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别圈子
——写博漫谈之一
没想清楚是年龄原因,还是性格使然,有些人和事儿,当自己身处其中时,也谈不上有特别的好恶感,可一旦这些人和事儿成为过去时,又常常会涌出一股留恋的情愫。对新浪博客圈子,就是如此。
刚写博时,在较长一段时间里,对是否参加圈子,我一直迟疑不决。原因有二——
一是多年信奉的观念使自己对博客圈子这种新事物心中不太有底。
环境造就人,一个时代造就一种人。建国初出生的一代人,从小到大,一直受到这样的教诲:“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在革命队伍内部不能搞小圈子,成为人所皆知的常识。这一点,在解放军大熔炉里体现得尤为充分。我在部队工作了近19年的时间,必然会受到这种思想的熏陶,耳闻目染之下,对搞小圈子的行为,潜意识里会有一些戒备心。直至转业后,我自认为也基本坚持了对上级不搞人身依附,对同级不搞团团伙伙,对下级不搞亲疏远近(当然,这也可能只是自我感觉良好,实际上并未真正做到)。现在,博客里面要成立这么多五花八门的圈子,这些圈子会干什么,自己心里不太清楚,所以谢绝了数名圈主的邀请,推说自己刚上网,对网站规则不太熟悉,以后再说吧。
二是对圈子的活动想象的过于认真。
我当初上网的目的是为了调节精神生活,保持头脑活力,当然也出于对国家政事的关心,但我不愿让上网成为一种负担。在我的想象中,加入圈子,就意味着要承担相应的义务,比如按要求参加圈子的有关活动等,而我不愿受这样的束缚。这也是后来我多次谢绝担任圈子管理员的原因。再则,当时我连图片都不会上传,对博客功能的掌握确有差距,看到一些圈子里的博客内容精彩纷呈,担心自己加入圈子后“随不上流儿”。有一次,一位在海军工作过多年的圈主“西岩居士”诚邀我加入他的圈子,我看了他圈内几个人的博文,水准都很高,心里先打了退堂鼓。为此,我对“西岩居士”一直心存愧疚,在我加入其它圈子后,更是如此。当时,我特意给“西岩居士”发了纸条作解释,尽管这种解释恐怕难以使他信服。
后来,我初上网时结识的博友“南定河”和“轻盈小舟”先后力邀我加入他们的圈子,实在情面难却,再加上我上网一段时间后,对圈子是怎么回事儿多少有了些了解,就加入了他们的圈子。此后,又加入了若干个圈子。
前几天,我先后从两位博友的文章中获悉新浪网拟从本月末起停止圈子的服务功能,换句话说,新浪博客圈子将解体。这档口,我才真切感受到了对圈子不舍的情结。多年来,多位圈主对我的关爱,许多圈内博友对我的支持,都一一浮现在我的脑海,留恋、怀念的情感交集于心头。因涉及人员较多,恕我不一一点出大名。
本来,老早以前,我就酝酿写几篇关于写博的系列文章,其中就有关于圈子的一篇,因多种原因迟迟没有动笔。现在圈子要解体了,不能再拖了,就先写了这一篇。
对于圈子,我有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是在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圈子都能够成为传播社会正能量的网络组织。
譬如“长者丰采园”、“大连姐妹圈”等圈子,几年来开展了不少有益活动,分别创办了老年人刊物《丰采园》、积极资助孤儿院等,这些活动的社会意义是毋庸置疑的。虽说我并没有加入这两个圈子,但他们的不少活动,我都看在眼里,赞赏在心上。也许有人顾虑博客圈子一旦搞不好会导引博友产生离心倾向,我却觉得大可不必有这样的担心。我们应该相信群众,博友中的绝大多数人有辨别是非的水准,他们是不会盲目跟什么风的。推行市场经济之初,曾广为流传一句话:市场只是手段,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我想套用这句话的格式说句话:圈子只是一种网络组织形式,资产阶级可以用,工人阶级也可以用。即使真有人想利用这种网络组织形式蛊惑博友离心离德,我们就不能同样利用这种网络组织形式把广大博友团结起来,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吗?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我们还怎么去占领意识形态的阵地?怎么体现出我们的战斗力?大禹治水之所以成功,关键不是靠堵,而是靠疏。这个故事人人熟知,这个道理人人明白,怎么一到社会实践中,有些人就茫然无措了呢?
二是对圈子的管理,确实有需要完善、规范之处。
首先,圈子的规模应该适当控制。想一想,一个圈子有上万人,只有几个管理员,他们怎么会有时间和精力每天都把圈友新发的文章认真阅看一遍。从自己的感受说,一个人不宜参加太多的圈子,各个圈子也不宜同时邀请一个人参加自己的圈子,否则容易出现“挂名”的圈友,影响圈子的活力。
其次,圈子既经成立,就应该坚持活动。最基本的活动,就是阅评圈友的文章。现在有的圈子,虎头蛇尾,成立时鼓噪一时,不久就没有了声息,几年中也不阅评博友的文章,这样的圈子形同虚设,早已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新浪网要停止圈子的服务功能,是不是真与这种状况有关系,不得而知。
再次,圈子最好有自己的特色。例如诗词类圈子、书画类圈子、时政评论类圈子、生活类圈子等。这样,才更有利于将有共同爱好的人聚合在一起,便于相互交流和学习。
至于对圈子政治倾向的把关,除了各个圈子自己需要自律外,就是网站和政府监督部门的事情了。现在存在的不足是,有些该删的东西没有删,许多不该删的东西却又被删掉了,这是需要改进的。
在圈子即将解体之际说以上这些话,似乎是“事后诸葛”,但我想,既然我们经历过,回顾、总结过去,未必就没有一点意义。事物都是在否定之否定中发展的,谁知将来的某一天,会不会有更完善、更规范、更有积极意义的博客圈子重新出现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