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埃博拉病毒

 中医馆163 2014-07-31


---埃博拉病毒(纤维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病毒)


埃博拉(Ebola virus)又译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病毒以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埃博拉河命名(该国旧称扎伊尔),是一个用来称呼一群属于纤维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下数种病毒的通用术语。


这种病毒来自“Filoviridae”族。“埃博拉”属于丝状病毒,这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扎伊尔即现在的刚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它的存在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


埃博拉病毒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病毒,其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感染者症状与同为纤维病毒科的马尔堡病毒极为相似,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





具體談中醫對付這類病有點困難,不但因為各人病況不同,而且因為大多沒機會插手。我相信原本只要用法得,中醫應該可以做到十全其九以上。但現實往往是中醫接手時,病人都是西醫放棄了的,奄奄一息或九死一生的情形。如果萬一有機會遇到到,應注意的是不能一律用所謂的清熱解毒思路,不必跟著細菌病毒之名而打轉,而應該用中醫辨證論治和救急原則(標急治標,本急治本),守住根本。若守住根本不壞,則邪氣自然無法長久,人體有很強的自癒自適應能力,只要基本功能不壞,不久免疫功能自然生起,驅除邪氣。


從伊波拉病毒的症狀看,以惡心、嘔吐、腹瀉、出血為最急,最應先治,吐瀉不止住,人命難保,其他清熱解毒什麼醫術都用不上。吐瀉同時來,中醫歸屬霍亂,是土之敗,吐、嘔是胃氣傷,瀉下為脾氣傷,總因肝膽氣逆行,所以治則上以實土疏木為大原則。理中湯、藿香正氣水、香砂養胃丸等,是對付這類問題的常用藥,常常也需要根據各人體質加減。這類病又多血毒或血熱,出血也是土氣敗。夏天無寒而土敗者,多緣濕阻和瘀血而導致血溢,雖有熱象,但又不可過用寒涼藥,顧忌脾胃氣故。可用赤芍、丹皮、浮萍、苡仁加在保脾胃的藥中,疏通營衛,有斑疹再加升麻,給血毒、血熱一個排出體表的通路。若肺有熱喘咳,則麻杏甘石湯看情況可用,對疫病,將部份麻黃患成紫蘇效果不錯,只是紫蘇不能煮,滾湯沖泡即可。吐血可以考慮用柏葉湯加減,便血可以考慮用黃土湯加減。基本上,守住身體的基本功能,運作正常,則防守得力,身體能夠抵抗病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