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乐善好施,往往更快乐更健康

 自问心如何 2014-07-31

  4月20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举行的“情系玉树   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展示了中华儿女帮困济难的炽热情怀。社会心理学家说,中外有关调查显示,热衷慈善、乐献爱心者,心理健康程度和心灵快乐指数均高于普通人,他们一般更健康更快乐。

  慈善的本质是生存互惠

  慈善是助人快乐,助人摆脱困厄,但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认为,慈善的本质是生存互惠。

  为什么许多人帮助非亲非故的人?最常见的回答是互惠——你帮助他人,就增加了得到他人帮助的可能性。

  西方一则谚语说:“你给我背上搔痒,我会给你搔痒。”互惠使人们更容易生存,生活得顺利,这使得互惠的利他主义在越来越广阔的范围内实行。互惠是群体的生活方式的特点。人都有强烈的归属群体的意愿,保持社会认同,这是源于人类进化的需要。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慈善活动中,无论助人者、受助者还是旁观者,都能从中体会一种和谐与愉悦的互爱感。

  助人者快乐放松自信

  生活中,为什么有人特别愿意做善事、帮助人?调查发现,他们这样做时心情特别好,情绪积极,自尊得到提升,他们是真心快乐。

  心理学家分析助人为乐的原因是:一是会改善个人情绪,使之良好,有效减轻自己的身心压力;二是助人的积极效果和身心压力的减轻,对自己的健康会有积极影响。这说明助人本身就蕴涵有内在的回报,强化了利他主义而防止了自私。

  即使助人者未能立即感到快乐,但长远而言,会收获做善事、助人的好处,诸如自信、自尊、提高自我认识,摆脱压力等。特别是年轻人会因做善事、助人,而从心里升腾起自豪感。

  助人能摆脱糟糕的心情

  通常,我们总认为,心情好的人才愿意助人,其实,许多心情糟糕者同样愿意向别人伸出援助之手。

  心理学家恰尔迪尼等人通过实验发现,那些正在为糟糕的考试成绩而闷闷不乐的学生,当他们走在校园里时,路遇一个人手中书本纸张突然撒落一地,他们会比平时更可能去帮助他。

  恰尔迪尼认为,这样做,是一种自我满足,可以给自己带来内心的回报,同时,看到和自己一样不走运的人,有助于抵消不良情绪。这也是有些处于内疚、悲伤或者其他消极心境者,却主动帮助别人,让自己感到被需要的原因。 慷慨助人,是一种使自己振奋的自我满足的方法。恰尔迪尼和他的同事认为,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助人行为最初是因物质回报而产生的,其后是社会性回报,最后才是自我回报。很多人乐善好施,愿意倾听别人的苦恼,喜欢帮助弱者,其中一个重要的心理原因就是这样做可以让自己心情更好,得到快乐和满足。

  助人者有积极心理特征

  一种关心人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的心理学,叫做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从关注人类的疾病和弱点转向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它认为乐善好施者有以下积极的心理特征。

  一是从关心人的积极的主观体验,关注人的幸福感、满意感、快乐感,对未来的生活态度乐观忠诚;二是心理特征积极,具有一定的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积极看待世界的方法、创造的勇气、积极的人际关系、审美体验、宽容和智慧灵性等;三是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包括一个人的社会性,作为公民的美德,利他行为,对待别人的宽容和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成为一个健康的家庭成员。积极状态的人不一定富有,但一定是幸福、快乐和乐观的。

  助人者寿命更长

  一个心理学研究表明,具有积极情绪的人,如助人者,比一般人更能忍受痛苦。如将手伸进冰冷的凉水中,普通人只能忍受60到90秒,但在积极情绪测量中最出色的人,得分最高的人,往往能忍受更长的时间。

  一个具有积极的情绪的人,寿命更长。心理学家赛利格曼测试了70个心脏病人,其中,17个被测试为“最悲观的病人”,后来,有16个没有经受住第二次心脏病发作而去世。而19个被测试为“最乐观的人”,后来只有一个人被第二次心脏病发作夺去生命。

  积极乐观是抵抗疾病的第一道防线。具有乐观性格的人很少得抑郁症,积极是一种爱,一种出色的心理素质和生活态度。即古人讲的“仁者寿”。

  把慈善习惯传承给孩子

  国外家庭会从小培养孩子这几方面习惯:

  善待动物。有时,父母或亲人会把在路边捡回来的一只流浪狗送给孩子作为小礼物,这不仅让孩子多了一个小伙伴,也让孩子有了一颗救助之心。数据显示,从小有小动物陪伴的孩子长大以后80%都会有爱护动物的意识,57%的孩子在为人处事方面相比于没养过动物的孩子更有亲和力。

  助邻敬老。如美国,社区服务十分完善。很多家庭会定期在离自家最近的社区服务站里做义工,维护社区环境,给社区里的老人买菜、读报、整理庭院。父母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会很乐意把孩子也带在身边。这样既可以拉近邻里间的距离,又能培养孩子帮助弱者尊敬老人的品德。

  捐赠衣物和玩具。孩子们会将自己曾经穿过的衣物和用过的玩具,在父母的指导下,捐给当地的慈善机构或慈善商店。一些父母会捐自己的物件,给孩子们做个榜样,并讲解捐赠流程,更多的则是把主动权留给孩子。这种方式能让孩子们清楚自己有多少“财物”和应该怎样有序管理。

  献血。家长会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血型和健康状况,消除孩子对献血的误解和恐惧,然后要选择一个正规安全的献血机构,帮孩子实现献血的愿望。

  组织慈善活动。家长在给孩子提出这样的建议后,孩子就要自主选择慈善活动的主题和形式。如在孩子生日的时候办一个小慈善派对,邀请朋友来参加之前,小主人会提前告知每人需带一份生日小礼物,这份小礼物将会在生日过后由小主人捐赠给慈善机构。也可以召集住在同一个街区的其他小朋友,在自己家花园里摆一个“跳蚤市场”,卖用过的二手货,用销售收益进行下一步捐赠。             凌 凌

  延伸阅读

  仁者寿:孔子养生观

  

  “仁者寿”,是孔子论养生的总纲。什么样的人是“仁者”?就是“仁爱”、“仁厚”、“仁义”的人。

  “仁者寿”出自《论语·雍也》。孔子是这样说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更对老年人谆谆告诫说:“……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这个“得”字不外逐名逐利,岁数越大,越应警惕。 

  韩愈对“仁”作了高度概括:“博爱之谓仁”(《进学解》)。仁者,就要有一片爱心,胸怀广阔,心理平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