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裕民:中医和西医可以互补

 龙凤冈 2014-07-28

板蓝根本身没有错,临床对部分感冒有一定效果,但每次流感时都成为“神药”,则是人的“思维负迁徙”的结果。

错在思维的“负迁徙”

北京晨报:“板蓝根冲剂”再次被人们想起来一点也不意外,之前的每次“流感”、“甲肝”都如此,但这次是第一次被严重质疑。

何裕民:1988年,上海“甲肝”流行,板蓝根卖完了,还有上次的“禽流感”也同样。要知道,西医也不存在广谱的抗病毒药,板蓝根抗病毒也没有严谨的实验加以证明,这只是人们的一个联想思维而已!

板蓝根是民间信奉的,板蓝根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被“神”化了,这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留下的一个太深的烙印,让人们念念不忘,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会马上联想到它,类似的还有很多,比如,黄连素、丹参等,都是在资讯缺乏年代,它们被强化宣传了,所以神化了,成了人们下意识的联想结果!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一想到敌人,马上就想到用枪去打,但今天很可能有网络敌人、金融敌人,敌人可能是虚拟的,用枪能行吗?这与中医没有太大关系,只能说,民间对中医的信任度还是很高的!又像是一感冒,人们想到维生素C一样!这也不是哪位西医推荐的,是民间下意识的联想结果。

板蓝根本身没有错,临床对部分感冒有一定效果,但每次流感时都成为“神药”,则是人的“思维负迁徙”的结果。

思维负迁徙是西医的盲区

病毒致病,往往表现为热性病、温病,故只是执迷于清热解毒,发现板蓝根有一定治疗感冒发热的作用,所以就无限推广了,最终被神化了。

北京晨报:什么是思维负迁徙?

何裕民:这是受了西医思维的负面影响。当时对病毒没有好办法,西医想尽办法开拓抗病毒药,我们也推出了一些自己的抗病毒药。病毒致病,往往表现为热病、温病,故只是执迷于清热解毒,发现板蓝根有一定治疗感冒发热的作用,所以就无限推广了,最终被神化了。

北京晨报:为什么每次新的疾病出现,中医都难免处在这种勇敢又尴尬的地位?这次是板蓝根,以后还可能有其他中药。

何裕民:没有一个有经验的临床医生会随便用板蓝根治疗禽流感。这和人们不懂中医,但又觉得中医是万能的有关。北京地坛医院中医医生黄莉给北京首例患者开中药方,采用治疗温病的“银翘散”加“白虎汤”,再根据病情加减,配合“达菲”,患者体温很快从最高40.2 下降到36.5 !没有板蓝根什么事儿。

还有一个很简单的联想,因为中医对病毒性感冒和肝炎的疗效还可以,马上就联想到“这次也是病毒”,望文生义就产生了错误联想。

传统思维缺乏理性

中国在温病防治问题上有欠缺,因为中国的农耕文化,使得中国人喜欢或者说习惯于借用成熟的经验,但不会深入思考对象本质有没有改变。

北京晨报:您说的“万能”情结确实存在,而且我觉得这是影响中医声望的一个重要原因。

何裕民:我们几年前就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民间中医药有历史积淀下来的口碑,认为中医药能够解决许多健康问题。但是,现在很多不法商家正是在消费、利用、透支这个口碑!就像人民大会堂在百姓心目中有地位,很多商家借助其的品牌来推销各自的劣质产品一样,大会堂没有错,中医药也没有错,错在商家,误在管理!

北京晨报:您在癌症治疗中说到了“中国式癌症”,“中国式抗癌”的概念,“中国式”的治病情况比较常见,板蓝根又是个“中国式”的。

何裕民:作为中医师,还是有可检讨之处。科学就是在不断检讨、更新中发展的。中国在温病防治问题上有欠缺,因为中国的农耕文化,使得中国人喜欢或者说习惯于借用成熟的经验,但不会深入思考对象本质有没有改变,这一点是本质的。不能说这种应对无效,但是很难持续深入发展。相反,西方有纯粹理性精神,会把问题分析得很透后再做出应对,而中国人在这方面是有欠缺的。

不要等沉痛教训降临

想当然,擅做自然联想的一种思维习惯,是我们民族思维上的严重劣根性,是“中国式”的,这个思维习惯在中国人中根深蒂固。

北京晨报:那么,如何改变我们的传统思维方式呢?

