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便秘乱用药不利肠道运动

 师德量 2014-07-28

便秘乱用药不利肠道运动

最近有研究表明,乱用药物,会使肠道“变懒”。

不少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害怕便秘会让毒素在肠道堆积,引起脸上长斑,一便秘就赶紧用泻药。但乱用泻药,会导致肠道过劳。久而久之使肠道蠕动出现问题,很容易发生便秘。此为药物性便秘。

泻药是能增加肠内水分,促进蠕动,软化粪便或润滑肠道促进排便的药物。临床主要用于功能性便秘。分为容积性、刺激性和润滑性泻药三类。它虽然能缓解便秘,但如果长期用,可能损伤肠壁神经,减弱肠道功能。便秘患者的肠道没有力气蠕动,在药物的刺激下被动蠕动,超负荷工作,不是身体自身正常的功能,一旦停药,过劳的肠道会迅速停摆,反而加重便秘,还可能引起药物依赖。因此,建议便秘患者先通过饮水、运动等方式改善,必要时咨询医生后再用药。

常吃“排毒”保健品,肠道生病。一些保健品宣传能“排毒”,很多人认为它们没有副作用,就长期吃。其实,这些产品可能含大黄、番泻叶等导泻成分,长期用易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此外,肠道可能在这些成分的刺激下被“染黑”,出现结肠黑变病,存在癌变风险。


补钙太多,肠道罢工。补钙如果贪多,也可能让肠道罢工。吃钙片等补钙的老人,肠道蠕动本身就较慢,钙进入人体后,可能与食物中的草酸等成分结合,形成难溶物质,加大排便负担。如果补钙时贪多,吃钙片频率过高,或补钙的同时吃柿子、菠菜等草酸含量较多的食物,肠道负荷过重,可能罢工,引起便秘。

此外,法莫替丁奥美拉唑等胃药,硝苯地平辛伐他汀等心血管病用药如果长期服用,也可能引起便秘。轻微便秘可通过适度运动和饮食改善,同时应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在晨起或餐后2小时内尝试排便。在改变生活方式效果不佳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乳果糖等泻药,必要时加用胃动力药。

对于长期用药且受便秘困扰的患者,应积极与医生沟通,

没必要服用的药尽量别服用,这就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因为用药带来的困扰。


 

滥用泻药也会便秘


  很少有谁没受过便秘的困扰,这一难言之痛常把人折磨得坐卧不安、茶饭不思。据5月29日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15%的美国人长期饱受便秘之苦;而我国的两份调查报告也显示,天津、重庆的长期便秘患病率分别为4.43%和3.19%。

  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除了饮食、精神等因素之外,药物不良反应也是造成便秘的一大“杀手”,中老年人需要特别注意。

  最常见的会引起便秘的药物,是用来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例如,法莫替丁西咪替丁等H2受体拮抗剂,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阿托品、东莨菪碱等肠胃解痉药,枸橼酸铋钾等铋剂,还有氢氧化铝等铝剂,都可能引起便秘。

  同时,内分泌药物,如降糖药格列齐特;神经系统药物,如帕罗西汀等抗抑郁药、奥氮平等抗精神病药物,以及治疗帕金森病的金刚烷胺、左旋多巴等;心血管系统药物,如普罗帕酮、硝苯地平、比索洛尔等,以及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等他汀类调脂药。此外,补钙、补铁的药物也容易引起便秘。另有文献报道,吗啡、可待因等阿片类药物和利尿剂也会导致便秘的不良反应。

  药物之所以会引起便秘,主要是因为:第一,肠道的规律性运动是正常排便的生理基础,某些药物会影响胃肠道的运动神经或肌肉,造成肌肉“瘫痪”,从而引起便秘;第二,药物会影响大便质地,如促进肠道内水分的吸收,使大便变得干结。

  值得提醒的是,有文献表明,如果滥用泻药也会导致便秘。泻药虽然能治疗便秘,帮助排便,但如果长期使用,肠道会形成对泻药的依赖,自主运动减弱,肠神经系统受到损害,结果发生便秘。

   发生便秘的时候,不要随意吃一些通下的药或者泻药,如果用错了,不但不能缓解便秘,还会加重症状。发生便秘首先要分清楚自己是什么体质,什么原因造成的,然后再选择适合自己的通便药物。

  患者可以首先从精神上加以调节,注意保持乐观心态;其次,饮食上要适当改善,多喝水、少吃辛辣;再次,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要有规律。当这些生活调理仍然无效,则需要就医,进行辨证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