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园共育】新生入园变奏曲

 冬熠 2014-07-30

  新生入园,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多多少少都会产生“分离焦虑”。家长对孩子将要生活的新环境和老师有无数的顾忌和担心;孩子对将要离开自己的亲人来到陌生的环境,接触新老师和小朋友感到害怕和不安。那么,如何正确看待和理解初入园宝宝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表现?怎样让家长和孩子尽快摆脱“分离焦虑”,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本期我们将从孩子、家长以及教师等不同角度入手,对新生入园适应问题出谋划策。

初入园宝宝的哭闹期
张少芳
每年九月,总有不少幼儿从家庭步人幼儿园,开始崭新的生活。由于环境的变化,心理上的不适应,许多幼儿总是不肯让家长离开,哭闹不止。有哭闹两三天的,也有哭闹十多天的;有的到幼儿园门口就哭,家长走后就好了;也有的从早哭到晚,老师怎么哄也不起作用,甚至倒在地上打滚,导致教育教学活动无法正常开展。由于每个孩子的适应能力、心理素质有差异,哭闹的程度和表现也就不同。适应能力强、心理素质好的孩子哭闹相对少一些,反之则多一些。不过绝大多数孩子在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以后,都能表现得很好,这就是新入园幼儿的哭闹期。

幼儿哭闹主要有下列几方面原因:



1.幼儿来到幼儿园,接触到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这种不适感让幼儿感到不安、焦虑、无助。幼儿来园的哭闹现象很大一部分源于幼儿与心中依恋对象的分离而产生的“分离焦虑”。




2.小班幼儿还处于自我中心阶段,他们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对周围其他人的活动并不感兴趣。因此虽然有那么多同伴在,他们却不会主动去和同伴交往。




3.过度依恋亲情。经观察,哭闹严重的幼儿多来自隔代抚养或母亲全职抚养的家庭。这两种状况都容易造成幼儿极度依赖的心理。幼儿在家庭中已经建立了一种事事代劳的生活方式,因此来到幼儿园后,环境的改变和凡事要亲身而为的状态让幼儿产生了本能的情绪宣泄——哭。




4.小班幼儿较情绪化,其情绪易受他人影响,也特别容易转移。一些不哭的幼儿看到其他幼儿哭闹后很快也哭了起来,一些本来哭的幼儿也会因为其他事情而很快转移注意力,不哭了。




5.家长过度关注的结果。一些家长十分关注幼儿在园情况,送幼儿入园后依然在教室外密切关注。而幼儿由于初人园,大多还没找到乐趣所在,看到自己的亲人在外驻足,难免会开始掉眼泪。




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认为,人有生理、安全和归属的需要。幼儿的入园焦虑说明他们也有这些需要。当幼儿的需要未被满足时,就会出现哭闹现象。如何让新入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我们应该意识到新入园幼儿的哭闹并不是有意识的捣乱,而是正常的生理反应,正常的心态现象,正常的社会性表现。当然,新入园幼儿的哭闹现象虽属正常,但是我们也不能任其发展,更不能简单地强行制止,而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缩短这种现象的过程,否则,将严重伤害幼儿的情绪情感,阻碍正常的教学秩序。




家长和教师一起保驾护航
陈青霞
作为家长,如何让孩子能够高高兴兴地融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而教师又如何接手这些陌生而又单纯的孩子?如何充分发挥家园双方优势,使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经验,建议如下:




家长应配合教师做好入园前的装备工作
孩子年龄小,接触最多的人就是父母,父母的行为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言、情感、认知等各方面开始发展,对周围的事物非常感兴趣,这个时期是启蒙教育最好的时机。家长应把握好时机,做好孩子入园前的准备工作。




