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氏网新闻】南阳郡闽汀邓氏简公房世系(部分)
本谱系以江西永新三修族谱为底本,将本人手上多个省份的不同版本进行核对(注我福建邓氏省谱中关于我邓氏简公房世系资料、我龙岩悠远邓氏、我福建龙岩丰图邓氏族谱、我福建汀州府邓氏族谱、我福建上杭(仙村)邓氏族谱等多份族谱内容还没加入合并整理),并结合史料进行佐证,希望能有助于还原我南阳郡闽汀邓氏简公房世系的谱系。本支堂号为南阳堂。 三十六世(按永新三修谱) 简 字德宪,生失考。公情幽洁,善鼓琴,好读庄老书。宋绍兴 十三年(1143年)五月十四子时殁。葬宁化县石壁都桐木坑, 姜女献花形未山丑向。 元配秦氏,生失考。宋绍兴十六年(1146年)十二月十二卯 时殁。子三:俊、佐、俦。
1、按广东邓星星供稿称:有谱记载,简公原居上杭沙浦村(具体待 查证) 2、据江西宜春邓艺提供的族谱资料称: 简 字德宪,恩受大尉,公喜幽洁雅,善览经史。宋治平元年(1064 年)甲辰正月初二戊时生,宋宣和五年(1123年)五月十四 未时殁,享寿六十,配秦氏。生三子:俊、佐、俦。 3、按广东省韶关府翁源县龙仙乡赤朱石资料: 简 讳小二郎,号建,是大猷公(号源、字念三郎,妣?氏生二 子小一郎、小二郎)之子。妣赖氏生二子:十一郎、十二郎 综上本人认为: 简 字德宪,号建(或称建祖),讳小二郎,是大猷公(号源、字 念三郎,妣氏失记。生二子小一郎、小二郎)之子。公恩受 大尉,公喜幽洁雅,善览经史,善鼓琴,好读庄老书。公原 居上杭沙浦村(具体待查证,也有说公世居福建)。有说公宋 治平元年(1064年)甲辰正月初二戊时生,宋宣和五年(1123 年)五月十四未时殁,享寿六十。配秦氏。生三子:俊(讳 十一郎)、佐(讳十二郎)、俦。 也有说公生失考,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五月十四子时殁。 公葬于宁化县石壁都桐木坑,姜女献花形未山丑向。但是从 渭南发现的《魏邓太尉祠记》(1970年移至西安碑林博物馆 保存)中简公的落笔来看,上述年份记载应都是错的。 (注:《魏邓太尉祠记》是为邓艾墓重修碑记,此碑有说是前秦苻坚 建元三年(公元367年)三月所建,碑文魏书,也有说大金承安四年 (公元1199年)十月所建(由于字迹剥蚀,年号不确)。) 三十七世 永新三修谱原文如下: 佐 简长子,字朝佑,宋元祐六年(1091年)七月十八未时生,登宋进士官授指挥佥事,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八月初九辰时殁 元配陈氏,宋祐(应是打印出错)五年七月廿九亥时生,殁宋绍 兴十年(1140年)八月初二寅时殁。 继配曾氏,宋元祐六年(1091年)正月十八子时生,宋绍兴十五 年(1145年)四月十八亥时殁,葬宁化县禾口村虎形夫妇同穴。 子一名相 1、俊 简长子。据《丰图谱》称俊三子六十五郎、六十一郎、六十 八郎 据《溪源图》称:俊三子:六十五郎、六十二郎、六十八郎。 2、按广东省韶关府翁源县龙仙乡赤朱石资料: 十一郎 号肇,妣陈氏生四子五十九郎、六十一郎、六十八郎、六十 五郎 3、其中:按我龙岩红坊悠远邓氏供稿称: 十一郎 妣陈太婆,生子三,长六十一郎(妣邱氏,生一子百一郎 移江西)、次六十五郎(上杭中都开基)、三六十八郎(妣 巫氏,生六子移黄花菜地) 4、又按2013年3月19日福建龙岩邓廷坤宗亲叔叔确认:现在江西 石城邓氏为六十一郎后裔。 