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笔能追万古魂【之四】(韩祖伦·上海)

 关东老圃 2014-07-31

铁笔能追万古魂【之四】(韩祖伦·上海)

(2013-07-18 16:21:01)
转载
标签:

365

文化

分类: 《忆大康》文摘

铁笔能追万古魂【之四】(韩祖伦·上海)


铁笔能追万古魂

——康殷先生篆刻艺术试论  韩祖伦·上海 

 

 

(三) 刀法与线条。康殷先生的篆书之所以卓然名家,是因为他对篆书的笔法作过深入的研究,他在《学篆琐言》里总结篆书的笔法为笔的正侧锋并用,宛转自如。运笔的灵活性,一部分取决于执笔法的管随指转。运笔时裹锋则圆厚,锋散则轻薄。又说:一笔之中,笔锋有种种游走、转动,在收笔时又往往拧绞、回转笔锋来收笔。现在将这种笔法移之于篆刻,便是以铁笔表达出这游走、拧、绞的特征和裹锋圆厚的效果。如果对先生的金文代表印作如风物长宜放眼量人间正道是沧桑书剑同法大泽龙蛇等的刀法作细细的玩味,可以看出先生的刀法以冲为主,冲切并用,极其灵活地在线条间游走,将绞、拧、裹锋、卷毫、八角垂芒等笔法特征淋漓尽致地示现在石上,真可谓游刃恢恢任所求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印稿》自序中记载的偶然兴至率尔操觚,常以毳锥代刀草草见意。这表明先生还能以锥刻印,推想所出作品当另有意味。检视《印稿》,老不鬻艺

铁笔能追万古魂【之四】(韩祖伦·上海)

(图四十)、
人厌其真迹不逮意等印,痕迹依稀,但确不如刀痕爽爽有神,聊备一格。由此又可推绎先生一些印面的虚部处理手段,如仿封泥样式的沙丘野老

铁笔能追万古魂【之四】(韩祖伦·上海)

(图四十一)和气息相近的
神飞太古六千年

铁笔能追万古魂【之四】(韩祖伦·上海)

(图四十二),虽然看不出
的非刀法痕迹,但对照吴昌硕刀拙而锋锐,貌古而神虚,学封泥当守此两语的精论,可知先生刀法于冲切之外,披、削、刮、擦亦无施不可。

总之,遵循艺术规律,又能结合个人特色通会;植根传统,又不为传统所囿而自出机杼,这便是先生印艺表现手法的基本立足点。明乎此,则善自处矣匹夫之美边款中语)。

一、守虚抱朴,濯古来新的图形印艺术。

图形印是先生印艺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与其文字印一样,先生的图形印艺术也是渊源有自,积蓄富厚,自有其艺术特色和价值。

先生对图形印的寓目起于五十年代后期,和辍辑《印典》同步。大量精品印拓的玩味品鉴,使先生的识见眼界高超不俗,画家的根基,也为他涉足此道提供了先决条件。篆刻艺术在先生诸学问艺事中既为余事,图形印的创作更不可能投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就数量来说这部分的创作不是太多,然而窥豹一斑仍不难看出这些列于《印稿》中的作品远绍先秦两汉古制的基点。印作以其形式约可分为三类:  图案装饰画印类:鱼龙曼衍

铁笔能追万古魂【之四】(韩祖伦·上海)

(图四十三),战国画印式,略有图案味。
羊首战国画印式,典型图案画。三灵、白虎仿汉之作,典型装饰画印。

写实画印类:

铁笔能追万古魂【之四】(韩祖伦·上海)

(图四十四),写实画,兼具战国两汉法。
射天狼

铁笔能追万古魂【之四】(韩祖伦·上海)

(图四十五),写实画,战国法中出新意。

铁笔能追万古魂【之四】(韩祖伦·上海)

(图四十六),典型写实画,出己意而具战国两汉神韵。

写实装饰兼具类:

铁笔能追万古魂【之四】(韩祖伦·上海)

(图四十七),战国画印式,装饰画构图以写实手法出之。

从审美上说,先生的图形印崇尚的是守虚抱朴,即含蓄凝炼的艺术效果,他在《古图形玺印汇》的前言中说:有些古玺印,除了古代匠师的卓越技巧之外,也还有一部分是造化之功。因为那些古印在土中埋藏了两千年,饱经侵蚀、变化,变得敛尽锋芒恰到好处,出现了醇厚朴拙、雍容静穆、气象万千的效果。神妙之处,可意会不可言传。细看他的代表作射天狼图形印,便是力追这种造化之功:人物和马的外形、神态,除了轮廓外,只残留了马眼、人腿和身等几处依稀若无的点、线痕迹,宛如尚未蚀尽的笔道孑遗,让人生出无穷的联想。 图形印的追求效果也有相似之处。这和当代创作的图形印只重造型上的新颖而忽视线条的虚灵,在气息上拉开了距离。

康殷先生图形印的创作特色是濯古来新。表现最显著的是对图形印立体效果的实践。他在研究古图形印中发现,用古印钤出的封泥恰似一件半立体的浮雕,印面宛似压制浮雕的母范,在凹下去的底部有精细的花纹,但这种印面钤在平面的纸上却只能得到一个轮廓。他主张最好的图形印拓应是一为印面钤出的图形,一为印面压出的封泥拓成的拓片,一正一反配合参照才能充分看出古图形印的精妙。在他自己的创作中,他把这种理想合二为一进行了实践,图形印和图形印既有生动虚灵的外形,又有精细入微表达出肌腱、骨骼、爪、眼、耳廓、鬣、须等细部刻画的虚灵的笔触,这种笔触似写意国画的皴、擦、点、染,而非钩勒的线条,产生的是立体的效果。这当然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画家功底。

