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杀高峰时段:早10点15分,晚19点30分 为了撰写《自杀论》,涂尔干查阅了欧洲各国2.6万份自杀者的个人资料,并从中总结出了许多规律。他的研究方法也影响了之后的许多学者,他们希望在庞大的资料库中挖掘出关于自杀的规律。 从季节上说,西方国家的自杀高发期是春季。涂尔干发现,欧洲国家从1月到5月自杀人数逐月增加,之后便逐月减少。 东方国家的自杀高峰期与西方不同,日本的自杀高发季节为春夏之交,2011年,日本自杀死亡人数为男性2万人,女性9600人,5月和6月自杀人数都超过3000,其他月份很平均,都是2000人左右。 而中国的自杀高峰期是夏季,春节前后则是自杀率最低的时候。学者何兆雄调查发现,6、7、8三个月的自杀人数占总数的41.7%,自杀率最低的月份是2月。专门研究青少年自杀现象的学者高伟发现,7月中下旬为青少年自杀高峰期,其中7月23日是自杀率最高的一天。 东西方不但自杀高峰季节不同,高峰时间也不一样。西方国家自杀多发生在夜间,而高伟对878名青少年自杀者进行调查后发现,上午的自杀高峰期在10点15分,下午和晚上的自杀高峰期是19点30分。 日本人的自杀高峰时段与中国类似。但中日之间的自杀现象还有明显的不同,那就是自杀的方式。在日本,排名第一的自杀方式是自缢,比例接近50%,而中国人自杀以服毒为主。 在西方,使用枪械自杀最为常见。上世纪70年代,美国自杀青少年中,男性使用枪械的占50%以上,女性占40%左右;到上世纪90年代统计时,男女使用枪械自杀的比例已经升高到65%。 饮酒、吸烟、雾霾会提高自杀率 在“自杀世界地图”上,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北欧国家以及日本和韩国自杀率排名靠前,这些国家的共同特点是:天气偏冷,日照少,男性酒精依赖患者多。 芬兰有一半自杀者的血液中检查出了高浓度的酒精含量;日本滋贺县大学医学院曾经为了研究天气与自杀的关系而调查了971宗自杀事件,发现多数当事人自杀前数日的天气均是阴雨天气,最少会有3至7日没有太阳,但奇怪的是,自杀当天的天气却不会对自杀者造成任何影响。 这些高自杀率国家中,北欧和东欧的自杀成功率更高,因为这些地方的自杀者更多地选择饮弹自尽——枪械是最致命、最快速的自杀方式。不论美国还是东欧、北欧,男性使用枪械自杀的比例都高于女性。 但不论男女,购买枪支都会增加自杀的几率。学者加仑·温特缪特在美国加州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购买枪支的人中,有24.5%的人是为了使用它来自杀。而另一项在美国进行的研究发现,购买枪支的女性中有75.4%的年龄在21岁到44岁之间,而其中51.9%都在一年内自杀。 与酒精一样,吸烟也与自杀行为有着正相关。美国学者米勒在30万美国男性陆军士兵中进行了长达十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每天吸烟超过20支的人自杀的概率是不吸烟者的两倍,而且这种相关性与种族和是否饮酒没有任何联系。 此后,米勒又在五万名美国中老年白人男性身上进行了同样的研究,结果相同:吸烟越多,自杀的可能性就越高。 另外,一些突发事件会让一个地区的自杀率陡然上升,最典型的就是“地震后自杀现象”。台湾学者发现,1999年“9·21”大地震六个月后,受灾地区灾民的自杀率提升了1.46倍。2008年汶川地震半年以后,灾区同样出现了自杀高峰。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张麟分析说,灾难过后人们的情绪通常分三个阶段:先是震惊期;灾后两个月进入“蜜月期”,大量援助到来,社会普遍关注;之后几个月,灾区逐渐恢复生活秩序,但因为家园受到破坏,许多人失去亲属和财产,救援人员逐渐撤出,灾民会产生一种被忽略、不再被重视的错觉,这时就进入了自杀高峰期。 |
|
来自: 李灏 > 《时尚科技 科普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