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拓展阅读广度,精读挖掘阅读深度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量之大令人慨叹,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方法,一定会在困难面前气馁。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静心思索,寻找正确科学的阅读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手段。
阅读的方法五花八门,总结一下,不外乎两种基本模式:浏览和精读。
我认为,浏览可以拓展阅读的广度,而精读可以挖掘阅读的深度。
浏览:大致地看一下;泛泛地阅读。
所谓大致地看,是指对专业以外的绝大多数书籍,多采用的一种阅读方法。这是一种随便翻翻的读书法,宛如游公园似的,看似无益,其实能够广见博闻,获益非浅。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看看序目,或读几页内容。在博客上,看一个新结识博友的博客,就可以先用浏览的方法对博友的家园作概括的了解。浏览一个登山爱好者的博客,即使你是一个浪漫的文学爱好者,也会被他的勇敢顽强坚毅所感动,甚至也能在他的家园获得许多野外生存的常识。一次,作家萧红穿着红上衣咖啡色格子裙来鲁迅家,鲁迅说红色和咖啡色搭配显得混浊,应该和红裙或黑裙搭配才和谐。萧红很惊奇,原来鲁迅是浏览了有关美学书籍而获得的这些知识。
泛泛地阅读就是博览群书,鲁迅先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既要看专业书,也要看专业以外的书;看一家的书,也要博采众长;读中国的好书,也要读外国的好书;读时下流行的时髦书,更要多浏览科学书籍。哪怕是和自己的见解风格不同的书,也是值得一读的,“知已知彼”嘛。你是一个笔法细腻敏感的人,虽然你不会改变自己的风格,但你完全可以去欣赏一个笔法犀利而粗犷的写手。含蓄和坦率都是一种美。
略读也属于浏览的一种,就是遇到疑难问题时跳过去读的方法,许多时候看书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等多久都不会懂的,但是跳过去,向前阅读,有时就会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相信朋友们已经用过这个方法阅读了,其实这种方法很早就有人采用了,《三国志》中记载诸葛亮读书是“观其大略”,陶渊明是“好读书,不求甚解”。略读跳读不同于随意的浏览,而是有目的的阅读方法,是先从大处着眼,再从小处入手的方法。最近我在读巴尔扎克的《欧也妮
葛朗台》的时候,就跳过了许多章节,只重点精读了《家庭的苦难》这一章。前面的部分,只记得葛朗台家的木制楼梯坏了,自己用锤子锯子在鼓捣,因为吝啬请工匠的几个小钱儿。后面只记得欧也妮的堂兄发财归来,却和一个贵族小姐结婚了,为了钱财和地位负了欧也妮,后来得知真情,悔得要死的这些个情节。把握住了葛朗台吝啬的性格特点,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的主题,可能算是观其大略了吧。这部小说我累计用时四个小时左右,《家庭的苦难》一章就占去了二个多小时,跳读其他章节仅用了一个多小时。
精读:仔细深入地阅读。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读书学习一定要动脑子思考,对一个学术性的问题,不能马马虎虎,以一知半解为满足,而要经常琢磨、推敲,反复对照、比较。多问,多查,多分析。
自己专业方面或喜爱的书,要精读。在书上做记号、加眉批,把有价值的材料记录下来,以便随时应用。
我喜欢反复阅读自己喜爱的名著,因为明白它是经受了岁月的洗礼,它的价值是肯定的。许多经典的名著,因为太喜爱了就把它买下来收藏。我常想可能只有好书的品味是可以珍藏的幸福吧,什么时候想它了,就拿出来品味一番享受曾经的幸福的感觉。
摘抄精彩的片段,直到现在为止,我依然保留着这个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把那些引起思想和感情共鸣的语句段落抄下来,以后可以经常赏读品味。积累精华,可以厚积薄发。
写心得体会,帮自己抓重点,加深对书籍的理解。
当然,许多时候浏览和精读往往是结合起来综合运用的,阅读的方法是灵活机动的,没有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