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个孤苦兄弟姐妹的悲欢离合

 zezdjdq 2014-07-30

一部电影《我的兄弟姐妹》以浓浓的亲情感动了亿万观众,让人们的泪水肆意流淌。2004年,与这部电影类似的情节在东北煤城鹤立真实地上演了,5个兄弟姐妹的悲欢离合比电影更加跌宕凄清,他们的骨肉亲情更加撼人心魂,催人泣下……

父母双亡,大姐是弟弟妹妹的唯一依靠

1988年,黑龙江省青冈县山后乡村民李凤金和李秀芝夫妇为了生男孩,带着两个女儿躲到煤城鹤立的新立煤矿。他们在小井附近盖了一间泥板房,找了一份挖煤的工作,一家人住了下来。两口子梦想着生下儿子,谁想接下来的两胎依然都是女儿,一直熬到1995年8月,李秀芝第五胎才生下一个男孩取名叫贵喜,而虚弱的李秀芝因为产后风卧床不起。

这时李家的大女儿春华刚满12岁,还在读小学。贵喜长到7个月零9天时,妈妈已经病危,她抚摸着春华的头,泪花儿在眼里打转:“春儿,妈不行了,你帮你爸把弟妹拉扯大吧……”春华顿时明白了什么,泪如雨下……

李秀芝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为了给她治病,家里欠下了三四万元的外债。为了还债,李凤金在小井三班倒,昼夜不停地挖煤,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葬下妈妈,春华马上去学校办理退学手续,告别了快乐无忧的童年,就像妈妈一样照顾爸爸和弟妹。那时候小二、小三已经能自己照顾自己了,最要命的小四、小五,他俩一个3岁,另一个只有7个月大,都不懂妈妈已经去世,整天哭着找妈妈。特别是贵喜,不知冻的还是饿的,每晚都难以入睡,任凭春华怎样哄,就是一直啼哭不止。没办法,春华只得整夜抱着贵喜,在地上走来走去,不断抽泣……夜静更深,贵喜的哭声和春华的抽泣声,吵醒了三个饥肠辘辘的妹妹,她们从被窝里爬出来,抱住姐姐,姐弟几个哭成了一团儿……

他们五个孩子的生活,完全靠爸爸李凤金每个月的300元工资来维持。妈妈去世后,贵喜要喝奶粉,买最便宜的,一个月下来也要300多元。为了喂饱弟弟,贫寒如洗的家里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怎么办啊,春华想来想去,狠心把3个弟妹交给10岁的二妹春燕照顾,自己外出打工。

12岁的孩子,到城里打工没人敢用,春华就去矿区附近的农村给人家铲地、插秧。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她患有严重的贫血症,在水田里干活,望着一汪随风晃动的水面,她有几次晕倒在泥水里……一个月下来,小春华也能挣300多元了,她把这些钱一分不剩给小五贵喜买奶粉。三年下来,贵喜长得白白胖胖,姐姐春华15岁了却还像12岁时那么高,长期劳作把她累得弱不禁风……

到了2001年,邻居们惊奇地看到,失去了母亲,姐弟五人竟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17岁的春华在矿上一家小吃部做服务员,每月能挣400多元。老二春燕在家照看三个弟妹,爸爸在井下挖煤。清苦之中,一家人日子过得宁静充实。

2001年8月31日一大早,李凤金像往常一样去私人小井挖煤。当天上午,小井拉煤的缆车钢丝断了,铁缆车坠落下来的时候,正好砸在井下作业的李凤金身上。他抢救无效,很快死亡了……

这时老大春华只有17岁,其余依次为15岁、12岁、9岁、6岁,家里除了一间破旧的泥板房,一无所有,还有妈妈死前欠下的几万元债,他们今后怎么生活呀?春华那些天憔悴了许多,不吃不喝。

在邻居的劝导下,春华才想到为父亲料理后事。姐弟五人找到矿主,跪在他的面前求他帮助安葬父亲,狠心的矿主这才支付死亡赔偿金2.6万元。春华刚拿到钱回家,发现家里挤满了父亲生前的同事、朋友,他们都拿着借条,赶来讨账了。结果,那2.6万元还得一分不剩了,今后可怎么生活?姐弟几个哭个不停。但更大的厄运接踵而至。

第二天一早,又有一个要账的来了。他听说自己来晚了一步,气得暴跳如雷,对5个孩子说:我老婆得了绝症,急需钱治病。没钱我就要房子,限你们一个月之内必须搬走,否则别怪我不客气!

