员之家》和《坐着的裸女》是其中的代表作。《马戏演员之家》画的是一位演员在摇晃着他那干瘦的胳膊,向观众做着手势。他的身上穿一件镶有蓝边的粉红色衣服。蓝色尽管没有褪尽,但柔和的粉红色已经成了主要色调。此后,小丑和马戏团演员也成了毕加索这一时期经常描绘的对象。
图片
《马戏团演员侧像》(Saltimbanques in Profile,1905 现藏大都会博物馆)


图片

《在狡兔酒吧》  (At the Lap Angil, 1905 现藏大都会博物馆)

尽管玫瑰时期的毕加索在创作时所使用的色调和主题偏向暖色,但他在这一时期的某些作品依然散发出忧郁的气息,《在狡兔酒吧》即是代表作之一。在这幅作品中,毕加索将自己描画成一位身穿橙褐色质朴上衣的忧郁小丑,正在狡兔酒吧喝酒,狡兔酒吧是一家位于巴黎蒙马特波西米亚街区附近的著名酒馆。画作中毕加索身边的女郎名叫杰曼·皮绍特,是一位臭名昭著的艺术模特。
 图片

《杂技演员和年轻小丑》 ( Acrobat and Yong Harlequin, 1905 )


图片
《小丑的家庭》  (Harliquin Family,  1905)

这幅画很独特。它依然以蓝调为主,但却没有蓝色时期的凄凉和凝重。玫瑰色调仅仅是一种疏落的点缀,而整个画面却弥漫着亲情的温馨,营造出与马戏团系列其他作品迥然不同的氛围。

毕加索的画室奇乱无比,有着麻布和煤油的气味。煤油可点灯,也充当颜料的润和剂。十几卷画布堆在墙边,完成的作品则散落在画架底下的地上。画架堆积着各色颜料和大小不一的画笔,还有一些瓶瓶罐罐、抹布与白铁盒。
图片

流浪藝人家族

    此外,也看得到书籍、稀奇古怪玩意儿、一根辛辛管,摆得乱七八糟的旧物,几只养在抽屉中的白鼠,还有一些他喜欢的颜色干燥花……总之,是一团可想像的紊乱,但对画家又是绝对必要且不能舍弃的。毕加索一生都生活在一种紊乱的状态中。对他而言,相较于井然有序的世界,混沌天地仿佛才是孕育意念和创作最丰沃的土壤。无序就是他专有的秩序。事物所在的位置,依其当时的需求来定;若按照外面的原则,反而显得勉强不自然,思绪也像被冻结了起来。
图片

毕加索执着地探索着,实践着,正当毕加索感到精疲力竭并准备重新开始的时候,一个蒙马特尔的艺术家邀请他去荷兰度假。毕加索欣然前往,并在荷兰创作了《美丽的荷兰女子》、《戴帽的荷兰女子》等画。荷兰度假,是他创作中的一个值得欢迎的巨大转变,他已把那个已经衰落了的蓝色王国抛在了身后。这个转变,也加速了他从贫穷向富裕过渡的转变。
图片

戴帽的荷兰女子

创作需要独处,而他又需要朋友。他爱诗,他有许多诗人朋友。1904年秋天,在圣拉扎尔火车站附近一家酒吧中结识了才华横溢的波兰意大利混血儿诗人科斯特罗维特斯基,他后来加入法籍,更名为阿波利奈尔。

雕刻家迪里奥、于格和画家卡纳尔斯及诗人雅各布都是毕加索肝胆相照的知己。好友们离开画室时,总会带走几幅素描,买来筹措毕加索的生活费。眼见画作被带走,他犹受切肤之痛。但不愿拜访画商卖画,宁可把画送人的毕加索,根本不可能为画与人家讨价还价。

1904年的春季,毕加索在巴黎豪斯曼大街的瑟鲁利耶画廊举办了展览,展出了这一时期的30多幅油画作品和若干素描手稿。风格的转变,得到了更大的成功,吸引了许多画商和顾客。其中不乏一些有经济能力的收藏家,毕加索的画作开始受到了注目。

