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哈佛大学“掘金”趣事

 xc活人的娄子 2014-07-29

  初到美国,患上“美元换算恐惧症”
  
  十多年前,很多中国人初到美国留学的经历,大都是怀揣几十美元,独闯美利坚。若干年后功成名就,放弃高薪诱惑,怀揣着数量不便透露的美元荣归故国。

  我的经历与此不太一样。我是带着大量美元到美国的。因为在被哈佛大学录取前,我已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毕业,并在新东方上海校区当了两年多英语教师,有了一些“资本积累”。而且,哈佛大学还给我“半奖”,每个学期7000美元。但在奖金到位前,我得先预付学费和生活费。除此之外,我带了一万美元的现金。因为视这一万美元为零花钱,我出国特别“有底气”——美国大学生一个月的零花钱也不过500美元,我相当于一年里每个月有将近1000美元的零花钱呢。

  在机场,给我送行的父母都流下眼泪,母亲哭得更是伤心。直到我入了海关,母亲还不放心地叮嘱:“孩子,去了别忘了把钱早点存到银行里。”

  平安抵达波士顿,钻出了哈佛广场的地铁站,我看到了一片欧洲小城堡一样的小楼,觉得仿佛只穿过了一条地底隧道就到哈佛了。因为时差,我睡了不到三个小时就醒了。一大清早就开始狂奔——注册、银行开户、申请兼职工作、办理学生证。学校安排我们一个星期做的事情,我一天之内就全部办完了。与我同楼的一个美国女孩看我如此高速且不知疲惫地办这些事情,终于忍不住问我:“Alex(我的英文名字),你是想明天就毕业吗?”

  下午6点,当我办完最后一个手续回到宿舍,我倒在床上睡着了。这一觉醒来,居然是深夜2点,我才意识到将近两天没有吃东西了。开始是因为时差不想吃,后来是太忙没有时间吃。实在饿得难受,我不得不出去觅食。我记得哈佛广场有一个24小时营业、叫做CVS的超市,进去后发现,除了哈根达斯冰激凌,所有东西比我想像的都贵。哈根达斯冰激凌一大筒5美元,跟国内那个小球就要100多人民币相比,便宜得惊人。但是其他的东西都挺贵,比如一盒薯片要2美元,折合人民币大约16元(按当时的汇率);一个橙子1美元,折合人民币将近8元。最后,我实在舍不得,只买了一瓶水、一盒薯片——这是我在美国的第一顿饭。

  以前在国内时,我花钱大手大脚,步行超过10分钟的路程必定打车。到了美国,我开始特别省钱了。因为多花一美元,银行的账户上就会少一美元。如果用完了这笔钱,我该怎么办?和不少刚跨出国门的中国人一样,我得了“美元换算恐惧症”:在商场看到价签时,会条件反射地把所有物价都乘以8,然后吐吐舌头,心里嘀咕:“怎么这么贵啊?”最后逛了一大圈,还是两手空空地回去。

  另外,哈佛大学的餐厅属于强制就餐。只要你住在哈佛大学的宿舍,就必须到那里就餐,因为餐费已经交给了学校。对我这个出身湖北、吃惯辣酱的中国人来说,每天去哈佛餐厅吃面包三明治简直是一种折磨。可我不舍得去外面的餐厅吃饭,吃一顿饭至少要花二三十美元,“美元换算恐惧症”会让我迅速地乘以8,两百多人民币呀!

  虽然在哈佛学生里,我算是个有着“巨额”存款的“富学生”,但我过得和其他学生一样穷。为此,我下决心好好规划我的财富,最好还要“掘上一桶金”,把在美国的“穷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