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旱情全国大面积蔓延 河南部分地区不灌溉就绝收|粮田喊渴|干旱|秋粮

 水针智客 2014-07-31

  粮田“喊渴” 危机隐现

  旱情全国大面积蔓延 河南部分地区不灌溉就绝收

  本报记者 张萧然报道

  “旱,都快旱死了,三天两头的浇地。从播种到现在已经浇了七八次了吧,今年这种情况不浇就会绝收。”地处河南中部的村民张亚磊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刚下了一场雨,可就湿个地皮,估计接下来还要浇个二三次,才会有收成。”

  然而,这并不是特例。据报道,陕西南部、湖北中部、华北东部、四川东北部等地区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旱情在全国出现大面积蔓延的态势。其中河南旱情较为严重,是63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陕西和湖北降水量也为近54年最少。

  那么,河南、安徽、湖北、河北等粮食主产区出现干旱是否会影响今年秋粮的丰收?

  “旱情对秋粮是否有影响,现在下结论还有点早,但在农作物成长的关键期出现干旱,形势不容乐观。”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减灾研究室主任李茂松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分析,如果旱情继续蔓延,范围不断扩大,对秋粮的影响就会比较大。12号台风已经形成,正在向北推进,整体形势是否有所转机,还需要密切关注。

  据李茂松介绍,一年共有三季,今年夏粮是增产,早稻也收得差不多了,总体形势也不错,但这两季仅占全年粮食产量的百分之三十几,剩下全是秋粮。秋粮是大头,秋粮一旦有什么闪失对完成全年粮食产量的目标影响较大。

  也就是说,如果旱情继续延续,并扩大范围,那么今年的秋粮就会受影响,并进而影响到全年的粮食目标。

  为了抗旱,近日农业部下发了《关于防范高温干旱夺取秋粮丰收的通知》,要求各地农业部门切实做好高温干旱防御工作,全力夺取秋粮丰收。

  李茂松建议,有关部门要积极做好应对措施,有水的地方应浇必浇,气象部门要密切监测并发布预警信息,非旱区要广辟水源,防止旱情扩大。“只有灾区尽量减少损失,非灾区多增产,轻灾区尽量不减少,实现全年的粮食目标才有保障。”

  但对于张亚磊而言,无论今年秋收情况如何,由粮食而带来的收入一定是减少的。“今年仅浇地已经花了几百块,一年一亩地的收入才1000多块。这还没有算人工,浇家里那十几亩地至少要用2个人,两三天才能浇一遍。”

  “不过老百姓在土地上的投入是从来没有计算过成本的,看到旱就浇,总不能眼睁睁看着辛苦种下的庄稼旱死吧。”张亚磊说。

  对于有些地区的村民而言,张亚磊他们有水可浇并能保住收成已经不错了,还有一些地区面临着无水可浇、有水不能浇的尴尬。究其原因,还是水资源的匮乏以及农田水利设施的落后。

  有分析人士认为,干旱属于天灾,天灾属于不可抗因素,但粮食的收成并不仅取决于天灾,面对干旱就忧虑收成,本身就折射出我国农业仍处于靠天吃饭的原始阶段,距离保证旱涝保收的现代农田尚有一定的距离。

  李茂松说,“不要说全国了,就国家粮食主产区距离高标准的良田也有一定的距离。”对此,他建议,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业的基础,要全国通盘考虑,要与交通部推进的公路村村通和传播通信部门实施的电视村村通齐头并进,只有这样,我们的抗旱能力、防洪能力,尤其是农田防旱的能力,才会有所提升和增加。

  一年一度的旱情再次敲响了农田水利工作的警钟。李茂松指出,农田水利设施是个老问题,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多年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必须要坚持农田水利设施的公共属性,如何发挥政府和市场配置资源两者的作用,并形成有效的合力,做好农田水利建设,还需要有关部门认真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