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状分析】中国现行资本账户管理的主要特点

 我不是大龙 2014-07-28

编者语:中国目前在直接投资和资产组合投资项下仍保持宽进严出的不对称管理,其他投资项下资本的流入流出已大幅开放,这是中国现行资本账户管理的重要特点。

文/金中夏(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

(一)在直接投资和资产组合投资项下仍然保持着宽进严出的不对称性质

在直接投资方面,中国居民到境外直接投资难度大于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到境外直接投资的主体比较单一,主要是中央企业或国有企业,占投资流量的七成以上。最近几年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增长很快,2012年中国在外直接投资净额为624亿美元,2012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头寸为5028亿美元,但与当年外国在华直接投资净额2535亿美元以及年末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净头寸21596亿美元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应当说,在直接投资领域,中国资本账户对外资开放的程度是最高的,但对中小民营企业和个人投资者来说进出的渠道基本上是关闭的,仍然具有宽进严出的特点。

在资产组合投资方面,中国在这类投资类别开放了机构投资者渠道,规模相对很小,同样也是宽进严出。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额度900亿美元,相比几个资本流入的渠道加在一起要小得多。如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额度800亿美元、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额度2700亿元人民币,B股目前市值在1690亿元人民币左右;截至2012年末,银行间债券市场允许三类境外机构买卖债券,已达1390亿元人民币的规模。

中国目前未放开非金融机构和个人直接投资国外的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非居民不能在中国境内发行股票类有价证券,曾经允许国际金融公司和亚洲开发银行发行了少量“熊猫债券”,融资总额仅31.3亿元人民币。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从2006年至2012年末,中国企业在境外上市融资总额高达1788亿美元,其中汇回境内结汇的比例很高。在资产组合投资项下,资本流入明显大于流出。

(二)其他投资项下资本的流入流出已大幅开放

过去多年中国对外放款小于对外借款。截至2012年末,中国对外提供贸易信贷余额和贷款余额合计6165亿美元,接受国外贸易信贷和贷款余额合计6595亿美元,流入大于流出,但差距已不大,主要是因为2012年以来流出明显大于流入。

从2012年的流量看,其他投资项目出现逆差。对外贸易信贷和贷款新增1271亿美元,其中54%是短期资金。而接受国外贸易信贷和贷款合计新增仅255亿美元,主要是借入的短期贷款大幅减少。

2012年末,主要由于其他投资项目逆差高达2600亿美元,导致整个资本项目逆差168亿美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中国强制结售汇的解除,使得经常账户下的大量顺差不再结汇;二是外管局允许银行持有更多的外汇头寸,银行等金融机构受到的资本管制大大减少,对外汇资产摆布相对自由。2012年其他投资项下资金的大进大出乃至全年的净流出显示,其他投资项下的资本流动正在更多地受到国内外汇差和利差等因素的影响。

未来在信贷项下还有持续资本流出的可能。因为传统上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程度不够高,海外业务基础薄弱,贷款管理和风险控制水平有待提高。商业银行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并不十分积极对境外企业贷款。此外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国际借贷市场的利率较低,人民币还有升值预期,也使得人民币贷款在境外缺乏吸引力。未来随着以上因素的阻碍作用减小,信贷项下的净流出可能持续甚至扩大。

(三)资本账户不对称开放的原因

第一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一段时期内都十分缺乏外汇,是形成“宽进严出”资本账户管理制度的历史原因;形象一点说,目前的资本账户管理体系是按照“抗旱”来设计的,力求尽可能地积蓄水资源,而开闸放水甚至泄洪的能力不足。中国金融机构和企业也缺乏对外投资的相关经验、技术和人才。此外人们从心理上感觉顺差总比逆差好,特别是对双顺差的潜在风险认识不足。

第二,国内金融市场不发达。会计制度、评级体系和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发债和股票上市程序的行政干预程度较高,使得大量国内企业寻求海外上市融资,然后把所得资金汇回国内使用,导致因制度套利而引起资本流入。

第三,担心资本外流。有观点认为中国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框架与发达国家存在区别,特别是在个人财产权的拥有范围以及在对财产权和债权的保护程度方面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根据世界银行针对民营中小企业经营环境编制的《2012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国商业环境在185个国家排名第91位。中国的商业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更加有利于大型国有企业和跨国公司。这使得部分居民个人和中小企业向海外转移资金进行投资、购买不动产或投资于金融资产。

第四,汇率和利率的灵活度不够,没有充分发挥二者作为调节国际收支平衡主要工具的职能,导致中国主要依赖外汇管理、税收及其他行政性手段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特别是资本出入的方向和数量。

第五,国际收支的调节涉及到国内外很多价格和结构性变量,很难在某个主管部门层面单独调节。和多数国家一样,中国并没有管理和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的综合权威部门,外管局只是负责国际收支的监测统计,并从外汇管理的角度影响资金的出入,但并不能单独影响国际收支大格局的调整。各金融监管机构在推出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开放的举措时,从国际收支平衡角度考虑问题不多,经常会发生在微观上有理但在宏观上不合理的情况。

(四)资本账户不对称开放的影响

中国在很多年里缺乏资本跨境流动的套利对冲等自动稳定机制,抑制了资本项下的资金外流倾向,导致在经常账户连续顺差时无法靠资本账户的逆差来平衡,放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是外汇储备积累过快的原因之一。由此也加剧了国内控制流动性的困难,增大了资产价格泡沫的压力,也导致中国对外投资过多地通过外汇储备投资的渠道进行,难以实现在对外资产管理方面国家与民间合理分工的多元决策、投资和风险分担格局,降低了中国对外资产在风险和收益之间权衡的合理性。目前在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已大体接近均衡的情况下,资本流出渠道不足还可能导致汇率高估,不利于中国制造业和农业保持合理的国际竞争力。

这促使外汇管理部门取消强制结售汇并大幅放开其他投资项,资本项目在局部有了大规模流出的渠道,资本项目作为一个整体已经可进可出,但在结构上不对称、不平衡,而这种结构的不对称和不平衡也由于流出渠道、投资主体和投资产品的限制,造成公平、效率和收益的损失。(完)

文章来源:《国际经济评论》2013年第3期(原文标题为《中国资本账户开放与国际收支动态平衡》,节选有删减,未经作者审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本篇编辑:刘腾飞

关注巴曙松研究员“百度百家”专栏(网址:http://bashusong.baijia.baidu.com),请点击底部“阅读原文”链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