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疏血通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杏林脉香 2014-07-28

疏血通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疏血通是我国首创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动物类中药复方注射液,为国家二类中药。组方选用水蛭、地龙两味中药,具有抗凝、溶栓、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及细胞保护等多种作用。笔者用该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120例病人均为20069月~20082月在我科治疗的住院病人。符合下列条件:①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均行头颅CT检查证实为脑梗死;②首次发病病程在72h以内;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0分;④无心、肝、肾严重并发症,无严重意识障碍。入院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2例,男34例,女28例;年龄4178岁,平均584岁。对照组58例,男31例,女27例;年龄3776岁,平均571岁。两组病人临床表现差异无显著性。

治疗方法

两组在控制血糖等基础病变的同时,治疗组用疏血通(牡丹江友搏制药厂生产)6ml加入706代血浆500ml中静脉滴注。对照组用复方丹参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两组药以15日为1个疗程。两组同时辅以脑复康等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但不用扩管、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

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1 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口],按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分值的变化及病残程度分为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分值减少91%~100%,病残程度O),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分值减少46%~90%,病残程度13),进步(神经功能缺损分值减少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分值减少1 7%左右),恶化(神经功能缺损分值减少或增高

18%以上)。评分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进行。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1),一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基本痊愈27例外,显著进步1 8例,进步1 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基本痊愈21例,显著进步14例,进步1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276%。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001)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致残率、死亡率及住院费用均较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与生命。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其发病机理为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血管内壁损坏,表面粗糙不平,血小板聚集增加,血管壁弹性减弱,管腔狭小,血黏度增高,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凝固性增高,血流缓慢,导致血栓形成。造成神经系统缺血、功能缺失,出现各种神经功能损伤的症状、体征。我科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中,采用疏血通注射液同时辅以脑复康等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治疗,并进行了临床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是近几年最新的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中药制剂,主要成分是地龙、水蛭素。现代研究表明,该药的有效成分是含水蛭素样作用和蚓激酶样作用的物质并含抗血栓素、氨基酸、蛋白质等,具有抗凝、降低纤维蛋白原、溶解血栓、抗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降低血黏度、保护脑细胞、促进神经组织修复和细胞再生及扩血管、改善微循环、减少自由基、减少和保护组织细胞损伤及营养组织细胞等多重作用,有助于抢救缺血半暗带,增加了疾病控制的可能和恢复进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主要通过两个途经:一是恢复脑血液循环;二是神经保护治疗,阻止缺血及缺血后再灌注引起的脑组织一系列病理及生化反应,防止神经元死亡。

本研究显示:在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O01)。疏血通注射液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过程中,不仅使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而且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纤维蛋白原定量在治疗前后明显变化,证明疏血通注射液可以明显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液的高黏度、高凝状态,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有利于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促进血液循环。综上所述,疏血通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疗效确切,可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