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再吃药#了解所有作假老蜜蜡

 Jennyluo777 2014-07-27

【不再吃药】了解所有作假老蜜蜡

 

了解所有作假老蜜蜡,“小白、老鸟”永远不吃药

在和老蜜蜡爱好者交流过程中,常常遇到一些玩家,玩老蜜蜡有一段日子了,也花了不少银子,但对老蜜蜡的知识还停留在“小白”阶段,属于“物质丰富、精神匮乏”的玩家。玩文玩的乐趣不仅仅在于消费、把玩、佩戴等,更高层次分乐趣来自不断增长丰富文玩知识、鉴赏辨别能力,或许这个过程给玩友带来的乐趣要超越简单地“玩”。也常常遇到一些老蜜蜡爱好者,花了大把的银子,殊不知自己炫耀和得瑟的不是宝贝,是吃药的悲哀。现在老蜜蜡价格不菲,少则花大几千,多则花大几万,甚至十几万,买了假货还得瑟,真是折了存折又跌份,悲哀至极。我常常对玩友说:“要么您火眼金睛,通过图片就能够辨认真伪和品质;要么您对上家十分信任,坚信上家是值得信赖的。这两个条件具备其一才可以出手。否则,您还是继续学习、继续看,多听、多看,少出手!”言归正传,总之,即使您不想最求更高层次的乐趣,最好还得做到心中有数。无论您是爱好、收藏,还是投资获利,掌握去伪存真、鉴赏品质的能力十分必要!下面以文字结合图片的形式介绍几种最常见也是对“小白”甚至“老鸟”杀伤力最强的作假老蜜蜡(除了部分新蜜蜡和烤色新蜜蜡来自某宝外,其他所有图片都是古色在收购老蜜蜡过程中有意采集的):

一、中东贵族蜜蜡:实际就是合成塑料

“中东蜜蜡”(学名:bakelite,酚醛树脂,发明于20世纪初的德国,后被土耳其人、伊朗人、泰国人、还有我国的台湾人、广州、深圳、浙江人等继续发扬光大)。这种东西如果有接触和研究之人都知道,属高级塑料。bakelite,漂亮且易保存、不易碎,颜色鲜艳亮丽且有珠宝的光泽,深受西方女性(首饰)和中东、北非、南亚的穆斯林(念珠)的喜爱,尤其在中东穆斯林国家被制作成33粒伊斯兰念珠。但是这东西到中国就变味了—成了天然的老蜜蜡,混淆视听。

“中东蜜蜡”分两种:一种被称为桑德鲁斯(音译),另一种被称为卡赫拉巴。两者区别在于桑德鲁斯内部没有“水头”和仿蜜蜡的纹路,而卡赫拉巴材料和工艺要好于桑德鲁斯,价格也贵很多倍。3-4年前,中东蜜蜡曾“肆虐”过我国的老蜜蜡市场,被冠以很多好听的名字:“中东蜜蜡”、“贵族蜜蜡”、“彩色蜜蜡”、“雪山松蜡”等等,并且价格被炒得很高。古色就曾于2010年前后见证了来自土耳其、伊朗和巴基斯坦等国的蜜蜡商贩携带大量中东蜜蜡,到北京、兰州、新疆推销高级塑料,最热的时候被炒到30-40美金一克。当时,甚至在北京的古玩城也可以看到中东蜜蜡的身影,并且标价不菲;兰州古玩城甚至有商家专门出售中东蜜蜡,整个店铺挂满了高级塑料。新疆也是高级塑料的重灾区。新疆和田玉市场较为发达,这些早些年玩玉发家赚钱的商贩,手上有大量资金没有投资渠道,因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镶玉将和田玉炒到高点后,于2009年开始走下坡路,市场一蹶不振,直到现在依然惨目忍睹。2009年前后,这些手握大量资金的和田玉商家开始关注“中东蜜蜡”。没文化真可怕,这些土豪那里知道中东蜜蜡就是塑料,被商家编的各种故事忽悠的神魂颠倒,争相购买中东蜜蜡,以为发现了生财的新大陆,这种状况持续了3-5年,至少几个亿被忽悠走了,才逐渐醒悟知道中东蜜蜡就是塑料。古色当时也吃过药,现在手里还有,警钟长鸣。