1.变“依赖”为“独立”
三周岁前的幼儿从呀呀学语到蹒跚走路,一切生活习惯无一不是在父母或长辈的指导下进行的。幼儿在两周岁左右应该让其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早上7:00起床,晚上8:00左右休息,中午引导其学会午睡,合理的作息时间可以为其顺利开始幼儿园生活打好基础。以往有很多小班孩子到午睡时间哭喊着不肯睡觉,宁可坐着,也不愿躺下。
在自理能力方面,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自己穿脱衣服等。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年龄小,不懂事,于是大小事情均亲力亲为。殊不知,这样会对孩子的教育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每学期初都有许多新人园的孩子,到午饭时间,坐着等老师来给她喂饭;还有的孩子上完厕所拽着裤子,光着屁股跑到老师跟前说:“老师,给我擦屁股。”而鞋子左右穿反的现象更是常见。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折射出家长平时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这种“关心”往往给老师带来很多工作上的负担。
为了使孩子能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在入园前,家长应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学习基本的自理能力,尽量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变“恐吓”为“同往”
入园前,家长切忌对孩子说一些恐吓的话。父母特别是祖父母可能对孩子上幼儿园不放心,并在言行中有意无意流露出来。如:“宝贝,今天的红烧鱼你多吃点,上幼儿园后就没有这么好吃的了。”孩子是很敏感的,他很容易以父母的情绪来体会幼儿园,他会从大人的言语及态度中感觉到幼儿园不是个有趣、安全的地方。还有些家长常把“你再这样下去,到了幼儿园可怎么办呀”、“你再不听话,我就把你送到幼儿园”挂在嘴边。这样的教育方法会让孩子认为幼儿园是黑暗的,老师很可怕,从而对幼儿园产生抵触甚至恐惧的心理。
入园前,家长应带孩子到幼儿园周围散步。条件许可的,可带孩子到幼儿园内部参观,让孩子玩玩积木或滑会儿滑梯,告诉他幼儿园里有许多小朋友和玩具,里边可好玩了。让孩子知道:宝宝长大了,就要到幼儿园学本领,幼儿园老师的本领可大了,会唱歌、跳舞、弹琴、画画……引导孩子对幼儿园充满向往。




3.变“牵手”为“放手”
曾经看到一个故事,说的是一只鹰,把窝建在悬崖边孵化小鹰。当雏鹰长到一定时间后,母鹰不顾幼雏的死活,纷纷把他们推出鸟窝。雏鹰被推出鸟窝后,奋力挥动翅膀,终于飞上了蓝天。我们家长对于孩子的人园也无异于母鹰,要想让自己的孩子早日在蓝天上自由飞翔,就要舍得推他一把。有的家长开学第一天跑到园长办公室,焦急地说:“孩子一直哭闹着不肯上幼儿园怎么办?这么小的孩子,要在幼儿园呆一天,不知道他能否适应幼儿园这个新环境?是否能自己吃饭、睡觉?”边说边抹眼泪,一副可怜楚楚的样子。而有的家长则因为孩子第一天来园的几声歇斯底里的哭闹,久久不愿离去,或躲在窗户外偷窥,或频频在园外徘徊……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从小养成的,一味的呵护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家长在把孩子交给老师的那一刻,就应该积极配合老师,迅速离开,不要在教室周围逗留,以免孩子发现后,出现哭闹或情绪低落的现象,更不允许孩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对于孩子点滴的进步,家长一句鼓励的话语:“宝贝,你今天真棒!”会使孩子变得更加自信。家长要坚信,放手后自己的孩子会很出色,一定能很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教师应全身心做好迎接孩子的教育工作
面对哭闹的孩子,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出充满童真、童趣的教育环境,化规则为游戏,消除孩子心中的恐惧,用爱心搭建桥梁,使孩子能身心愉悦地投入到活动中。




1.化“枯燥”为“温馨”

幼儿的年龄小,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越是形象生动的物体越能激发起幼儿的兴趣。而今很多幼儿园只提倡环境的美观,却没有充分地发挥环境与幼儿的互动作用,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说、幼儿听为主。为了使幼儿有个温馨的环境,每学期初幼儿园都应要求教师根据各年龄班幼儿的特点提早进行环境布置。小班幼儿活动室墙面的布置宜富有温馨感,做到儿童化、生活化、情趣化,营造一种热烈欢迎的气氛。幼儿年龄小,入园后注意力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减轻“分离焦虑”。在孩子入园的第一周晨间接待中,教师还可以在活动区投放适合小班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桌面玩具。如:提供色彩鲜艳的积塑,引导幼儿随意搭建;提供形象生动的电动玩具、布娃娃等,转移个别情绪波动较大幼儿的注意力;提供发泄区,例如“哭泣”的椅子,让幼儿有个发泄情感的空间;提供便于操作的“娃娃家”,让幼儿通过模仿,自由地玩耍。
总之,通过各种有趣的操作活动,让孩子沉浸在快乐之中,尝试并接受幼儿园的新环境,使枯燥无味的入园活动变得温馨而充满童趣。




2.化“规则”为“游戏”
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教师要抓住幼儿喜欢游戏的特点,精心设计各种有趣的活动来吸引幼儿,让孩子忘却离别的痛苦,并产生对幼儿园的兴趣