5、按现永定合溪王社供稿: 肇祖 即十一郎,讳俊,宋时丁酉六丑时生,甲寅岁六月廿日未时殁, 享寿七旬加七,葬上杭玉女乡与祖同坟(玉女乡也就是现在的 福建省上杭县境内)。 6、据江西宜春邓艺提供的族谱资料称: 佐 字朝佑,宋元祐四年(1089年)七月十八戊时生,元祐年间 复回石壁都禾口村居住,宋朝进士及第,官任指挥佥事,宋绍 兴二年(1132年)八月初八午时殁,享寿四十四。 综上本人个人认为按如下陈述应是比较合理: 俊 讳十一郎,号肇(或称肇祖),简长子。 宋时丁酉六丑时生,甲寅岁六月廿日未时殁,享寿七旬加七, 葬上杭玉女乡与祖同坟(玉女乡也就是现在的福建省上杭县 境内) 妣陈氏应是生五子五十九郎、六十一郎((妣邱氏,生一子百 一郎,移江西石城)、六十二郎、六十五郎(上杭中都开基)、 六十八郎(妣巫氏,生六子移黄花菜地),其中六十二郎和五 十九郎失考。 佐 简次子,字朝佑,宋元祐六年(1091年)七月十八未时生, 登宋进士官授指挥佥 事,宋绍兴十年(1140年)八月初二 寅时殁。 续配曾氏,宋元祐六年(1091年)正月十八子时生,宋绍兴 十五年(1145年)四月十八亥时殁,葬宁化县禾口村虎形夫 妇同穴。子一:相。 三十八世 相 佐子,字国鼎,宋大观三年(1109年)十二月十六酉时生, 宋乾道五年(1169年)二月初十已时殁,葬上杭县龙坑东上 月形。 元配林氏,宋大观二年(1108年)四月十九辰时生,宋乾道 七年(1171年)?月廿八子时殁。子一:显。 1、按江西宜春邓艺提供的族谱资料称: 相 字国鼎,号楚金,宋崇宁四年(1105年)十月十五未时生, 宋淳熙二年(1175年)二月十六酉时殁,享寿七十一,葬连 城县石壁都禾口村虎形。配林氏。 2、按广东省韶关府翁源县龙仙乡赤朱石资料: 六十五郎 号基,妣林氏生四子:百七郎、百十郎、念五郎、念四 郎。 3、据广东揭西县南山镇邓雄宗亲提供的资料显示: 相 曼公92世孙,尊称为三五郎,望七郎之父。妣马氏合葬于现 在的广东丰顺丰良石嘴头,始建于乾隆四十七年壬寅岁(公 元1782年)。 (如按此代系计,那么江西永新三修谱少了7代) 综上本人认为可能是: 六十五 号基,俊公之子,妣林氏生四子百七郎、百十郎、念五郎、 念四郎。迁福建省汀州府上杭胜运里来苏里开基,即现在福 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中都仙村始祖。 其后裔包括千一郎祖成公、千二郎祖忠公、千三郎祖旺公、千四 郎祖贤公、千五郎祖贞公、祖寿公等数十个兄弟;荣敏公之子东福公、 东洲公、东河公等六兄弟,分迁全球各地。其中已知的包括了广东清远、广东英德、广东博罗、广东韶关(包括翁源、乐昌等多个县)、四川大庙、四川庙坝、四川高穴、浙江龙游、浙江武义、福建龙岩全境包括上杭、武平、连城、永定各县全境、浙江金华、安徽宣城、江西兴国、江西永新、江西万安、江西抚州、江西于都、广西玉林等十多个县市自治区;可知的有广东、广西、四川、江西、安徽等多个省份,再分迁全球,后裔星罗其布。 目前广东高州铁山公(其兄弟铁帝公、铁奇公失考)可以确定是元代时从福建上杭珠玑巷迁出,但是具体年份、具体父系祖公还没足够的族谱与史料可以考证。 目前可以确定的人数包括迁广西玉林博白志远公6兄弟后裔达 20多万人,广东高州地区铁山公后裔不少于5万人,广东高州地区 开泰公后裔不少于15万人。东福公六兄弟后裔也不少于5万人。
