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省东营市的历史沿革

 欣欣茶楼图书馆 2014-07-29
  • 东营市域是以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广饶、利津、垦利3县全境和原博兴县、沾化县的一部分乡镇组成。南北陆域形成和建置时间迟早有较大差异。南部广饶县境内早在五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西部利津县大约成陆于春秋战国时期。北部垦利县和河口区大部分地域系近代黄河泥沙造陆所成,仅有近百年历史。其建置、隶属迭次更变。
      市境南部地域远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就有人类居住,据出土文物考证,傅家、营子等遗址属于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夏代至殷末,为季艹则氏、逢伯陵、蒲姑氏居地。
      西周至战国时期,市域内已成陆部分均为齐国地。
      秦代属齐郡。
      西汉时期,境内属千乘郡和齐郡。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首置广饶县,属齐郡。今广饶县境分属2郡5县之地,即千乘郡之千乘县、琅槐县;齐郡之广饶县、巨定县、利县。今利津南部之地属千乘郡之漯沃县、蓼城县。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广饶曾一度被封为侯国。
      王莽新朝时期,今市境属建信郡。南部为千乘县、琅槐县地,西部为施武、延亭县地。
      东汉初期沿西汉建置。汉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以千乘郡改为千乘国。永元七年(公元95年)改千乘国为乐安国。今市境属乐安国。南部置利、益、博昌3县(广饶、巨定、琅槐3县废),西部置有蓼城县(漯沃县废)。
      三国时期,属魏国青州乐安国博昌、利县、蓼城县地和冀州乐陵国漯沃县地。
      西晋时,复置广饶县,属齐国。今市境西部部分属冀州乐陵国漯沃县和青州乐安国蓼城县。
      东晋至南北朝时期,今市境先后为后赵、前燕、后燕、前秦、北魏等国属地。其行政建置,皆相因袭,市境属青州齐郡和乐安郡、冀州乐陵郡。
      隋朝,初期罢郡存州,实行州县两级行政,开皇三年(公元583年)移千乘于广饶,广饶县名改为千乘,属青州。十六年(公元596年)废漯沃县置蒲台县,辖永利镇,属棣州。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复改州为郡。青州改为北海郡,棣州改为渤海郡,今市境分属之。
      唐朝,复改郡县制为州县制,又在州县之上设“道”,今市境南部先属河南道乘州千乘县,后属河南道青州千乘县。市境西部属河北道棣州渤海县、蒲台县。
      宋朝,初废道制。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在州县之上设置“路”。今广饶县地属京东东路青州千乘县。今利津县地先属河北路,后属河北东路滨州渤海县。
      金朝统一北方后,仿宋制,实行路、州(府)、县三级行政。金熙宗天眷元年(公元1138年),改千乘县为乐安县,属山东东路益都府。明昌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以永利镇升置利津县,属山东东路滨州。
      元朝统一中国后,首设行省。今市境南部属中书省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益都府乐安县,西部属中书省山东东西道宣慰司滨州利津县。
      明朝,废除行省,设置直隶区和承宣布政使司,下设府、州、县。今市境南部属山东承宣布政使司青州府乐安县,西境属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济南府滨州利津县。
      清朝,实行省、府、县三级行政,今市境南部属山东省青州府乐安县。西部属山东省济南府利津县和沾化县(局部),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改属武定府。
      中华民国时期,1913年废府实行省、道、县三级。今市境南部属山东省胶东道乐安县。1914年,民国政府改定全国重复县名,乐安县更名为广饶县。1915年改属淄青道。1927年废道,直属山东省。市境西部初属山东省岱北道利津县、沾化县地,1915年改属济南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今市境大部为日本军队侵占,境内政权割据分立,政区不统一。其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有1939年后成立的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边县政府,隶属清东督察专员公署;1940年建立的广饶县抗日民主政府(1942年2月撤销);1941年初建立的广北县行政公署,1943年改称广北县政府;1941年9月建立的垦区建设委员会,1942年改称垦区行政委员会,1943年4月改称垦利县政府,隶属清河区行政公署。1944年以后,以上均隶属渤海行政公署。
      国民党建立的政权:1938年10月,国民党山东保安十六旅建立广饶县政府,只存在4个月;1938年2月,国民党地方游击部队刘景良进驻利津城,建立国民党地方政权,历时仅11个月。
