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笔能追万古魂【之四】(韩祖伦·上海)![]() ![]()
铁笔能追万古魂 ——康殷先生篆刻艺术试论 (三) 刀法与线条。康殷先生的篆书之所以卓然名家,是因为他对篆书的笔法作过深入的研究,他在《学篆琐言》里总结篆书的笔法为“笔的正侧锋并用,宛转自如。运笔的灵活性,一部分取决于执笔法的“管随指转”。运笔时裹锋则圆厚,锋散则轻薄。”又说:“一笔之中,笔锋有种种游走、转动,在收笔时又往往拧绞、回转笔锋来收笔。”现在将这种笔法移之于篆刻,便是以铁笔表达出这游走、拧、绞的特征和裹锋圆厚的效果。如果对先生的金文代表印作如“风物长宜放眼量”、“人间正道是沧桑”、“书剑同法”、“大泽龙蛇”等的刀法作细细的玩味,可以看出先生的刀法以冲为主,冲切并用,极其灵活地在线条间游走,将绞、拧、裹锋、卷毫、八角垂芒等笔法特征淋漓尽致地示现在石上,真可谓“游刃恢恢任所求”。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印稿》自序中记载的“偶然兴至率尔操觚,常以毳锥代刀草草见意。”这表明先生还能以锥刻印,推想所出作品当另有意味。检视《印稿》,“老不鬻艺”
总之,遵循艺术规律,又能结合个人特色通会;植根传统,又不为传统所囿而自出机杼,这便是先生印艺表现手法的基本立足点。“明乎此,则善自处矣”(“匹夫之美”边款中语)。 一、守虚抱朴,濯古来新的图形印艺术。 图形印是先生印艺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与其文字印一样,先生的图形印艺术也是渊源有自,积蓄富厚,自有其艺术特色和价值。 先生对图形印的寓目起于五十年代后期,和辍辑《印典》同步。大量精品印拓的玩味品鉴,使先生的识见眼界高超不俗,画家的根基,也为他涉足此道提供了先决条件。篆刻艺术在先生诸学问艺事中既为“余事”,图形印的创作更不可能投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就数量来说这部分的创作不是太多,然而“窥豹一斑”仍不难看出这些列于《印稿》中的作品远绍先秦两汉古制的基点。印作以其形式约可分为三类:
写实画印类:“鸡”
写实装饰兼具类:“虎”
从审美上说,先生的图形印崇尚的是“守虚抱朴”,即含蓄凝炼的艺术效果,他在《古图形玺印汇》的前言中说:“有些古玺印,除了古代匠师的卓越技巧之外,也还有一部分是“造化”之功。因为那些古印在土中埋藏了两千年,饱经侵蚀、变化,变得敛尽锋芒恰到好处,出现了醇厚朴拙、雍容静穆、气象万千的效果。神妙之处,可意会不可言传。”细看他的代表作“射天狼”图形印,便是力追这种造化之功:人物和马的外形、神态,除了轮廓外,只残留了马眼、人腿和身等几处依稀若无的点、线痕迹,宛如尚未蚀尽的笔道孑遗,让人生出无穷的联想。 “鸡”图形印的追求效果也有相似之处。这和当代创作的图形印只重造型上的新颖而忽视线条的虚灵,在气息上拉开了距离。 康殷先生图形印的创作特色是“濯古来新”。表现最显著的是对图形印立体效果的实践。他在研究古图形印中发现,用古印钤出的封泥恰似一件半立体的浮雕,印面宛似压制浮雕的“母范”,在凹下去的底部有精细的花纹,但这种印面钤在平面的纸上却只能得到一个轮廓。他主张最好的图形印拓应是一为印面钤出的图形,一为印面压出的封泥拓成的拓片,一正一反配合参照才能充分看出古图形印的精妙。在他自己的创作中,他把这种理想合二为一进行了实践,“狮”图形印和“虎”图形印既有生动虚灵的外形,又有精细入微表达出肌腱、骨骼、爪、眼、耳廓、鬣、须等细部刻画的虚灵的笔触,这种笔触似写意国画的皴、擦、点、染,而非钩勒的线条,产生的是立体的效果。这当然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画家功底。 气息为古,手法以新,画功其表,识见其里,内涵深具,耐得品嚼。此二十四字差可囊括先生图形印艺术的概貌。 艺术品位和文化积淀 一、古文字学研究——以学养印。 在前文论述先生篆刻艺术的风格特色时,曾论及先生的篆刻艺术有建立在古文字书法基础上的创作特色,这是从艺术的角度而言。这一章节,是从学术角度论述先生的古文字学研究对其印学的滋养。 先生的古文字研究肇始于七十年代初,特殊的遭际和超人的悟性,使先生在这门高深无人问津的学问里取得了卓著的成就,破释了上千个古文字形,发现了上百条古文字学规律,在六、七年的时间里,写出了《古文字形发微》《古文字学新论》《文字源流浅说》《说文部首铨释》四部专著,共一百余万言。这些深厚的学养反过来推进了先生的书法创作,同样也滋养了他的篆刻创作。以学养印大体上分为三种情况: (一)考释古文字学为内容的印文和边款“夏光”
(二)抒发古文字研究感受的印文和边款 “有形而后知之”
以上印作均常钤于先生的古文字书法作品,用如点睛。 (三)慧眼独具的古文字印文 “黄胄”
上举七例古代文字印文均是先生考释的成果,用于印文无有先例。*所附考释文字均节录于《文字源流浅说》。先生古文字之学滋于篆刻,特重用字之确,兼重印文内容学识境界。这与不明文字流变,不辨篆文正误之治印者,其别不啻霄壤。(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