六十八郎 俊公之子,迁福建省汀州府上杭胜运里黄花菜地开基, 即现在的福建龙岩市永定县合溪乡王社村邓氏始祖。目 前后裔分迁情况尚不太清楚 相 佐子,字国鼎,号楚金,讳三五郎,曼公92世孙,望七郎显 公之父。妣马氏合葬于现在的广东丰顺丰良石嘴头,始建于 乾隆四十七年壬寅岁(公元1782年)。 有说相公宋大观三年(1109年)十二月十六酉时生,宋乾道 五年(1169年)二月初十已时殁,葬上杭县龙坑东上月形。 又有说公宋崇宁四年(1105年)十月十五未时生,宋淳熙二 年(1175年)二月十六酉时殁,享寿七十一,葬连城县石壁 都禾口村虎形。 元配林氏,宋大观二年(1108年)四月十九辰时生,宋乾道 七年(1171年)?月廿八子时殁。子一:显。 现在本人个人分析认为可能是:相公元配是林氏,后妣马氏。公原葬上杭县龙坑东上月形,后迁葬连城县石壁都禾口村虎形;最后于乾隆四十七年壬寅岁(公元1782年)更葬于现在的广东丰顺丰良石嘴头并与妣马氏合墓。 三十九世 显 相子,字廷耀,宋建炎元年(1127年)三月十四午时生,宋 绍熙元年(1190年)十二月初五卯时殁,葬程乡县地名小桑 尾竹叶扫地形坐南向北。 元配刘氏,宋建炎二年(1128年)十月初二已时生,宋淳熙 四年(1177年)二月十四已时殁。继配朱氏,宋绍兴元年(1131 年)正月二十卯时生,宋淳熙十年(1183年)八月廿六未时 殁。续配杨氏,宋绍兴七年 (1137年)八月十七申时生, 宋庆元六年(1200年)十月初八亥时殁,葬揭阳兰田都礤下 屋奄子背。子三:志圣、志贤、志斋。 1、据江西宜春邓艺提供的族谱资料称: 显 字廷耀,宋靖康元年(1126年)三月十四戊时生,宋淳熙十 六年(1189年)?时殁。享寿六十四,葬连城石壁都竹叶扫 地形。 元配邬氏,生卒不详,葬? 2、据广东揭西县南山镇邓雄宗亲提供的资料显示: 显 讳文显公、望七郎,曼公93世孙。广东尊显公为始祖,显公 葬于现在的广东省梅州市梅县畲江镇小桑坑尾村。坐南向北, 丙山兼巳,三度分金,穴曰“竹扫地”,又曰“祥云捧月”。 显公生三子:志圣、志贤、志斋。 3、据广东清远邓梦涛提供的以前老族谱的原话称: 我祖文显公(即显公)的坟在广西贺州市仁义镇万兴村(宋时 为广南西路封阳县万古寨)铁炉山,与两个孙(即仁公和义公)合葬, 坟是文显公在中间,仁公在左、义公在右的排列。 按他们的说法应可以认定为广西贺州是显公金身所在。而广东丰 顺的显公坟应是用金牌的。具体是如何,还有待考证。 4、按邓泽镮提供的江西信丰桃江《邓氏五修谱》记载: 显公又把整家人由福建汀州连城石壁都,迁往上杭县中都水尾 隘。显公生三子,志圣、志贤、志斋。志斋生有九个儿子(文、行、 恭、敬、仁、义、礼、智、信)、十二个孙子。曾孙不计其数,他们 散居在湘、粤、赣各地。