2001年11月20日,债主给的搬家限期到了,春华带领4个弟弟妹妹,凄凉地离开了泥板房,在冰冷刺骨的寒风中流落街头……

舍亲向生,骨肉分离血泪斑斑

姐弟五人没有了栖身之地,只好在春华打工的饭店附近桥洞下面睡觉。春华白天打工,老二春燕领着弟弟妹妹沿街乞讨。2002年春节前的一天,气温低至零下30℃,饭店客人多,春华中午没及时给弟妹们送吃的,孩子们又冻又饿,裹着棉被上了街。

一个叫王绍芬的居民正好在附近等公共汽车,四个孩子的形象引起了她的注意。知道他们的遭遇后,王绍芬找来春华,把这五个无依无靠的孩子领回了家。王绍芬家也不富裕,她和丈夫也有两个十几岁的孩子。王绍芬两口子靠拣破烂维持生活,不能一起供养七个孩子的生活,怎么办呢?王绍芬两口子整日为此愁眉不展。懂事的春华看出王绍芬夫妇的难处,心里很不是滋味。巨大的生活压力把她击倒了,一病不起。弟弟妹妹们随即也先后得了重感冒。王阿姨送他们去医院看病。检查之后,姐弟几个的身体状况让王阿姨和医护人员们大吃一惊:他们全都营养不良。春华患贫血症;老四、老五严重缺钙,他们分别已经9岁和6岁了,却只会走,不会跑,关节不能打弯儿……

他们的不幸遭遇,被王绍芬家周围的邻居传开了,人们为他们掬一把同情泪,纷纷给春华出主意:“你们太遭罪了,不如找几个好人家收养弟妹吧。”这个建议像刀子一样割着春华的心:自己真养不活弟妹怎么办?17岁的她辗转难眠。

老二春燕再读一年就初中毕业,却辍学跟她一起照顾弟妹。长期营养不良和劳累也拖垮了春燕的身子,说什么也不能让春燕再跟自己一起吃苦啊……

小三春江读书时学习成绩在年级里名列前茅,爸爸去世前还时常念叨着小三将来考上大学……如今小三辍学,她这个当大姐的又怎能安心啊……

常常饥一顿饱一顿,如今小四9岁了,才跟人家六七岁的孩子一般高,又矮又瘦……

小五是他们李家的命根子。没了妈妈,她这个做姐姐的一把屎一把尿把小五拉扯大了。如今小五快6周岁了,该上学了,可她拿什么供小五读书呢?

盘算来盘算去,春华起身挨个抚摸四个弟妹酣睡的脸庞,个个亲不够、看不够……大姐好不容易把你们拉扯大,还要狠心把你们送走,我怎么对得起爸爸妈妈呀?泪水不禁落满春华的脸颊……

热烫烫的泪珠子滴在小二春燕脸上。春燕醒了,她一把抱住春华:“姐,你真想把我们送人吗?”春燕的问话引来春华一阵号啕,姐妹俩哭到一块儿。平静下来,春华对春燕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单凭她的力量,养不活四个弟弟妹妹,更不要说供大家上学读书了。与其在一起冻死、饿死,还不如各自找个好人家,吃得饱,穿得暖,上学读书,将来都能有好的前程。“小燕,你大了,听姐的话吧……”

春燕含泪听着,手不由自主地摸姐姐的长发。这些天,姐姐春华大把大把地掉头发,发根儿白花花的,春燕泪眼模糊地看着姐姐。姐姐才17岁啊,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眼角却起了皱纹,憔悴不堪,最近连月经都不来了。姐姐是为他们四个才累成这样的啊!春燕只好答应下来。第二天姐妹俩把商量好的想法告诉王绍芬阿姨,王绍芬找亲朋好友和居委会帮忙联系收养孩子的人家。王绍芬家有两个十几岁的男孩,她决定收养老二春燕。“俺家没闺女,保证拿燕儿当亲闺女儿看,过了年就让她上学。”