      日伪政权:1937年12月,日军第一次侵占利津城,建立伪政权。后日军主力撤走,伪政权为国民党刘景良部摧垮。1939年,日军二次侵占利津城,再建伪政权,隶属伪山东武定道。1939年2月,侵占广饶的日军组织伪广饶县政府,隶属伪山东青州道。
      解放战争时期,利津与垦利县同属渤海区第四专署。1949年四专署改称垦利专署。1945年,广北县、四边县撤销,建立广饶县政府,隶属渤海区清河专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0年5月,撤销渤海行政区,今市境内广饶、利津、垦利均隶属于惠民地区行政公署。1956年,垦利县建制撤销,垦利、利津合并为利津县。1958年,沾化、利津合并为沾化县。惠民专区与淄博市合并为淄博专区,境内广饶县、沾化(含利津)县、县级孤岛人民公社属之。1959年,孤岛人民公社撤销,恢复垦利县。1961年,沾化、利津县分置,惠民地区与淄博市分开。境内广饶、利津、垦利及沾化局部隶属于惠民专区。1983年10月东营市建立。
    [编辑本段]【历史人物】
      黄河三角洲这片热土,自古以来就人才辈出,这些杰出的人物如灿烂的群星,在历史的夜空中闪烁。古代史上,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乐安(今广饶)是闻名中外的“兵圣”孙武(孙子)的故里;汉代,有著名的经学家欧阳生、倪宽,其中倪宽在汉武帝时官至御史大夫,并对中国历法的进步做出很大贡献;元代,有一代名将护国上将军綦公直;明代,有著名学者李舜臣和以刚正著名的“铁面御史”成勇;清代,有名冠齐鲁的学者李焕章,“杨州八怪”之一、颇有政声的乐安县令李方膺,名泽后世、为官清廉的隋藏珠,闻名中外的古钱币学家李佐贤,著名农民起义首领李金鳌等。近现当代史上,一大批优秀的东营儿女,或投身于民主革命的洪流,或献身于民族解放的疆场,或致力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在不同的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如追随孙中山的辛亥革命著名人士邓天一,著名革命烈士李耘生、李竹如,抗日名将李玉堂,中央广播事业局党委第一书记丁莱夫,国家劳动部副部长刘子久,当代著名文学批评家李长之,吕剧创始人时殿元,东路琴书代表人物商业兴,山东快书“杨派”代表人物杨立德,世界知名的苎麻纤维专家酆云鹤,治黄特等功臣于祚棠,“人民的好警察”聂士兴,“铁人式的好工人”王为民等。这些东营优秀儿女,不仅使东营市的史册熠熠生辉,也为中华民族的史册增添了光彩。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东营市不仅“人杰”而且“地灵”。黄河三角洲资源丰富,素有“金三角”之称。至2002年底,胜利油田共发现油田69个,气田2个,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2.9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382.4亿立方米;投入开发油田67个,动用地质储量35.3亿吨,动用程度82.3 %。共有油井2万多口,累计生产原油7.7亿吨,生产天然气349.88亿立方米。沿海浅层卤水储量2亿多立方米,深层盐矿、卤水资源主要分布在东营凹陷地带,推算储量达1000多亿吨。煤的发育面积约63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广饶县东北部、河口区西部,尚未开发利用。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渤海湾南新户、太平、义和、孤岛、五号桩地区及广饶、利津部分地区,地热异常区1150平方公里。土地资源丰富,人均土地685亩,是山东省人均土地的26倍;并且黄河以其独特的“填海造陆”功能,不断为东营市营造新的陆地。生物资源中,木本植物44科,79属,179种(含变种);浮游植物116种,蕨类植物4种;畜禽类约11科20余种40多个品种;鸟类48科270种,其中国家一类保护鸟类7种,二级保护鸟类33种;水生动物有641种,其中有淡水鱼类108种、海洋鱼类85种,有“百鱼之乡”之称 。
    [编辑本段]【经济发展】
      在中国的城市之林中,东营市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城市。20年间,东营人在一张白纸上,画出了最新最美的画图,经济社会发展之快令世人刮目相看。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540.3亿元,是1983年的8.35倍,年平均增长11.82%;其中地方国内生产总值248.94亿元,是1983年的12.3倍,年平均增长14.1%。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第一产业得到稳定发展,第二产业逐步调整提高,第三产业迅速发展。2002年,全市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32.96亿元,是1983年的2.61倍,年平均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417.37亿元,是1983年的9.74倍,年平均增长12.73%;第三产业增加值89.97亿元,是1983年的18.16倍,年平均增长16.48%,是三次产业中增幅最高的;三次产业的比例由1983年的9.08:72.74:8.18变化为2002年的6.1:77.2:16.7。开发黄河三角洲,是山东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两大跨世纪工程之一。“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已在九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正式列入国家“十五”计划纲要。2003年,山东省政府批准,在黄河三角洲(东营)建设山东省加工制造业基地。“信用东营”和“数字化东营”建设进展顺利。