现综合上述所有坟茔、记载,本人认为可能是: 显 字廷耀,讳文显公、望七郎,相公之子,曼公93世孙。生于 宋建炎元年(1127年)三月十四午时,殁于宋绍熙元(1190 年)十二月初五卯时。公原居福建汀州府连城石壁都,后举 家迁到福建汀州府上杭县中都水尾隘。公生子三:志圣、志 贤、志斋。 公金身应是与两个孙(即仁公和义公)合葬于现在的广西贺 州市仁义镇万兴村(宋时为广南西路封阳县万古寨)铁炉山。 (注:此坟是文显公在中间,仁公在左、义公在右的排列。) 又说公葬程乡县地名小桑尾,竹叶扫地形坐南向北,丙山兼 巳,三度分金,穴曰“竹扫地”,又曰“祥云捧月”。虽说 这两地都有显公坟茔,但本人更倾向于认为广东程乡县的显 公坟应是显公之银牌所在或是衣冠冢。 显公元配一说是刘氏,宋建炎二年(1128年)十月初二已时 生,宋淳熙四年(1177年)二月十四已时殁。 继配朱氏,宋绍兴元年(1131年)正月二十卯时生,宋淳熙 十年(1183年)八月廿六未时殁。 续配杨氏,宋绍兴七年(1137年)八月十七申时生,宋庆元 六年(1200年)十月初八亥时殁,葬揭阳兰田都礤下屋奄子 背。另一说法是显公元配邬氏,生卒不详,葬失记。 按广东省韶关府翁源县龙仙乡赤朱石资料: 百十郎 号承,六十五郎之子,妣林氏生三子:小二郎、小三郎、小 四郎 四十世 志圣 显长子,封布政使,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八月十七寅时 生,殁葬失考。元配邹氏,继配赖氏。 1、按广东丰顺邓雄宗亲和广东邓星星及邓泽镮提供的江西信丰桃江《邓氏五修谱》联合提供资料:志圣公应是原居福建汀州府连城石壁都,后举家迁到福建汀州府上杭县中都水尾隘;再落藉于福建汀州府上杭樟坑,后于南宋宁宗庆元五年(公元1199年)迁入广东丰顺并首建石桥头邓氏宗祠,石桥头邓氏宗祠木刻匾“南阳堂”字迹至今尚存。元配邹氏与志圣公合墓位于现在的广东丰顺县丰良镇石桥头(小坑屋背),原建康熙四十二年,1995年春重修。 志圣公按谱记载共5个儿子,分别是孟、仲、季等五子,其中另二子 后裔不可考。 按广东丰顺邓雄宗亲提供的广东揭西南山邓氏支派为: 曼公传下第93代显公广东开基,辈序为“守承家业,永久天长,裔 光祖烈,奕世其昌” 新编辈序为“宗德广厚,正道康庄,志存高远,开创新章。”
志贤 显公次子,有谱载是迁云南,但云南方向倒没打听到其后裔, 倒是目前有知道其后裔邓林洁宗亲称她娘家就是志后裔宗 支,在广西桂林市阳朔县兴坪镇苟芽寨村。 另据广东邓星星宗亲称,志贤公有一支后裔迁移广州东莞县 茶园立业 志斋 显三子,乡县松口,生殁失考,葬程乡松口洋坑转江海螺形 庚山甲向。 元配邦氏,生殁失考,葬坪峰洲竹楼竹叶扫地形。继配凌氏, 葬平远县石坑草。 续配唐氏,生殁失考,葬长乐县罗坳头。子九:文、行、恭、 敬、仁、义、礼、显(按广东的、福建的应为智公)信。下接广东省梅州志斋(太乙公)房的世系(按广东星星宗亲提 供消息,志斋公后裔目前不少于15万人 按广东省韶关府翁源县龙仙乡赤朱石资料: 小四郎 百十郎之子,六十五郎之孙。妣氏失考,生二子:万五郎、 万六郎 另据浙江龙游邓氏族谱记载是千四郎祖贤公的爷爷是见四郎。由 此分析翁源县龙仙乡赤朱石与浙江龙游邓氏族谱记载的小四郎应就是见四郎。 按浙江龙游邓氏族谱:见四郎迁上杭翁家基创业开基,生子万四郎 四十一世 按广东省韶关府翁源县龙仙乡赤朱石资料: 万五郎 小四郎之子,百十郎之孙,六十五郎之曾孙。妣梁氏生五子: 千一郎、千二郎、千三郎、千四郎、千五郎 按浙江龙游邓氏族谱:万四郎生子千四郎。 四十二世 按广东省韶关府翁源县龙仙乡赤朱石资料: 千一郎 万五郎之长子,妣肖氏生一子念一郎 注:目前我们已经知道我福建上杭先祖为:千一郎祖成公、千二 郎祖忠公、千三郎祖旺公、千四郎祖贤公、千五郎祖贞公。 