春燕离开那天是正月初三,春华早早起床,到附近市场上给她买了一条鲜红的围巾。为了避免弟妹们都经受离别的煎熬,春华送春燕出门时,对别的弟妹们说是让她去别人家过年。春燕走远了,春华扶着门框,望着春燕脖子上那条飘动的红围巾,泪眼模糊……这一天,春华痛苦不堪,水米未进。

接下来送小三春江。选来选去,春华给小三选择了东阳区居委会主任李淑芹家,他们老两口心地善良,孩子已长大成人,没有额外负担。最让春华看重的是李家附近有整个矿区最好的小学、中学,春江到李家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2002年大年初五,李淑芹一大早让人开着车子,拎着新衣服来了,细心的春江一下子就什么都明白了。这时,因体弱还没起床的春华塞给春江一个崭新铅笔盒,盒盖上有一对美丽的蝴蝶,这是春江上学后一直盼望得到的。小三心酸的泪水奔涌而出:“姐,我今天走了,以后还能见到你们吗?”春江的小手儿抚弄着春华的脸,痒痒的感觉,却让春华感到像把刀子剜着她流血的心,她把棉被蒙在头上号啕大哭。

小三被李淑芹领上车,春华听见汽车重新发动,便撕心裂肺地哭起来……小四明白小三也被大姐送人了,大哭着追出门外:“三姐,三姐呀!”哭得嗓子都哑了,车已经走远了,她还在后面不停地奔跑,追赶。

决定收养小四的那对夫妇正月初七来接她。小四听说她要被领走,吓得直往墙角躲:“大姐,我不走,我听你的话,天天出去要饭,我再不喊饿了,你把我留下吧。”小四的话让春华泪如雨下,可她只得狠心拽着小四,使劲推她上了车……

送走春雨后,春华卧床不起了,高烧不退,被送到了一个小诊所治疗。大年初八,诊所里来了一对中年夫妇,他们结婚多年,一直没有孩子,看到小五贵喜,一下子就喜欢上了。春华迷迷糊糊听完人家介绍他们不错的家庭境况,心如刀绞……小五是她亲手喂大的,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她从来没让他受过委屈,她把他看得比自己生命都重要,怎忍心把他送走呢?春华挣扎着起来,给这对夫妇磕了三个响头:“叔叔、阿姨,小五是我家的命根子,你们一定要对小五好啊……”

春华支撑着回住处,把她身上仅剩的50元钱塞进小五的衣服里。为了哄小五,她对他说几个姐姐都去别人家过年了,今天小五也去。6岁的小五真以为去别人家过年,他跟姐姐悄悄咬耳朵:“姐姐,我几天就回来,给你从叔叔家带好吃的……”春华哭哑了嗓子,牵着小五的手,一步一步送到那对夫妇手上。眼睁睁看着小五跟人家走了,春华伤心到了极点!春华感觉自己彻底被掏空了,再也支撑不住,晕了过去……

在矿医院,春华被抢救了一天一夜。醒来后,李淑芹阿姨来看望,抱住春华哭了起来:“孩子,你怎么折腾成这样啊……”

王姓养父母非常疼爱小五,送小五到一所好学校插班上学,给他重新起了名字。小五去上课的第一天,老师按花名册上的名字点名儿,点到小五的时候,小五坐着一动不动。老师问小五为什么不答应,小五说:“我不叫这名字,我叫李贵喜。”老师告诉了小五的养父母,养父母很生气,问小五为什么不肯改名字,小五哭着对养父母说:“我想姐姐们,她们也一定想我。我要是改了名字,将来姐姐就找不着我了。”一席话让养父母感慨万分,一个月后就把小五送了回来。

