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出世就是出污泥、出水面,世俗就像污泥一样。入世就是虽然根在水中、污泥中,但不腐烂,不能说入世了就成世人了。如果人出世了,思想没有出世,也谈不到出世;入世了,若思想也变成世俗的思想,那不是入世,而是堕落.
来自: 淡定之妙湛精舍 > 《[佛学疑问]》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一丝不挂,想入非非”竟是佛教偈语,俗人大多都会误解其意思
“一丝不挂,想入非非”竟是佛教偈语,俗人大多都会误解其意思。当你和别人讨论文化的时候,有没有内心充满着自豪感,在华夏这片大地上...
拜山【拈花微笑步红尘】
拜山【拈花微笑步红尘】学佛是要觉悟,当信众还停留在世俗追求的时候,说明我们出家法师的责任没有尽到位,我们的教育引导不及时。对于学佛初级阶段的信众而言,种种世俗的功利追求,就是他生活生命中...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 第十六讲之:本无异宗
在色法之前先有一个无的东西。这个灭法都是非常非常专业的概念,拿到汉传佛教我们来理解灭法,非常好理解。“先有于无”,这个“无”字,在色法出现之前的这个“无”,实际上指代的就是这个灭法。这里就是灭...
庄子的心灵鸡汤——《逍遥游》
庄子的心灵鸡汤——《逍遥游》庄子认为,“有所待”是造成人生不能自由的根本原因,摆脱有待,达到无待,才能实现自由,即获得逍遥游,逍遥游也就是无待的自由境界。存在就是合理,庄子思想也有博大精...
浅谈佛教五戒与儒家五常之关联
浅谈佛教五戒与儒家五常之关联浅谈佛教五戒与儒家五常之关联[ 来源:《寒山寺》 | 发布日期:2013-06-28 | 浏览(67)人次 | 投稿 | 收藏 ]果明法师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渐渐...
名利与世俗:陶渊明的两张面孔
名利与世俗:陶渊明的两张面孔。在这种现实的重压之下,陶渊明追求理想、匡时济世的大志、''''''''兼...
中国国学网-- 简述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
中国国学网-- 简述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晋安帝隆安二年(398),陶渊明到江陵,入荆州刺史兼江州刺史桓玄幕。佛教是对人生的一种参悟,陶渊明参悟人生而与佛教暗合的情形是有的,但他是从现...
道家为什么没落了——传统思想流派在新时代的困局
道家为什么没落了——传统思想流派在新时代的困局。因为标题里指的“道家”,并不是知识层面的“道家”,而是普通认识中的“道家”——...
贾宝玉为什么“毁僧谤道”?
贾宝玉为什么“毁僧谤道”?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贾宝玉的“毁僧谤道”就不仅仅是贾宝玉个人的叛逆,而是对皇帝的大不敬了。要知道,那...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