      东营市已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往来关系。先后与美国得克萨斯州米德兰市和韩国江原道三陟市结为友好城市。被联合国工发组织确认为“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加入了世界能源城市伙伴组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日益扩大,重点建设硕果累累。1983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仅为8.5亿元,1990年为46.11亿元。近三年来,全市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共引进招商项目10399个,科英电子等一批大的工业项目相继落户东营。2002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猛增至240.8亿元,是1983年的28.3倍,年平均增长19.24 %,也是全市历史上重点建设项目和投资额度最多的一年。20年累计完成投资1784.5亿元。
      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达到2052.62亿元,比上年增长13.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02741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4783美元,增长12.9%。第一产业增加值70.08亿元,增长5.0%,对GDP的贡献率为1.2%;第二产业增加值1570.93亿元,增长13.2%,对GDP的贡献率为74.3%;第三产业增加值411.61亿元,增长17.2%,对GDP的贡献率为24.5%。经济结构继续保持“二三一”的格局。三次产业结构为3.4:76.5:20.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676.48亿元,增长14.5%,回落2.4个百分点,其中地方工业增加值776.48亿元,增长20.1%,回落16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73.81亿,增长25.1%,其中地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2.15亿元,增长23.2%。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4.61亿元,增长23.3%。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11932万美元,增长55.3%,其中进口214698万美元,增长71.6%;出口197233万美元,增长40.7%。
      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29.22万人次,增长30.1%,其中入境游客1.67万人,增长46.5%。旅游总收入28.66亿元,增长39.8%,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530万美元,增长128.9%。
      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413.86亿元,增长20.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0.95亿元,增长18.0%。地方财政支出89.72亿元,增长17.6%。
      200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00.48万人,增加1.39万人。城镇化率为57.77%,比上年提高0.67个百分点。年末公安部门统计的户籍数为58.44万户,人口为183.97万人,增长0.5%,其中:男性人口93.05万人,女性人口90.92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8.59‰、死亡率4.86‰、自然增长率3.73‰;合法生育率为98.9%;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7。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87元,增长15.0%。农民人均纯收入6660元,增长13.5%。
    [编辑本段]【交通建设】
