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美“裸”风

 xc活人的娄子 2014-07-30
  裸体未必等于色情,只是一种返璞归真的自然生活方式。
  
  2010年3月1日清晨,约5200名全身赤裸的男男女女聚集在澳大利亚的著名地标性建筑悉尼歌剧院门前,冒着寒气拍摄集体裸照。他们和此次活动的摄影师希望向世人宣传澳大利亚人追求自由平等的信念。而在两个月后,曾率先为裸体主义者开辟专用航班和旅馆的德国,将在其中部地区著名的旅游胜地哈尔茨山为“裸体登山者”开辟一条长18公里的专用通道。目前,政府已经在路口设置了警示标志,称“如果你不想看到裸体主义者,请不要进入。”
  事实上,从19世纪起,近代的裸体主义就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在德国兴起并发展至今。虽然崇尚自由的嬉皮士一代慢慢老去,但反物质主义者推动的回归自然运动又开始在发达国家快速蔓延。裸体主义似乎成为了一种日益成风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摆脱衣物的束缚,拥抱裸体主义者的生活方式。
  
  与众不同的生活社区
  
  大约在6世纪,法国南普罗旺斯附近有一个名叫“Heliopolis”的岛屿,它曾是海盗们的天堂和少年犯的监狱——这里气候温和,空气清新醉人,每年的日照时间达到300多天。
  但是现在,它已经成为了200多名裸体主义者的聚集地,其中许多人已经在岛上度过了多年。在岛上,裸体不仅合法,而且还受到法律的保护。
   所有去过这岛的人都对它津津乐道:岛上建有私人住宅、咖啡馆、食品杂货店以及邮局等公共设施。甚至还有一所学校,不过只有6名学生上学。在海滩上,随处可见人们全裸着身体坦然享受明媚的阳光和蔚蓝的海水,过着返璞归真的生活。
  “裸体主义”又称为“天体主义”,发源于古希腊文明。无论作为一个潮流、一种美的载体,还是作为一种自由生活的象征、对抗社会强权束缚的解放,“裸体主义”一直是以一种反文明的斗士身份出场,并洋洋洒洒地在欧洲蔓延。
  
  “非一般”裸露
  
  在2008年2月一个寒冷的夜晚,一群食客走进纽约曼哈顿一家不错的餐馆。一进门,就开始脱外衣、帽子、手套以及领带、围巾、裙子、衬衫、裤子、袜子……直到全都脱光,然后将脱下来的衣服装进塑料袋里。
  纽约的这家“裸体餐厅”开业之前,最早是通过口口相传和因特网招募会员,现在已经发展有几百个会员。与其它“裸体主义者”聚集地不同的是,“他们的聚会不是野蛮的罗马式纵酒狂欢”,食客们还多多少少戴着些手饰,甚至穿着鞋。
  有趣的是,就餐者要拿一块东西垫在座位上,比如毛巾什么的,女士们则有高贵的丝质围巾,以示区别。因为这是一个私密的聚会,餐馆经理把窗子都拉上,又在屋里另加了一个加热器,保持舒适的温度,让就餐者虽然裸着也不会感到寒冷。
  在西方有“本质即裸体”的说法——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偏执地认为——所有存在只有在裸体之下才能达到。如今,除了“裸体餐厅”和“裸体浴场”之外,裸体旅馆、裸体婚礼、裸体主持、裸体夏令营开始雨后春笋般出现;动物保护者组织成员为了抗议猎杀动物,裸体上街游行……
  所有的“裸”已不再是时尚杂志“秀”一下那么简单,变得如同万花筒般新颖奇特。
  2009年秋天,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的时装周上,设计师甚至展示了一些利用“不透明面料和透明面料的混搭剪裁”的透视装,并号称这种“裸露性感元素”将成为2010年最流行的趋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