写到这里,我的出发点是为了说明中东蜜蜡的材质是塑料,而不是把中东蜜蜡贬低的一无是处,至少中东国家穆斯林兄弟非常喜欢。并且既然是二战期间德国发明的工艺,那当时生产的中东蜜蜡也是有年头的,至少应该被称为老塑料。

天然老蜜蜡和中东蜜蜡的差异:一是风化纹差异:中东蜜蜡既然是塑料,故即使是老塑料,其风化纹与老蜜蜡肯定是不同的,没有老蜜蜡的橘皮纹和冰裂纹;二是透光纹路差异:中东蜜蜡与天然老蜜蜡的内部结构不同,即使中东蜜蜡中的卡赫拉巴模仿了天然蜜蜡的纹路,但通过透光图能够很容易区分。中东蜜蜡打光呈现的纹路是丝状、带状、絮状,而天然老蜜蜡的透光图之所以被称为云纹,那是对天然老蜜蜡“行如流水,状如云海”纹路形象的称呼。古色认为老蜜蜡的纹路是一片一片云彩的“片状”;三是颜色差异:中东蜜蜡的颜色可以用五颜六色来形容,你见过的没有见过的颜色,中东蜜蜡都有表现,故也被成为彩色蜜蜡。而老蜜蜡的色谱变化相对单调:(以藏白蜡为代表的白蜜蜡)-(到柠檬黄、帝王黄、鸡油黄)-(再到橘色、橙色)-(酒红、枣红、黑红)-(黑蜜蜡)。没有中东蜜蜡所谓“蓝精灵”、“绿幽灵”等。下图是一些典型的中东蜜蜡及透光图与天然老蜜蜡透光图对比:

中东蜜蜡及透光图:






天然老蜜蜡及透光图:






二、老二代(老压制)

所谓老二代和老压制,也就是再造老蜜蜡,就是几十年或者上百年前原矿蜜蜡经过高温等措施被融化并重新塑形产生的,内部纹路和结构已经不同于原矿老蜜蜡,但材质来源于原矿蜜蜡,故老二代很多表现与老蜜蜡十分相似,如有蜜蜡的松香味、有橘皮纹和风化纹、孔道磨损与老蜜蜡基本一致等等。

老二代与天然老蜜蜡的差异:一是透光图纹路差异:由于老二代是再造老蜜蜡,故其内部纹路已经与天然老蜜蜡相差甚远。这也是区别老二代与天然老蜜蜡最行之有效的办法-透透光图。老二代融化和重塑的过程中,有一道模仿老蜜蜡纹路的“搅拌”工艺,通过搅拌形成的纹路不是古色常说的行如流水的片状和块状,而是搅拌形成的絮状、线状搅拌纹。搅拌纹是老二代的标签,用这一标准去伪存真老二代百试不爽;二是器形差异:老二代的形状一般都超规整:正圆大饼子、大方块等等。通过融化和重塑生产出来的老二代器形都非常规整,这是区别天然老蜜蜡的一个标准,尤其在判断饼蜡真伪时较为适用。老蜜蜡饼蜡,也叫随形老蜜蜡,各种形状都有,十分规整的器形不多。故此,在选择饼蜡时遇到器形出奇规整的,就要多一个“心眼”。下图是一些典型老二代及透光图:






三、低仿烤色老蜜蜡

严格的说简单工艺烤色新蜜蜡蜜蜡不应该被冠以“低仿”老蜜蜡的罪名,因为烤色新蜜蜡的初衷并不是仿老,而是使用国际惯用和承认的给珠宝上色的工艺而已,目的是为了让天然蜜蜡颜色一致、均匀。只是随着老蜜蜡价格的高涨,一些不良商家直接把烤色新蜜蜡当做老蜜蜡出售。