同样情况在小四春雨身上也发生了。她先后被送了两家,还是被送了回来。春华发现一向活泼好动的小四,在第二次被送回来之后沉默寡言,那忧怨的眼神让春华内心一辈子都无法平静。可为了给他们寻找好的归宿,春华还是不得不忍痛把他们一次次送走。每次送走弟妹,姐姐春华都要偷偷痛哭一场。痛苦的煎熬甚至使她一次次动过轻生的念头……

泣血搜寻,兄弟姐妹真情动天

病好后,春华回小吃部打工,她非常卖力,希望繁重的劳动让她忘记心事。然而,对弟弟妹妹的思念还是顽强得像火苗一样,常常不经意间钻了出来,燎烤着她的心。一天下班后,春华一路走,一路默默地想着心事儿,下意识地回到了过去的家——那泥板房。她呆呆地望着院落里面的一切,不禁回想起父母健在时姐弟五个团聚在一起的温馨场景……“弟弟妹妹,姐姐想你们,你们知道吗?”春华哭着,一步一回头,离开曾经的那个家。

2004年初的一天,小吃部老板让春华上街买菜,她猛然看到一个很像弟弟的男孩在前面走。她高兴万分,大喊一声“小弟”,跑上前去抱住他,却发现那是个陌生的孩子。此后,她又把一个女孩错认为小四。她想弟弟妹妹快想疯了。

一天休班,同事张罗着去电影院看重映的电影《我的兄弟姐妹》,把春华也拉了去。电影看了一半,春华就流泪不止了。她想到自己姐弟5个的遭遇,放声痛哭……电影放完后,她是被同事们扶回去的。春华想:我对不起爸爸妈妈,我是个罪人,我把弟弟妹妹都送人了。春华下定决心挣钱,把弟弟妹妹都找回来,再苦再难,一家人永不分开。

为此春华没早没晚地干三份工作。2004年“五一”后,手头有了点积蓄,在一个偏僻居民区租了一间小房,买了几张新床,准备把弟弟妹妹找回来住在一起。可分别已经两年了,能找回弟弟妹妹们吗?

春华找到小二春燕所在的王绍芬阿姨家。看着给自己当了两年女儿的春燕要走,王绍芬阿姨有些割舍不下,可她最了解姐妹俩的心思,又怎么能阻拦她们团聚呢?王阿姨帮她们布置了新家,又张罗着帮她们去找李淑芹阿姨的家。

提到要领春江走,李淑芹老两口犯了难儿。这两年春江完全融入了他们的生活,每天他们接送春江上学、放学。李淑芹的老伴儿退休后打麻将的习惯都改了,照顾春江的生活起居。从陌生到亲近,老两口的生活里已离不开春江了。李淑芹的老伴悄悄问春江有什么想法儿,春江不说话,看着坐在另一边的两个姐姐默默流泪。老人一声长叹,决定送春江回去,他跟春华提出唯一的要求是,以后放学、上学还是由他们接送春江。2004年5月18日,小二、小三和春华搬到了一起,那种重新团聚的幸福是用语言难以表达的。入住那晚,两个妹妹在“家”里走来走去,姐妹们三个挤到一张床上搂在一起,一晚上说个不停。

找着了小二、小三,小四、小五呢?由于是超生,除了春华,四个弟妹都没有户口,更何况小四、小五被收养之后,养父母为了切断他们与李家姐妹的联系,都搬了家,而且极有可能给小四、小五改了名字,人海茫茫,怎么找到他俩呀?

当时,春华手里有小四、小五两年前的照片。她拿着照片找到小五养父母曾经居住的居民区,人家告诉她这户人家早搬走了。找到小五曾经读书的学校,老师们也不知道他转学去了哪儿……

最难的是找小四。春华听人说小四后来被转送了两个人家,最后收养小四春雨的人家连姓名都没留下来……骨肉难分,没想到重新相聚更是难上加难!

春华寻找小四、小五,正是黑龙江一年当中最酷热的时候。一天,春华在工作一天一夜之后,又顶着烈日四处打听弟妹的下落,由于劳累过度,她昏倒在街头。好心人把她送进医院,醒来后,医生忧心忡忡地告诉她:“孩子,你血压太低,贫血严重,再不补补会要命的!”春华哭着说:“我得找弟弟、妹妹,找不着他们,我更活不长啊!”