气息为古,手法以新,画功其表,识见其里,内涵深具,耐得品嚼。此二十四字差可囊括先生图形印艺术的概貌。

艺术品位和文化积淀

一、古文字学研究——以学养印。

在前文论述先生篆刻艺术的风格特色时,曾论及先生的篆刻艺术有建立在古文字书法基础上的创作特色,这是从艺术的角度而言。这一章节,是从学术角度论述先生的古文字学研究对其印学的滋养。

先生的古文字研究肇始于七十年代初,特殊的遭际和超人的悟性,使先生在这门高深无人问津的学问里取得了卓著的成就,破释了上千个古文字形,发现了上百条古文字学规律,在六、七年的时间里,写出了《古文字形发微》《古文字学新论》《文字源流浅说》《说文部首铨释》四部专著,共一百余万言。这些深厚的学养反过来推进了先生的书法创作,同样也滋养了他的篆刻创作。以学养印大体上分为三种情况:

(一)考释古文字学为内容的印文和边款夏光

铁笔能追万古魂【之四】(韩祖伦·上海)

(图十六),边款:
殷甲文之(),予考即夏后氏华夏之夏本字,而秦公殷之()、墙盘之()皆此文之少伪耳。讯道

铁笔能追万古魂【之四】(韩祖伦·上海)

(图二十三),边款:
散盘(即散氏盘)之执()字为学者揣测百余年而未识之。予偶然考得即甲文中()之伪文,不过身、首、手诸形散乱而已,亦即周金文中习见之执()也,本不难知,因取入印焉。 我以我血荐轩辕

铁笔能追万古魂【之四】(韩祖伦·上海)

(图十四),边款:
郭老考()()为天鼋,亦即轩辕也,姑从之,予另有说。 以上三例是直接以考释古文字为创作内容的,篆刻艺术为表,学术内涵为里,非一般印作可与颉颃。

(二)抒发古文字研究感受的印文和边款 有形而后知之

铁笔能追万古魂【之四】(韩祖伦·上海)

(图三十),印跋:
管子云(有形而后知之,非圣也)。予释古文必确得其形,而后敢测其意,形之不知,意将焉生?借古人一言以明其事。 一字千年得

铁笔能追万古魂【之四】(韩祖伦·上海)

(图四十八),边款:
一字千年得,一吟一泪流,古诗人叹吟咏之苦也。而治古文字者自汉以来两千年矣,解其一字岂易言哉。 礼失而求诸野

铁笔能追万古魂【之四】(韩祖伦·上海)

(图四十九),印跋:
刘子骏让太常博士书云夫礼失求之于野。又后汉朱浮亦云中国礼失,求之于野、盖古语也。予治古文字学颇有此感,故作一玺以记之。此段文字与先生研究古文字的境遇、经历、实况相印证,感受颇深。 神飞太占六千年(图四十二),边款为自作七律一首: 北风吹雪撼茅檐,独就青灯悟字禅。犀照黄泉三百丈,神飞太古四千年。先王有道惟诛戮,智士欺人拜圣贤。幸是残文传信史,苍生碧血沃中原。这是记述艰难困境中研究古文字的实况和心得,先王有道惟诛戮苍生碧血沃中原两句印证于 残文信史,符合殷商史实,深具灼见。 不识斯冰

铁笔能追万古魂【之四】(韩祖伦·上海)

(图五十),边款:
钱十兰以大言(斯冰以下,直至小生)为清人所哂。予取法殷周,自不识彼秦相,无论唐人。窃笑钱氏眼浅而言小也,予言虽大而非欺世者。此印及款借钱坫习篆取法之低而反衬习篆须取法乎上的识见。

以上印作均常钤于先生的古文字书法作品,用如点睛。

(三)慧眼独具的古文字印文

黄胄

铁笔能追万古魂【之四】(韩祖伦·上海)

(图五十一),
()象人头上戴盔,露目于外之状。 向老逢辰

铁笔能追万古魂【之四】(韩祖伦·上海)

(图十三),
()象蜷曲胴体的农田害虫,加一示地,表示此虫深藏地下。 蜗庐

铁笔能追万古魂【之四】(韩祖伦·上海)

(图五十二),
()即蜗牛形,头上有触角,背负螺旋纹甲壳,有尾拖在后面,其状维肖。()即屋舍的侧视图,与为同一字,由音推之,殆即的初文。 何瀛

铁笔能追万古魂【之四】(韩祖伦·上海)

(图五十三),()象有翅、六足,细腰,大腹,尾有针的昆虫形。《诗·小雅》螟蛉有子,螺蠃负之的蠃字初文。蠃作为声符,转化为蠃省声。
不自弃

铁笔能追万古魂【之四】(韩祖伦·上海)

(图五十四),
()象双手捧箕弃儿状,其亦声符。 野狐

铁笔能追万古魂【之四】(韩祖伦·上海)

(图五十五),
()象大耳,细吻,大尾兽,即狐形的简化。 我以我血荐轩辕(图十四),()是鹿、野牛之类双角食草兽畜的代表形卧在草窝里的情景,字意即指那垫在身下的草,相当于现在的垫字。

上举七例古代文字印文均是先生考释的成果,用于印文无有先例。*所附考释文字均节录于《文字源流浅说》。先生古文字之学滋于篆刻,特重用字之确,兼重印文内容学识境界。这与不明文字流变,不辨篆文正误之治印者,其别不啻霄壤。(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