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根生弃前嫌

 xc活人的娄子 2014-07-29

    1999年,牛根生等十几人离开伊利,双方闹起了工资纠纷。

    按照伊利的年薪兑现惯例,上年的年薪,要到下一年才能兑现。牛根生等一群人离开伊利时,公司将他们1998年该得的年薪全部扣发。

    重要的是,处在蒙牛创立的特殊时期,这些人无法顾及在伊利留下的老帐,偶尔要一次,伊利往往是能拖就拖,他们已做好“自认倒霉”的心理准备。

    后来,牛根生说:“1998年,大家在伊利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因为我,免职的免职、走人的走人,现在,伊利不给这个钱,我来还。”

    有容乃大

    2004年12月,伊利前老总郑俊怀被检察机关带走。牛根生当即托人捎去1万元钱,并给郑俊怀90岁的母亲1万元,给郑俊怀的妻子1万元。

    2005年2月的一天,郑俊怀的妻子向牛根生求助:“女儿留学学费不足,想借二十多万元。”

    牛根生与同样来自伊利的几位蒙牛高管人员一商量,结果,牛根生、卢俊、邓九强、杨文俊、孙玉斌等人一共凑了30万元(其中,牛根生出了10万元)。捧着这些钱,在郑俊怀出事后,一直坚强女人,忍不住哭出声,在场的人们,无不为之动容。

    与牛根生一道创业的伊利人都知道,与许多被免职的人大骂原老板不同的是,牛根生始终对郑俊怀保持尊重。“没有郑俊怀,就没有现在这个模样的牛根生。”这是牛根生常说的一句话。

    当郑俊怀家缺钱时,常人大多认为,最不可能的求助对象就是牛根生。万般无奈之下,郑俊怀的妻子把视线转到牛根生身上,估计连她也没有多大的把握,而事实并非如此。

    和谐共荣

    郑俊怀出事后,不少媒体直接问牛根生,对此有何评论。

    “我并不清楚老郑为何会出问题,我离开伊利已经6年。通过16年的接触和共事,我不太相信。在我离开伊利的时候,老郑和我有过一段对话。他说我性格比较外向,年轻气盛,他对我办好事业的能力,并不怀疑,唯一担心的是,千万不要违规、违法。对于这种问题,老郑提醒我多注意,自己怎么会不注意呢?”牛根生如是说。

    不过,牛根生仍然强调:“即使是伊利个别人出了一点事情,也影响不到它的品牌和产品。大企业不是靠人治,而是靠制度在进行治理。

    当时,一些媒体分析说,郑俊怀出事后,草原乳业的确出现新的变局。有人作过预测:一是蒙牛、伊利合二为一,更大更强;二是蒙牛失去伊利的对峙,活力锐减;三是伊利一蹶不振,蒙牛风光无限;四是蒙牛鉴于“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教训,主动施救,拉伊利走出水火之境。

    伊利比人们想象的更坚强,蒙牛比人们想象的更稳健,所有的预测都不灵。据知情人透露,当时,牛根生内心深处仍然有着一个理想,打造中国乳都。“草原品牌是一块,蒙牛、伊利各一半。”这是牛根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如今,蒙牛人也认为,就品牌而言,蒙牛与伊利早已有所“合”。

    有人说,竞争的最高境界是“共赢”,蒙牛人认为,竞争的最高境界是“竞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