图片

拿烟斗的男孩

  1905年,毕加索创作了《拿烟斗的男孩》,画面集中展现了一位表情有点忧郁的青春期男孩,他身穿蓝色服装,头戴花冠,手里拿着一支烟斗,画面的背景是两大束色彩艳丽的鲜花。这幅画在2004年伦敦举行的苏富比拍卖会上以1.04亿美元的天价成交,创造了世界名画拍卖史的最高纪录。它被评论家誉为“具有达芬奇《蒙娜丽莎》似的神秘,凡高《加歇医生》似的忧郁的唯美之作。”

图片

自画像 1906年

1905年底,毕加索对于来自伊比利亚半岛和非洲的早期雕刻艺术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开始尝试利用简化的几何形式进行艺术创作。

一对美国兄妹,首次参观他的画室,激赏惊叹之余,一口气以800法郎买下现场的画作。毕加索由此认识这对美国姐弟画商——吉德鲁德·斯坦因和列翁·斯坦因。他们收购毕加索的画速度惊人。1906年,画商费拉以2000法郎收购粉红色时期的大部分创作。
图片
《两个年轻人》  (Two Youths, 1906  现藏国家美术馆)

1906年的夏天,毕加索和费尔南多来到西班牙比利牛斯山脉的一个偏僻的小镇Gosol度假。这是他1904年定居巴黎后首次返回西班牙。在这里他创作了一系列以健康,自信的少年人为描绘对象的作品。《两个年轻人》便是其中的一幅。
兰调已经褪去,马戏团系列流露的那种漂泊之感及那种淡淡的哀伤也已经过去。
图片
杂技表演者一家和猴子

图片
站在球上的少女

  金钱不是衡量艺术的绝对标准,但金钱将巴勃罗从窘困的生活中解救出来。他们从经济上支撑了毕加索不稳的地位。紧接着一位叫什楚金的俄国画商也光顾了毕加索的“洗衣船”,出手大方地买走了他的几幅作品。“洗衣船”门庭若市,来拜访毕加索和购买他的作品的人骤然增多。毕加索的作品价格也在直线上升。有一次,画商尤拉德来到毕加索的家里,出价几千法郎,将毕加索的作品全部买走,看着那第一次变得如此空旷的画室,毕加索的内心涌出一丝成功的喜悦。

  同年春,毕加索和费尔南德去了比利牛斯山的一个偏僻的西班牙山村度假。毕加索在此画了一系列平静自信的少男作品,从忧郁的小丑到英俊的少年,反映出毕加索的内心变化。

图片

《牵马的男孩》(Boy Leading a Horse,  1906  现藏大都会博物馆)

生活的全面改变,又令他找回了创作的热情。他在高索尔,每天在山顶上,远眺蓝天和山村使他重拾平静的心情,以十倍的精力来工作。那些没有窗帘的方型小屋、绑着头巾的农妇、老人漆黑的脸庞,和费尔南德从容优雅的倩影,一一再现于画里。之后毕加索还创作了一系列赭玫瑰色的调子的油画来赞美他心中的女神费尔南德的美貌!
图片

梳妆

其中一幅作品《梳妆》,他把裸露的费尔南德画如雕塑般结实,她的仆人为她拿着镜子,她梳理着自己的头发,看上去,及其神秘动人。


图片

《梳妆》1 (Le Coiffure-Hair Dressing, 1906  现藏大都会博物馆)

这是一组表现浴室中梳妆的画作。德加应该说是这一题材的鼻祖,他的一组《裸体的浴者》最为著名。雷诺阿也曾画了相当数量同一题材的作品。这一题材的画作通常都或多或少,或明或隐地挟带某种情色因素。而毕加索的这幅《梳妆》却反其道而行之,屏弃一切情色,将之处理成类似神圣家庭宗教画,例如罗浮宫所藏达芬奇所作的《圣母圣子及圣安妮》那种严肃而又温馨的风格。这对以情色大师闻名于世的毕加索来说倒是很不寻常。
图片


图片

闺阁

在另一幅画《闺阁》中展现了四个裸女,有一位巨人充当他们的保护神。这幅画也是极暖的调子,用浅黄、粉红色来表现画家内心的满足感。毕加索的作品风格愈发柔和,原来粉红色时期还带着的生硬特点已经褪尽了。蓝色时期和世纪末的绝望感被宁静的古典新鲜所替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