烤色新蜜蜡与老蜜蜡的主要差别:首先,烤色老蜜蜡颜色较为不自然,相对天然老蜜蜡色泽更暗沉,缺少天然老蜜蜡宝石的光泽。并且我们常用“贼光”描述烤色蜜蜡的光泽。怎么理解这个“贼光”?天然老蜜蜡,无论是表面较为粗糙的西亚蜡,还是包浆细腻光泽度好的藏蜡,由于包浆不是浮于“表皮”,而是日积月累渗透到蜡的“真皮”以内,所以西亚蜡和藏蜡的光泽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较为厚重的、沉稳的。而烤色新蜜蜡的光泽之所以为“贼光”,因为在短时间内通过烤色形成的“包浆”是浮于表面的,看起来很轻浮、很飘忽,故称之为“贼光”;其次,低仿烤色做旧的老蜜蜡,颜色基本一致,没有花蜡,难以模仿老蜜蜡“千人千面”、“千变万化”的颜色和纹路差异。这里就不说风化纹、孔道等的差别了,通过包浆色泽已经完全可以去伪存真了。以下是以下考色新蜜蜡和天然新蜜蜡的对比照片:

烤色低仿老蜜蜡:




天然无优化新蜜蜡:


四、高仿做旧“老蜜蜡”

熟悉老蜜蜡市场价的朋友知道,老蜜蜡涨价的周期2013年上半年以前是按照季度涨价,2013下半年已经按照月份涨价了。随着老蜜蜡价格的不断飙升,阿拉伯国家沙特和卡塔尔仿老做旧老蜜蜡技术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日渐“成熟”,连老玩也可能打眼,甚至连花蜡也够做旧的。下面介绍一下如何分辨天然老蜜蜡与高仿做旧老蜜蜡:

一是包浆差异。古色一直认为包浆是辨别老蜜蜡真伪最有利的标准,因为孔道可以作假,冰裂可以作假,唯有包浆是老蜜蜡历经百年沧桑岁月遗留下来不可模仿的标签。比如说孔道可以通过绳索的摩擦,模仿老蜜蜡大孔道、喇叭孔等,冰裂可以通过加温加压制模仿,老蜜蜡的包浆只有通过烤色形成。然而,通过烤色模仿老蜜蜡包浆的技术之前还很不成熟,烤色形成的做旧老蜜蜡很容易辨认:首先,烤色老蜜蜡颜色较为不自然,相对天然老蜜蜡色泽更暗沉,缺少天然老蜜蜡宝石的光泽。并且我们常用“贼光”描述烤色蜜蜡的光泽。怎么理解这个“贼光”?天然老蜜蜡,无论是表面较为粗糙的西亚蜡,还是包浆细腻光泽度好的藏蜡,由于包浆不是浮于“表皮”,而是日积月累渗透到蜡的“真皮”,所以西亚蜡和藏蜡的光泽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较为厚重的、沉稳的。而烤色蜜蜡的光泽之所以为“贼光”,因为在短时间内通过烤色形成的“包浆”是浮于表面的,看起来很轻浮、很飘忽,故称之为“贼光”;其次,烤色做旧的老蜜蜡,颜色基本一致,没有花蜡,难以模仿老蜜蜡“千人千面”、“千变万化”的颜色和纹路差异。我们把之前的烤色技术成为低仿。当前,最新的老蜜蜡烤色技术形成的包浆已经与天然老蜜蜡包浆十分接近,我们把当前最新的烤色技术称为高仿,但还有存在差异,差异就是我以上提及的两点:光泽、颜色纹路差异。也是高仿老蜜蜡光泽和颜色纹路差异介于低仿老蜜蜡和天然老蜜蜡之间。可能通过语言还是很难阐述出低仿、高仿和天然老蜜蜡的差异。大家还需要多看、多上手来积累经验。