新上任的小王老师在新生入园的第二天,计划给幼儿编排座位。看到哭哭啼啼的孩子们,她焦急地扯着嗓子喊:“小朋友,请你们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坐好,眼睛看老师!”随之拿着铃鼓拼命地敲呀敲。个别在托儿所见过“大世面”的孩子乖乖坐在椅子上,而大部分孩子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更有甚者居然扯开喉咙“妈妈,妈妈,我要妈妈”地哭开了……看到这种情形,旁边的主班老师急中生智,马上拿起身旁的兔子头饰,亲切地说:“我是兔妈妈,很高兴今天家里来了这么多小兔子。孩子们,坐上小火车跟妈妈一起到外面玩游戏吧!”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一个跟着一个搭起小火车,破涕为笑了。玩了一阵游戏后,兔妈妈再让乖宝宝按高矮站好,搭起小火车回到活动室休息。编排座位活动便在轻松而愉快的游戏中完成了。
在“玩中学”是小班幼儿最明显的年龄特点,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出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3.化“担心”为“爱心”
爱心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精神食粮,是滋润幼儿心灵的甘露。每学期初,面对众多啼哭的新面孔,许多教师望而生畏。相对其他年龄班,小班教师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首先,为了幼儿的安全及日后各项工作的开展,教师应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每一位幼儿的姓名及长相。曾经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开学初,一名小班的孩子提早被姑妈接回家了,而她母亲在接送时间再次来园接孩子。因为接不到孩子而让教师心里忐忑不安,寻遍了幼儿园各个角落,最后才确定是在他姑妈家。其次,要妥善处理好活动中的磕磕碰碰。教师要在第一时间和家长取得联系,化不必要的担心为爱心。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尽量以包容的心来对待每一位幼儿,哪怕是因为孩子好奇,开着水龙头把袖子打湿了;哪怕是幼儿回答的问题牛头不对马嘴;哪怕是一次大便不小心拉到裤子上,教师都应该怀有一颗慈母般的心,及时加以引导和安慰,相信孩子经过努力,下一次会有更大的进步。再次,对于个别情绪低落或爱哭闹的幼儿,教师要因材施教,了解原因,“对症下药”,相信孩子一定会转悲为喜。
一日活动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细心观察每个孩子。家长来园接送时间,教师要主动跟孩子问好,及时跟家长反馈孩子在园情况,不足之处希望家长配合。许多琐碎的小事,有了教师先家长之忧而忧,一定会让孩子觉得温馨,同时也会让家长感到放心。




我有“四招”解你难
赵菁
新入园的孩子,离开了亲人,来到新环境,面对陌生人一时不是很适应,难免大哭大闹。家长们是看在眼里痛在心头,眼眶红红,临走时还一步三回头。一个孩子的奶奶对我说:“你不知道我有多担心,多难受。看她哭,我也想哭。”父母舐犊情深,同样身为人母的我感同身受。作为新班教师,我总结了几招,来应对新人园幼儿的哭闹。




弟一招:拥抱
每天早上,我都会笑容满面地迎接孩子们的到来。“宝宝,早上好!来,老师抱抱!”对付那些死揪住父母衣角不放的孩子,我立即把孩子抱在怀里,让他把头埋在臂弯里或者靠在肩膀上,手轻拍其背,身体以摇篮的节律轻摆。然后说点有趣逗乐的话,甜言蜜语鼓励一番,再闹的孩子也会被你吸引住,停止哭闹。因为入园焦虑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安全感和被爱的感觉,这种妈妈式的拥抱正好契合了孩子们寻求爱和安全感的情感需要,可谓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第二招:我为宝宝做点事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喜好和生活习惯。允许并尊重孩子的个性,以一种母亲般的气度包容孩子,接纳孩子,耐心地照料孩子,才能建立起一种师幼间的情感依恋关系,赢得孩子的信任,否则孩子的哭闹行为会反复出现。如用餐时,不同的孩子口味不同,有的爱吃干爽些的饭,有的喜欢拌点菜汁,有的喜欢吃细面条,有的不要吃菜。要记住每个孩子的喜好,适当地满足他们的小要求。另外,在生活中留心观察,为孩子们排忧解难。小家英的套袖掉了,给她套好;桐羽最怕热,要经常给她擦汗;航航只喜欢好听的话,不能批评他;小宝站队要当火车头;咪咪和嘟嘟两个人要坐在一起等等。从这些小事开始,彼此的感情在积累,信任也在增加!