按浙江龙游邓氏族谱: 千四郎 祖贤公。生五子:邺富(生子留寿)、石隆(生二子海哥和九孙)、三高、念四郎、满孜 四十三世 按广东省韶关府翁源县龙仙乡赤朱石资料: 念一郎 千一郎之子,妣氏失考,生一子万一郎(邓万一郎移居广东 省韶关府翁源县龙仙乡赤朱石开基置业,为翁源县龙乡赤珠 石邓氏始祖) 说明: 1、三十六世简公世居福建,系福建、广东、广西、江西其后裔均认同。 2、据各渠道口传为此世系由江西迁入,但目前个人认为因无法核实简公之父是谁,且还没找到相关史料,因此不敢随便认定简公之前的世系资料,但比较倾向于认为闽汀世系源于江西;认为闽汀世系源于邓州是绝对的空口胡说。 3、另按谱、史、实有祖祠、祖坟结合,本文认为:大猷公纯属前人杜撰,目前查无史实、查无坟志坟址,邓绾更是与福建邓氏没有任何关系,邓绾祖嗣前后五代都有史可考,与此支系没有任何关系,希望如有谱载错误的勇于纠正! 4、本份资料是结合了安徽宣城、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四川等多个省份的族谱整理,但代数上应是有错的,希望有更多的宗亲提供更详实的资料进行核实。 5、按邓红平宗亲所撰《澄江邓氏第九十三世祖贤公世系考》一文所说:祖贤公的真墓在始兴澄江前田塅中狮头岭狮形;祖守公墓在南雄三洲村大岭狮形壬山丙向。祖贤公元配林氏葬大夫村(始兴顿岗),离邓林氏墓不远的下江湾原先有个邓屋村(大一郎开基地),现在已无人居住。祖贤公就是由闽迁粤始祖,而且开基地就是澄江镇的下澄江老屋家。 本资料综合性原稿存于福建邓富贵处,如须转载请在转载时注明出处,以便将来较对与联系!同时也希望我邓氏简公房各房各支宗亲看到此资料以后,及时提供必要的联系方式、族谱资料,以便将来有朝一日合并整理族谱!
整理人:邓富贵 2013年4月15日于福建 后附: 广东省韶关府翁源县龙仙乡赤朱石所记载的福建省汀州府上杭县苏姑坑邓氏世系资料: 始 祖:大猷号源字念三郎,妣?氏生二子:小一郎、小二郎。 二世祖:小二郎号建,妣赖氏生二子:十一郎、十二郎。 三世祖:十一郎号肇,妣陈氏生四子五十九郎、六十一郎、六十八郎、六十五郎 四世祖:六十五郎号基,妣林氏生四子:百七郎、百十郎、念五郎、念四郎。 五世祖:百十郎号承,妣林氏生三子:小二郎、小三郎、小四郎。 六世祖:小四郎,妣?氏生二子:万五郎、万六郎。 七世祖:万五郎,妣梁氏生五子:千一郎、千二郎、千三郎、千四郎、千五郎。 八世祖:千一郎,妣肖氏生一子:念一郎。 九世祖:念一郎妣?生一子:万一郎。 十世祖:邓万一郎移居广东省韶关府翁源县龙仙乡赤朱石开基置业,为翁源县龙仙乡赤珠石邓氏始祖。
再附: 由邓必军宗亲从古藉在线摘抄出来的邓绾的世系资料: 史书记载: 宋朝人 邓至 成都雙流人 宋朝人邓至,是一位私塾老师,善长运用诱导帮助的方法来教学生,孝悌的道理更是不绝于口;遇到人都很诚恳尽心的为他们讲解开导。 神宗皇帝时,他的长子邓绾为翰林学士,次子邓绩和两个孙子,都考中了同一榜的进士;大家都说:‘这都是邓至尽心至诚的教学,所得到的善报啊!’大体上说来,一般人家的小孩,他们的气质多是可以在朝夕之间,因为教化而改变;然而也有骄纵成性的孩子,容易迷失懒惰,这都要靠他们的老师,善巧方便的劝导,使他们明白道理,早日觉悟回头啊!