      2006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保持较快增长。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综合运输能力不断提高。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全年实现增加值20.8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年末全市等级公路通车里程7322.6公里。其中干线公路里程832.8公里,县、乡道及专用公路里程3208.3公里,村道里程为3281.5公里。全年共完成公路货物运输量6134万吨,比上年增长7.0%;公路货运周转量761748万吨公里,增长11.2%;水路货运量66万吨,增长6.5%;港口货物吞吐量54.2万吨,增长7.0%;民航货运量176吨。全年共完成公路旅客运输总量2908万人,增长12.5%;公路客运周转量198637万人公里,增长7.8%;航空客运量3.6万人,增长50.6%。
      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3.8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6亿元,增长20.1%;电信业务总量22.2亿元,增长7.9%。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为76.6万门,增长8.1%;固定电话用户为59.0万户,下降1.6%;小灵通用户14.8万户,增长22.0%;移动用户158.7万户,增长22.2%;互联网用户17.1万户,增长23.7%。
      积极打造旅游品牌,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围绕建设旅游强市的目标,创新理念、整合资源、完善服务、培育精品,大力发展黄河口生态旅游、休闲观光旅游和文化旅游,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服务接待水平有了新提高。全市共有星级酒店21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3家,三星级7家。旅行社45家,比上年增5家。全年接待国内游客242.4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4亿元;全年接待入境游客4692人,其中外国人2630人,港澳台游客2062人,过夜人数4320人,实现旅游外汇收入538.4万美元。
      【东营旅游】
      东营市风光奇秀,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南部主要景点有孙武园、南宋大殿、柏寝台、傅家遗址等。北部为黄河冲积的近代三角洲平原,雄浑壮阔,富有野趣。有堪称旷世奇景的“黄龙入海”;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有15万亩的槐林公园和风光旖旎的海滨小城;有镇海锁浪的围海长堤、油流滚滚的孤东油田和屹立海上的钻井平台;有望不尽的湿地景观和海滩景观。中部则是气魄雄伟的石油大工业t
      现代化组团式城市。游览胜景--天鹅湖,离中心城只有5余公里,那里湖光天色,水鸟翔集。
      新落成的“黄河水体纪念碑”矗立在中心城的清风湖南岸,它将万里黄河浓缩为793米的水体,展示了母亲河从发源地到入海口的全貌。
      东营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黄河入海口附近。这里是地球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是黄河三角洲上最有价值和特色的旅游景观之一。
      保护区内有着15万公顷的草场、数十万亩的天然苇荡、上万亩的天然柳林和大面积的湿地生态系统。这里鸥飞雁鸣,鸳鸯嬉水,仙鹤起舞,堪称“百鸟乐园”,共有各种鸟类187种,其中珍贵鸟类有丹顶鹤、白头鹤、白鹳、金雕、大鸨、黑嘴鸥、海鸬鹚、大天鹅、鸳鸯等。水生生物达800余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有文昌鱼、江豚、松江鲈鱼、小鲤鲸、宽吻海豚、斑海豹等。独特的生态系统,令人叹为观止的壮丽景色,为黄河三角洲平添几分恢宏。
      东营市现有旅游涉外饭店19家,其中三星级饭店2家,二星级饭店4家。宾馆内吃住行购娱可一次完成。
      全市有经营国际旅游的旅行社2家,国内旅行社3家,97年组团567批,1.6万人次,利润120万元;接待海外旅游团915人次,接待国内游客7万人次。
      东营市商业发达,已形成12大商业群体。城乡市场货源充足,花色品种繁多,1994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97亿元。
      东营市内交通发达,东西城之间仅15公里,每隔5分钟就有公共汽车循环,各种出租汽车随处可见,十分方便。
    [编辑本段]【卫生教育】
      
      教育、卫生稳步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2002年全市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为17620人,比1983年增长407.1%,年平均增长8.92%;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为5104人,比1983年增长190.8%;普通中学在校生为151273人,比1983年增长102.14%。各类卫生技术人员8550人,比1983年增长53.6%。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2年末,全市在岗职工总人数30.81万人,比1983年增长89.26%,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9282元,是1983年的19.7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0429元,是1985年的13.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3166元,是1983年的10.9倍。