二是风化纹差异。风化是所有老珠子的标志:老玛瑙、老琉璃、老水晶的风化纹如马蹄状,故被称为“马蹄纹”。老蜜蜡的风化纹如橘子皮,故被称为“橘皮纹”。老蜜蜡的橘皮纹也是老蜜蜡表面历经百年洗礼形成的犹如橘子皮般忽高忽低的纹路,这种橘皮纹不同于珠子的亚光处理,也就是说天然老蜜蜡表面凹凸不平的橘皮纹并不是亚光的,而依然光彩夺目,因为天然老蜜蜡凹凸不平的表面衔接的非常流畅,是流线的波纹,所以对光的反射依然敏感。有些珠子的橘皮纹明显,如饼蜡。有些珠子橘皮纹不是很明显,如桶蜡,但通过放大镜一定能看到橘皮纹。而高仿做旧老蜜蜡是难以模仿橘皮纹的,没有经过年代的风化如何形成橘皮纹,最多就是亚光处理,上面我已经说了亚光和橘皮纹的差异。但是橘皮纹不是判断天然老蜜蜡的绝对标准,就是说没有橘皮纹不一定不是天然老蜜蜡。老蜜蜡经过长时间的盘玩,表面越来越润,橘皮纹的特征就会逐渐消失。同样,欧洲老蜜蜡由于当时的工艺已经相当成熟,抛光较好,并且年代相对西亚蜡较短,橘皮纹的特征也不明显。

三是器形差异。熟悉老蜜蜡的朋友知道老蜜蜡器形的不规则性,就是大小形状不一,尤其是饼蜡。当然,桶蜡和枣蜡的器形相对要规整一些。为什么天然老蜜蜡的器形具有不规则形?首先,上百年前老蜜蜡饼子、桶蜡等并非统一大批量生产,而是分散少量生产出来的,所以形状大小各不相同。这也就是天然老蜜蜡作为当下“真正奢侈品”的魅力所在,也是区别于工业大批量生产奢侈品LV等的区别。其次,上百年前没有专门的机器大批量生产蜜蜡珠子,大部分是使用简单的工具手工磨制,因此器形不规整。此外,天然老蜜蜡珠子经过上百年的流通、传承,已经被严重“打散”,也就各种形状大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器形不规整性是老蜜蜡的特点之一,当然大小形状一致的伊斯兰念珠除外。

四是孔道差异。我们常常说老蜜蜡“大开门”的孔道,就是说不是小孔道,而是磨的很圆润的大孔道。天然老蜜蜡“大开门”的孔道主要表现为:一是孔道大;二是孔道周围圆润;三是孔道内壁有包浆和风化。具备这三个特点那天然老蜜蜡肯定是跑不了了!说到孔道内壁的包浆和风化,我想,随着老蜜蜡高仿技术的发展,这一条判断老蜜蜡天然与否的标准越来越重要。因为老蜜蜡孔道内壁包浆和风化是受外界因素影响最小、最能体现老蜜蜡年份、最难作假的部分!但我们有时候也有误区,往往认为大孔道就一定年份好,小孔道就一定年份不好。其实不然,大孔道也可以是当时生产时就是大孔道,年份不一定好!小孔道也不一定年份差,如现在很多饼蜡的孔道就不大,而且基本没有磨损的痕迹,但年份很好。总而言之,什么标准都有特列,不能一概而论,只是这些标准具有普遍性罢了!

五是香味差异。高仿蜜蜡是经过烤色处理的,手搓后的香味不如天然老蜜蜡明显。同样,也不能把香味作为判断老蜜蜡的绝对标准,很多天然老蜜蜡香味都不明显,如红皮蜡几乎没有香味。白蜡和花蜡的香味最明显,鸡油黄次之,红皮最不明显。

总之,分辨天然老蜜蜡和高仿做旧老蜜蜡不要单一依据任何一个标准,而应该综合以上所有标准去评估,我想这样的出来的结论应该很难出错了!下图是高仿做旧老蜜蜡和天然老蜜蜡的对比图:

高仿做旧老蜜蜡:


天然老蜜蜡:





﹉﹉﹉﹉﹉﹉﹉﹉﹉

让文玩成为灵魂的一部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