何裕民:其实,临床这方面类似的欠缺很多,比如说中医学在上世纪80年代非常流行的活血化瘀。活血化瘀对于很多病的确有效果,然后,人们看到肿瘤有“瘀”,就很自然地联想起对肿瘤病人需要活血化瘀。但是这个“瘀”和那个“瘀”是一回事儿吗?没有人思考过。因为肿瘤患者是需要防范它转移复发的,是需要抑制它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而我们很多活血化瘀药恰恰相反。

这就是不做深究、想当然,擅做自然联想的一种思维习惯,也可以说是民族思维上的严重劣根性,是“中国式”的,这个思维习惯在中国人中根深蒂固,有时需要有沉痛的教训后才会转变。

迷信“达菲”

同样不靠谱

“达菲”是通过抑制病毒复制起作用的,如果人体没有感染病毒,就没有任何作用。它不能抵抗病毒侵入人体,因此,没有预防作用。

北京晨报:西医也在“禽流感”之初就提出“达菲”能预防。

何裕民:“达菲”能抗击H7N9禽流感的证据不存在。人们只是根据甲型流感抗病毒治疗的经验,发病后早期使用达菲之类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抗流感病毒药物可能是有效的,但延伸到H7N9的,是没有直接证据的。甚至,对于甲型流感,它的副作用不小,争议仍多。

2009年8月10日权威的《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儿童甲型H1N1流感患者,达菲副作用远远高于疗效,主要表现在:造成儿童呕吐病最终脱水等严重并发症。2005年11月,美国FDA虽认为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它可以导致精神异常,但FDA还是提议对美国境内的“达菲”的说明书进行修改,对服药后的患者也要进行密切观察。

对甲型流感抗病毒,发病早期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比如“达菲”,抗流感病毒药物可能会有效,但对新发现的H7N9禽流感病毒是否有效,仍需观察。

有一点是明确的: “达菲”是通过抑制病毒复制起作用的,如果人体没有感染病毒,就没有任何作用。它不能抵抗病毒侵入人体。因此,没有预防作用,不需在家中储备“达菲”。

研究表明:板蓝根对H7还是有点效果的,钟南山也只是说,过量服用会有副作用。但是,狡辩一下,第一,这类药谁主张过量?哪个药又能过量?第二、即便对H7有效组分只是微量的,板蓝根至少是有的,达菲有吗?至少目前还没有证据。三、板蓝根的副作用,与达菲比起来,只是小巫见大巫,何必厚此薄彼呢?

警惕身边的“原教旨主义”

只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对别人不理解、不了解,也不想做出深究,然后,第一时间就反对,这在对中医的认识中非常常见。

北京晨报:但是,“达菲”在此次禽流感的预防中被提出,却没有引起像板蓝根那样多的质疑。

何裕民:国内一些人存在着严重的“原教旨主义”,什么意思呢?只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对别人不理解、不了解,也不想做出深究,然后,第一时间就反对,这在对中医的认识中非常常见。

比如,中医学中盲目反对西医学的人不少,某些西医人士对中医学的态度也同样可悲。“达菲”的问题,他们视而不见,认为这些问题很正常,尽管“达菲”的厂商都说了“死亡率不见得比禽流感来得高”,没关系;维生素C也没被实验证明对正常人有提高免疫力之效,同样没关系,都认为不是问题。他们考虑过没有,这不同样是偏激的“原教旨主义”吗?

中西医结合是方向

西医学是以“抗”为主的,针对问题直接抗击,而中医更注重自身的调整,提高免疫力。所以,中医和西医在治疗方面都不够全面。

北京晨报:那么,中医与西医,究竟该信哪个?

何裕民:我一直专注肿瘤治疗,至少发现有一个差异,凡医学大师,特别是结合临床的,都会客观评估中医、西医的利弊,主张很好结合。仅仅举医学界院士而言,例如,化疗泰斗孙燕院士就非常强调中医西医结合,有一些临床常用的肿瘤调理中药名方,如“贞芪扶正胶囊”,就是出自他的发明。

中国肝癌领域有两大公认泰斗,且都享誉全球:吴孟超、汤钊猷院士。吴老一直主张肝癌术后,抓紧中医药调整,中医药可以帮助患者走向康复,他自己有个典型案例:上世纪六十年代他做的手术,一直靠中医药活到今天!汤钊猷院士平素还自己开中医药方,帮助癌症患者善后,他强调:西医治癌较重视微观和局部,中医则较重视宏观和整体;西医较重视看肿瘤,中医则较重视看肿瘤病人;西医以消灭肿瘤为主,中医则可能长于改造肿瘤和改造机体……两者都不够全面,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是可以互补的。大师就是大师,无论眼光、胸襟、智慧。

晨报首席记者 佟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