    [编辑本段]【综合评价】
      城市建设起点高,投入大,风格独特。建市后,市委、市政府从市域经济的宏观角度,统筹考虑城市规划和建设。多次委托国内一流的规划单位,编制和修改完善东营市的城市规划。西城改造成较显著,城市功能更加完善;东城在一片荒原上拔地而起,十几年间已建成独具风韵的现代化城市;三县县城彻底改变以“一条马路一盏灯,一个喇叭全城听”的旧貌,展现出新型城镇风采;镇村建设步伐加快,涌现出大王镇、仙河镇、孤岛镇等全国闻名的“明星镇”和几十个“明星村”。东营市的城市建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具有“散”、“新”、“雅”的特色。“散”,即东营市是在石油矿区的基础上建设城镇的,城市布局具有“组团式”特色,不同规模的城镇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般分布在黄河三角洲上;“新”,即东营市城市建设时间短,投入大,速度快,很多城镇完全是按规划在一片不毛之地拔地而起,没有老城改造的包袱,城市面貌新;“雅”,即东营市的城市建设规划起点高,布局合理,风格独特,其“大水面、大空间、大绿化”的构思和“碧树环绕,绿树白楼”的格调,形成了清新隽雅的城市风貌,博得海内外人士的一致好评。
      1999年6月,当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江泽民同志,顶着炎炎烈日,自黄河中游的壶口开始,顺黄河而行考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23日,江泽民同志来到了黄河入海口处的东营市,在考察了黄河入海口、孤东海堤、仙河镇、胜利计算中心、胜利油田辛斜160井场后,来到了美丽如画的新世纪广场。江泽民同志浏览了新世纪广场的景色及周围别致新颖的建筑群后,深有感触的说:“在这不毛之地能把城市建得这样,东营这个压轴子戏好哇!真使我流连忘返。”江泽民同志的这个评价,使东营人备感亲切和自豪。为了让我们美丽的家园明天更美好,东营人民将与时俱进,永不停步,用心血和汗水谱写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新篇章。
    [编辑本段]【东营来历】
      东营,唐太宗东征时,曾在此安营扎寨,设东营、西营而得名。西营以西有一村庄哨头,三村为东征时扎寨位置。明洪武年间建东营村。1961年4月,华北石油勘探处在东营村附近打成第一口勘探井,华八井 ,获日产8.1吨工业油流。由是东营村一带逐步形成了由会战指挥部和部分二级单位机关及后勤单位组成的矿城镇,人们称之为“基地”。1965年3月,惠民地委决定成立县级工作机构——中共惠民地区东营工作委员会和东营办事处。1983年成立地级市。
      2003年,东营市被国家环保总局认定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编辑本段]【东营产业】
      东营是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所在地,涵盖石油勘探、钻采、管道输送、石油化学品和石油工程技术服务等各个领域。东营市是全国最集中的石油装备制造业区域,去年该市石油机械制造企业发展到150多家,主营业务收入占到全国该行业的三分之一。
      从国际形势来看,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石油能源仍将是世界的主要能源。而国际油价的持续走高,刺激投资者纷纷将资金投向石油勘探领域,石油装备产业将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此次东营市举办2008中国(东营)国际石油装备与技术展览会的目的就是以展会为平台,促进东营石油装备企业与国际石油巨头间的合资合作。
    [编辑本段]【东营友好城市】
      中国广西省北海市
      美国得克萨斯州米德兰市
      法国东比利牛斯省
      韩国江原道三陟市
      德国巴伐利亚州巴特基辛根市
    [编辑本段]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东营村
      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
      村民大概600人左右,300户人家。

    09-08-12 | 添加评论

  • 0

    小南就是我

    山东省东营市
      【由来】在东营市西城区的东营村打出了胜利油田的第一口油井,这个城市也以这个村子而命名。
      【别称】石油之城、生态之城、东方湿地之城
      【简介】