第三招;每天一句甜言蜜语
俗话说:“小猫的毛,要捋!”上海特级幼儿教师蒋静是这样说的:“每天要对孩子说一句悄悄话,让孩子感受你的爱意和关怀!”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以表扬鼓励为主,每天一句甜言蜜语,糖衣炮弹齐上阵。孩子喜欢赞美和表扬,喜欢听到别人的夸奖。所以请不要吝啬对孩子的欣赏和赞美,要在甜言蜜语中拉近我们和孩子的距离,在甜言蜜语中抓住小鬼的心。“宝宝今天真漂亮,像个可爱的洋娃娃!”“眼睛又大又亮,像天上的小星星,亮呀亮晶晶。”“嗨,小家伙,真精神!”“小超人一二一二走过来了!”……赞扬声中,孩子们昂首阔步地走进教室,心情畅快地开始幼儿园生活的新一天。




第四招:做家长的贴心人
家长的影响不可小觑。家长对教师的态度会间接地影响幼儿,进而影响到孩子们的心情和状态。很多时候,家长的不信任是出于一种担心,担心教师对自己孩子的关注度不够或因不了解情况而让孩子受了委屈,希望孩子得到细心、周到的照顾。做家长的贴心人,准确感受并细致把握他们的心理和期待,是家长工作的关键要领。




1.家长的“应声虫”
在幼儿园,晨间入园时教室门口特别热闹。家长们千叮万嘱,久久不愿离去。教师们则恨不得像孙悟空一样多变几个人出来,跟家长一对一地交流、倾听,可惜分身乏术。
首先要充分理解家长的焦虑心情,家长的叮咛是对教师工作的帮助和要求,要对他们的各种要求予以明确的答复。家长的叮咛通常分为两类,一是反映幼儿在家的生活情况和身体状况;二是介绍幼儿的生活习性和特殊要求。教师一定不要嫌烦、嫌啰嗦,答应下来,做一个“应声虫”。让家长感受教师诚恳真挚的态度、细心周到的服务,增加信任度,减少焦虑。如“小宝昨晚有点低烧”,“这两天航航食欲不振”这一类交流属于前者,提醒教师要特别关注这几个孩子的身体变化;“我家桐羽很怕热,麻烦老师帮她多擦汗”,“烨儿体质特别弱,午觉时要脱外套,醒来后赶紧穿上衣服”这一类叮咛明显属于后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幼儿,掌握幼儿的个人特点,在工作中做到具有针对性,因人施教。这种家长对教师的信任也会传达给幼儿,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岂不妙哉?




2.你的宝宝我了解
作为教师,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准确把握孩子们的个人喜好、生活习性、性格爱好,是一项基本的工作内容和必备素质。在与家长交流沟通时,一句准确到位的关于宝宝个人特点的简单描述胜过信誓旦旦的豪言壮语。桐羽的奶奶很担心桐羽的在园生活,因为她这个宝贝曾“二进园”,均以无法适应告终。桐羽在生活上有比较多的特殊要求,再加上家庭原因(妈妈和爸爸离婚,爸爸再婚),家长认为之前的教师没能准确把握并照顾好孩子而要求退学。一天早上,桐羽的奶奶背着桐羽来园,一路走一路哄。我连忙上前接过手,随口说:“桐羽,热了吧?来,老师帮你擦擦汗。我知道桐羽最怕热了,一热就心烦,一心烦就会哭,一哭呀头上的小包包就长出来了。”婆婆一听,觉得老师很了解自己家的孩子,马上笑容满面地说:“对呀,老师最疼我家桐羽了。老师可真好!”在家长的信任和配合下,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桐羽终于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每天早上高高兴兴地来园。桐羽的奶奶逢人就夸幼儿园老师好,对孩子很关心,很周到。由此可见,对宝宝的了解不仅是工作的要求,也是攻坚的利矛啊。




3.我们都爱宝宝
爱和欣赏具有激励作用,这是众所周知的。家长同样喜欢听赞美和表扬,尤其是对自家宝贝的赞扬。家长都有这种心态:自家的孩子肯定是优秀的,出色的!所谓望女成凤望子成龙吧。所以,适时地表达对孩子的欣赏是一个幼儿教师的基本技能。有一个很受欢迎的教师,她的成功秘诀就是经常对家长表达她对孩子的欣赏:“你家的宝宝好能干,总要自己吃饭。我想帮帮他,他不让。虽然动作不是很老练,但吃得很认真,很好。我真的很欣赏他的这种独立性,很难得。”这样由衷的赞赏谁能抵挡得住?
家长的心是很敏感的,体察到教师对孩子的肯定和喜爱,这比什么都更能令他们放心、安心和舒心。所以对家长也要甜言蜜语。一起爱上他家的宝贝吧,再难缠的家长也会对你表示尊重和认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