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石之路与玉兵文化(论文摘要)

 珠江大鹏 2014-07-30

论文题目:由兵入礼的华丽嬗变—先秦玉戈演变考察

提要:中国古代众多玉器当中,玉戈是一种独具魅力的玉器。大约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晚期初现雏形,龙山晚期基本成型,流行于夏商周时期,春秋时期基本消失。其脱胎于玉刀,最初功能是兵器,很快就进入玉礼器、玉仪仗器系统,与兵器类中的玉牙璋、玉刀、玉钺、玉戚、玉斧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西周时期,原来的兵器类玉器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唯独玉戈仍然作为重要的礼器保留下来,完成了由兵入礼的自身华丽嬗变,继续在礼制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在高等级贵族随葬玉器中成为彰显身份不可或缺的礼器,通常和玉璧在一起共出,甚至具有祭祀的功用,并且,分化出小型玉戈,成为组佩中构件和装饰用品。本文从考古资料入手,梳理了玉戈使用的时空范围、形制的演变以及其功能的演变,再结合文献和金文资料,进一步探讨了玉戈的定义及内涵。

××××××××××××××××××××××××

刘云辉,陕西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西北大学历史学系考古专业毕业,研究员。历任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副馆长、西安半坡博物馆馆长、陕西省文物局文物处处长等职。

论文题目:东周—汉代玉兵述评

提要:在中国古代玉器的发展史中,以玉材制作的兵器,被称之为玉兵。青铜兵器出现之后,玉兵仿青铜武器的形状,大致有玉钺、玉斧、玉戚、玉戈、玉矛、玉刀、玉匕、玉镞等。玉材由于硬度大,制作武器的难度也大,又因玉材具有脆性,不耐磕碰,因此玉兵绝不可能作为实战的武器使用。从大量考古出土的资料可以看出,原始社会后期制作玉钺、玉斧象征军权。夏商周时代无疑是中国古代玉兵的繁荣时期,夏代和商代玉兵尤以玉戈、玉刀形体较大,西周玉兵种类和数量虽然较多,但除部分直内直援无胡戈被当作礼仪中的瑞圭使用外,大部分玉兵都小型化。东周以降,玉兵的种类和数量都大为减少,但仍然在延续,并未全完消亡。文本选取了考古发现的和海内外公私收藏的25件东周—汉代的玉兵资料,观察分析这一漫长时期玉兵功能内涵的衍变及玉兵式微的轨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