      行政区划图东营市是万里黄河入海的地方,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城市。1983年建市,建市初,全市划为东营、牛庄、河口3个区,广饶、利津、垦利3个县,3个镇、55个人民公社,1780个生产大队。1984年撤社改乡、撤队改村。1987年6月,牛庄区与东营区合并为东营区。此后多次进行乡镇规模调整,撤、并了一些乡镇。至2007年底,东营市辖东营、河口2个区,广饶、利津、垦利3个县,23个镇、13个乡、7个街道办事处,1781个村民委员会。南部广饶县(齐国乐安)是古代大军事家兵圣孙武的故里,东营区牛庄镇时家村是吕剧的发源地,东营市历史博物馆(广饶)存有最早的中译本《共产党宣言》。北部是黄河冲积的新生淤地——黄河三角洲。这里是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驻地,是济军基地,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驻地。这里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还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南部历史悠久,北部资源丰富。这里有亚洲最大的地上人工湖——天鹅湖,山东省最大的城市公园——东营清风湖公园。南部的广饶县是全国第一个村村通柏油路的县,是第一批村村通电话的县,是第一批村村通公交车的县,是第一批村村通自来水的县,也是东营市第一个进入全国百强县的县。目前东营市正在进行广利河改造工程,提出了“回归河流”的规划理念,包括三方面的含义:广利河回归成为具有生态景观功能的城市河流;中心城回归成为与河流联系密切的和谐关系;重新塑造人与水的关系——从“索取”到“回馈”,让河流成为一条健康的河流,与城市共同发展。
      行政区划代码:370500
      区号:0546
      车牌号:鲁E
      邮政编码:257000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秋波
      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建华

      [位置面积]东营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地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在东营市境内流入渤海。东营市地理位置为北纬36°55′~38°10′,东经118°07 ′~119°10′。东、北临渤海,西与滨州市毗邻,南与淄博市、潍坊市接壤。南北最大纵距123公里,东西最大横距74公里,总面积7923平方公里。
      [建置]东营市建市前的历史主要沿广饶 、利津、垦利3县历史追溯。位于市域南部的广饶县历史悠久,五千多年前就有人 类居住,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县;位于市境西部的利津县金明昌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以永利镇升置利津县;位于市境北部的垦利县境大部系黄河新淤地,1943年在中共垦区抗日民主政权的基础上建立垦利县。至建市前,3县的建置、隶属迭次变更。
      1961年4月,华北石油勘探处在原广饶县辛店公社东营村附近打成第一口勘探井--华八井,获日产8.1吨工业油流。从此,拉开华北石油会战的序幕。1962年9月23日 ,在东营构造上打的营2井获日产555吨油流,为当时全国日产量最高的油井。为纪念打出这一高产油井之日,胜利油田始称“九二三厂”。随着石油勘探开发会战的深入发展,东营村一带逐步形成由会战指挥部和一些二级单位机关及后勤单位组成的矿区城镇,人们称之为“基地”。1965年3月,为支援石油会战,经中共山东省委批准,惠民地委决定成立县级工作机构--中共惠民地区东营工作委员会和东营办事处,并组织一批为矿区服务的商业、金融、邮电等机构。1971年6月11日,九二三厂更名为“胜利油田”。为适应胜利油田发展和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的需要,1982年8月山东省政府向国务院请示成立省辖地级市--东营市,同年11月10日国务院以[82]国函字249号文件批复了省政府请示,划原惠民地区的垦利、利津2县,广饶县的4个公社,沾化县的4个公社,博兴县的1个公社和3个大队,成立省辖地级东营市。1983年8月30日,国务院以[83]国函字175号文件批复了山东省政府请示,把广饶县划归东营市。1983年10月15日,召开东营市成立庆祝大会,东营市委、市政府正式挂牌办公。

      【地质】东营市地处华北坳陷区之济阳坳陷东端,地层自老至新有太古界泰山岩群,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和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缺失元古界,古生界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古炭统及中生界三叠系。凹陷和凸起自北而南主要有:埕子口凸起(东端)、车镇凹陷(东部)、义和庄凸起(东部)、沾化凹陷(东部)、陈家庄凸起、东营凹陷(东半部)、广饶凸起(部分)等。
      【地貌】地势沿黄河走向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部最高高程为28米(大沽高程,下同),东北部最低高程1米,自然比降为1/8000~1/12000;西部最高高程为11米,东部最低高程1米,自然比降为1/7000。黄河穿境而过,背河方向近河高、远河低,背河自然比降为1/7000,河滩地高于背河地2~4米,形成“地上悬河”。全市微地貌有5种类型:古河滩高地,占全市总面积的4.15%,主要分布于黄河决口扇面上游;河滩高地,占全市总面积的3.58%,主要分布于黄河河道至大堤之间;微斜平地,占全市总面积的54.54%,是岗、洼过渡地带;浅平洼地,占全市总面积的10.68%,小清河以南主要分布于古河滩高地之间,小清河以北主要分布于微斜平地之中、缓岗之间和黄河故道低洼处;海滩地,占全市总面积的27.05%,与海岸线平行呈带状分布。
