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久弥新川大魂

 聂耳小书屋 2014-07-29

 

校训的故事

历久弥新川大魂

——四川大学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危兆盖 李晓东 曹薇 《 光明日报 》( 2014年06月25日   06 版)
校长谢和平书写的川大校训(

        又是一年毕业季。即将奔赴祖国各地的四川大学学子在告别母校前,总要完成一项“传统项目”——往来于学校的三大校区之间,在众多“川大地标”前留下美好的青春记忆:望江校区中西合璧,梁思成风格的明德楼气势恢宏,群荷竞绽的双荷池风情旖旎,百年校庆修葺的钟亭质朴肃静……华西校区古意盎然,沧桑历尽的古建筑群风貌不减当年,万德堂幽静雅致、月荷池青翠环簇、钟楼下双桥烟雨……而人声最鼎沸处,莫过于那别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长廊,它依傍近千米长的景观水道,以70多座气势恢宏的台历型石雕,图文并茂地展示川大100多年间的风雨历程与辉煌成就。长廊尽头,矗立着仿照昔日国立四川大学时期修建的东大门,门后波光潋滟,迎面而来的第一组石雕镌刻着川大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格外引人注目。

       流连于校训前的,不仅仅是即将毕业的学子。两个多月后,2014级的每一位新生,都将修习入校后的第一门课——游览历史文化长廊,在画卷般展开的川大历史前,体悟深厚底蕴、感念先贤志士、吟诵百年弦歌。日后,他们将根据专业分散到各学院学习、生活,虽然三大校区风情迥异、文理工医各有千秋,他们却会彼此相融、互不隔绝,这样“融容”的气质,正是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完美体现。

    历久弥新川大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句,出自民族英雄林则徐题于书室的一副自勉联,而追忆川大历史,也同样是纳百川之流、容中西学识的过程。两百多年前,作为川大发端之一的锦江书院有一名联,曰“稽古在平生,可信锦囊无俗物;论文或不愧,试看江水有源头”。若论起源头,严格意义上的川大其实以清末洋务派代表人物鹿传霖创办于1896年的四川中西学堂为肇始,旨在传授“西文西艺”。1902年,四川中西学堂与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尊经书院、号召“先经义而后时文,先行谊而后进取”的锦江书院合并,堂院同归,组成四川通省大学堂(四川省城高等学堂),实现了川大历史上第一次三强合并,一举成为当时蜀地新式学堂的范例和川内最高学府。此后,历经十数次整合重组,十数次改弦易张,校训也随之不断变化。直到成都科技大学和华西医科大学的先后并入,实现了三强合并,文理工医相互填补、共同促进,此时的川大才明确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为校训。不仅因为此八字恰嵌合“川大”二字,更因其正是对川大历史、文化传统、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的绝佳诠释。

      如今的川大,仍以大水之势不断推陈出新。校长谢和平院士曾以“三种境界”解读川大精神:“兴来逸气如涛涌,千里长江归海时”,以和谐包容的心态汇聚各长;“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以继承发展的精神兴盛川大;“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以创新创造的意识再造辉煌。(本报记者 危兆盖 李晓东 本报通讯员 曹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