好心人给春华出主意,让她把小四、小五的照片登在本市报纸上,把他们姐弟的遭遇让广大读者们看到。一周后,春华找弟弟妹妹的故事见报了。血脉亲情,惊世之爱,让许多人深深感动,他们自发地行动起来,帮助春华寻找小四、小五。报社设立了爱心热线,各种各样的线索源源不断提供给春华。可每次春华按照线索满怀希望去见面,却都失望而回,那些相见的孩子不是小四、小五。

2004年8月17日早晨,春华刚刚起床,就听到有人敲门。她打开门一看,只见一个穿着干净整洁的小男孩站在她面前,大喊一声:“姐姐!”是贵喜!春华一把抱住他,又亲又叫,幸福、喜悦、辛酸的泪水打湿了春华和小五的脸……

看到姐弟俩哭成这样,小五身后一对中年夫妇也黯然落泪,他们是小五的养父母。一个月以前他们就看到了登载春华姐弟故事的报纸。人到中年,膝下无子,他们把贵喜当成了心肝宝贝,怎么舍得把他送回呢?他们将报纸藏了起来,怕贵喜看到,可又怕贵喜事后知道怨恨他们。贵喜愿意找姐姐还是跟他们一起生活呢?他们决定试探一下。一天吃完晚饭,他们看贵喜正兴高采烈地在电脑前打游戏,便拿出报纸,指着上面的照片问贵喜:“孩子,你还想不想你姐姐啊?”贵喜的手立刻停下,抢过报纸看完,“哇”的一声哭了。夫妻俩也哭了,决定忍痛让姐弟团聚。

送回小五,养父养母跟小五依依惜别。他们落寞的神情让春华一阵心酸,她感觉他们是真心疼爱小五,自己怎能让骨肉亲情再毁掉另一份人间真爱呢?

“叔叔,阿姨,你们的大恩大德,我永世不忘,小五虽然不在你们身边住,可你们疼他一回,他这辈子就做你们的儿子吧。”夫妻俩破涕为笑。

可小四却一直没有音讯。市公安局的警察帮助寻找,都没能找到下落,小四春雨会在哪里呢?

2004年8月末,佳木斯市的一位男子给公安局打来电话,说小四春雨是他们家收养的。果然一周之后,小四被警方和养父母送回到姐姐身边。春雨的养父母虽然对小四宠爱有加,但他们发现小四无论穿多好的衣服,吃多好的饭菜,她总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夫妻俩想尽了一切办法哄她,都无济于事。一天夜里他们起来给小四掖被子,听到小四睡梦里呼喊姐姐,才明白孩子忧虑的一切。后来看到亲友带过去的报纸,他们才知道她的姐姐春华也在找小四,就毫不犹豫地把她送了回来。

妹妹小四回来了,一家五口重新团聚了。回到了姐姐弟弟中间,小四像只百灵鸟蹦来跳去,笑个不停。看到小四如此开心,养父母也非常欣慰,他们和春华、小四惜惜依别,约定逢年过节来看望小四。

历经磨难的一家人又团圆了。春华每天在市场摆水果摊,生活依然很艰难,但一家人毕竟天天在一起。以后无论生活有多苦多难,他们姐弟都永不分离!

李春华5姐弟的故事深深震撼着当地的人们。为了给他们这个好不容易重新团聚的家排除后顾之忧,大家纷纷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市公安局户籍主管部门破例给小二、小三、小四、小五四个孩子落了户口;民政局破格给4个未成年的孩子办理了低保,学校给小三、小四、小五免了学费;社会各界为他们捐了款;春燕免费进入了一所职业中学读书;一位好心人借给他们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楼房居住,生活终于安定了下来。2005年2月6日,春节将至,李春华领着4个弟妹,并排跪在父母低矮的坟前。她泣不成声地说:“爸、妈,我把弟弟妹妹都找回来了,我们过上团圆年了,你们放心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