      【气候】东营市地处中纬度,背陆面海,受亚欧大陆和西太平洋共同影响,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春季回暖快,降水少,风速大,气候干燥,有“十春九旱”的特点;夏季气温高,温度大,降水集中,有时受台风侵袭;秋季气温急降,雨量骤减,秋高气爽;冬季雨雪稀少,寒冷干燥。主要气象灾害有霜冻、干热风、大风、冰雹、干旱、涝灾、风暴潮灾等。境内南北气候差异不明显。多年平均气温12.8℃,无霜期长达206天,≥10℃的积温约4300℃,可满足农作物的两年三熟。年平均降水量5559毫米,多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5%,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易形成旱、涝灾害。2004年,东营市天气气候的主要特点是:气温偏高,降水黄河全年径流量1913亿立方米;2004年,黄河全年径流量1982亿立方米。
      明显偏多,日照明显偏少;由于气象条件时空分布不均,年内春旱夏涝、大风、暴雨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较多。全市年平均气温13.8℃,较常年偏高1.0℃,与上年同期相比偏高0.6℃;冬季极端最低气温-13.8℃,出现在1月22日(广饶);夏季极端最高气温37.2℃,出现在6月11日(河口)。全市年平均降水量761.6 毫米,较常年偏多37.0%(偏多205.7毫米),与上年同期相比偏少24.4毫米;各地年降水量在855.3(垦利)~703.1毫米(河口)之间。全市年平均日照时数2605.4小时,较常年偏少52.1小时,与上年同期相比偏多184.0小时;各地年日照时数在2711.2(河口)~2412.1小时(广饶)之间。全年无霜期为231天。
      【河流】黄河,东营段上起滨州界,自西南向东北贯穿东营市全境,在垦利县东北部注入渤海,全长138公里。黄河水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含沙量大。据利津水文站1950~2001年实测资料,黄河年均径流量332.6亿立方米,最大973.1亿立方米(1964年),最小18.8亿立方米(1997年);最大流量为10400立方米每秒(1958年7月),最小流量为断流干河;年均输沙量8.36亿吨,最大21亿吨(1958年),最小0.15亿吨(1997年)。90年代以来,黄河年径流量减少,经常出现断流。1999年后,黄河水利委员会加大对沿黄地区引水的管理力度,断流现象趋缓,2000~2004年实现不断流。2002年,黄河全年径流量41.58亿立方米;2003年,黄河全年径流量1913亿立方米;2004年,黄河全年径流量1982亿立方米。
      全市除黄河外共有骨干排水河道30条。以黄河为分界线,黄河以南属淮河流域,有小清河及其支流淄河、阳河、泥河子、预备河,支脉河及其支流小河子、武家大沟、广蒲河、五干排,广利河及其支流溢洪河、东营河、老广蒲河、五六干合排、六干排,永丰河及其支流三排沟,张镇河、小岛河20条河流;黄河以北属海河流域,有潮河及其支流褚官河、太平河,马新河,沾利河,草桥沟,草桥沟东干流,挑河,神仙沟及其支流新卫东河10条河流。
      【海域】东营市海岸线北起顺江沟河口,南至淄脉沟口,全长350.34公里,约占山东省海岸线的1/9。“0”米至岸线滩涂面积10.19万公顷。负10米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4800平方公里。沿岸海底较为平坦,浅海底质泥质粉砂占77.8%,沙质粉砂占22.2%。海水透明度为32~55厘米。海水温度、盐度受大陆气候和黄河径流的影响较大。冬季沿岸有3个月冰期,海水流冰范围为5~10海里,盐度在30‰左右;春季海水温度为12~20℃,盐度多为22~31‰;夏季海水温度为24~28℃,盐度为21~30‰;黄河入海口附近常年存在低温低盐水舌。东营海域为半封闭型,大部岸段的潮汐属不规则半日潮,每日2次,每日出现的高低潮差一般为0.2~2米,大潮多发生于3~4月和7~11月,潮位最高超过5米。易发生风暴潮灾,近百年来发生潮位高于3.5米的风暴潮灾7次。近海在黄河及其它河流作用下,含盐度低,含氧量高,有机质多,饵料丰富,适宜多种鱼虾类索饵、繁殖、洄游。

      东营市是适应石油工业发展于1983年10月建立的省辖地级市。
      “东营”原是广饶县辛店公社的一个村名。1964年3月,华北石油勘探会战总指挥部部址设在东营村,对外称“九二三厂”。东营成为华北石油勘探会战基地。为支援和配合石油开发会战,1965年3月,中共山东省委和惠民地委决定在此设立县级工作机构——中共惠民地区东营工作委员会和东营办事处,东营始以行政区域名称出现,但无行政辖区,只组建和统辖部分为油田服务的商贸、服务、金融、邮电等行业。1967年2月,东营工委和东营办事处机构并入垦利县。1971年12月,重新恢复东营工委和办事处机构。随着石油工业的开发和地方经济建设发展,东营地区渐具城市规模。1982年11月10日,国务院以[82]国函字249号文批准设立地级东营市,划定市区范围,并将惠民地区的垦利、利津两县划归东营市领导。1983年8月30日,国务院又以[83]国函字175号文批准将惠民地区的广饶县划归东营市管辖。1983年10月15日,东营市举行成立大会,市人民政府正式挂牌办公。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