宋1028-1086 鄧綰 字文約 成都雙流人 進士合江知縣御史中丞爲禮部第一稍遷職方員外郎熙寧三年1070冬通判寧州時王安石得君,元祐初卒,年五十九。
北宋 邓洵仁 成都双流人 。进士及第。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授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尚书右丞。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以资政殿学士罢知亳州。
北宋 邓洵武1057—1121 字子常 成都双流人 第进士,为汝阳簿。哲宗时为国史院编修官,因在编撰《神宗史》的议论中,露骨地吹捧蔡卞、诋诬宣仁皇后,被哲宗降为起居舍人。
现附: 福建上杭师姑村邓氏之所以定堂号为“留仙堂”有这样一个故事,传说最早有一仙姑降临此地进行修练,当六十五郎偕同族人到此开发,仙姑便飘然而去,留下一口井,井水清澈,从不干涸。所以邓氏宗祠悬挂“留仙堂”匾额以示不忘。据谱载,始祖六十五郎以下,百十郎为一世,但百十郎和其长子小一郎,次子小三郎又回到宁化故土,后世便以他的三子小四郎为二世。从二世到十三世都有族裔留在上杭并有墓地。但同时也有陆续迁往外地的,据不完全统计,邓氏由上杭分迁各地的情况如下:福建各县乡有90户江西各县乡有21户广东各地区 12户湖南湖北各地 14户浙江各地 7户陕西 1户须特别指出的是十三世邓亮初开始迁入江西武宁严阳,他应是武宁邓氏的始祖。亮的生年卒月和他的上辈情况都不清楚。仅有的记载是:清康熙年间,亮初科举不得意,便从事商业贩运。癸酉年(公元1693年)他泊舟武宁,有人呼唤渡河,口音近似上杭音,他向这人了解到武宁的一些情况,由此得知当地人文山川,于是招来一些族人,买下严阳几十里山地,办起了纸厂。此后陆续有族人迁来,或在当地务农,或在城内经商。粗略统计:十四世迁来的有十户,十五世三十七户,十六世十三户,十七世六户。由武宁又再迁出的从十五世至十八世共有三十户。我就是江西 武宁严阳的邓氏后人。我爷爷是邓建中二十二岁考入江西讲武堂,毕生后任排长、连长,二十七岁入北京航空学校二期,毕业后任直隷航空队队长兼航空教练所主任。集团军航空司令,北伐后任国民政府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参议
2、我是广西宾阳的邓氏客家人,我看了你的这段族谱后觉得有点和我们的相近。没有记载先祖是什么时候迁居广西宾阳的,我们的族谱上始祖是:千三郞公,十三郞公。二世祖:念三郞公,念六郞公。三世祖:胜二郞公,四世祖:法显公从广东绍(潮)州府长乐县江边司塘头村迁居到广西宾州(宾阳)含通团龙村,我们的一世祖二世祖和你发表的九十七,九十八世祖有点近似,我们的字辈是:三 念 胜 法 珍 元 常 廷 君 国 昌 广 有 凤 超 文 德 成 才 可 世 芳 华 光 春 日 秀 玉 桂 达 天 香。因为我们这族谱经过多次手抄难免有误,麻烦你能帮我查一查吗。谢谢 邓文清 qq258015663, dadengshu@163.com
3、湖南石门新关区邓姓:始迁祖邓安,原籍闽中漳州府龙岩州,其儿子邓德旺、邓德兴和玄孙邓一华等由龙岩迁湖南石门县,后裔分居石门县中乡皂市区、白竹界二都区、青山河,或分 /book/zhuanji/gjs/467574.shtml
4、永定邓氏家族
5、四十五世
6、始祖老太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