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疗效观察

 杏林脉香 2014-07-31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疗效观察

慢性肾功能不全为多种慢性肾病发展到后期的严重肾实质性损害,目前内科保守治疗尚无特效药物,透析治疗虽然有较好效果,但价格昂贵,很难为多数患者接受,近3年来我们应用自拟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80例,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全部病人均为我院19986月~20016月期间住院病人,属于慢性肾功能不全第二期、第三期,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降低,尿素氮(BUN)升高(>9mmol/L),血肌酐(Cr>178μmol/L),水电解质失调,血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降低(<20mmol/L)。共140例,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80例,男48例,女32例,年龄1866岁,平均36.5岁;病程230年,平均9.6年;失代偿期52例,尿毒症期28例,原发病:慢性肾炎53例,慢性肾盂肾炎12例,糖尿病性肾病15例。对照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2071岁,平均34.8岁;病程2026年,平均8.1年;失代偿期36例,尿毒症期24例;原发病:慢性肾炎39例,慢性肾盂肾炎8例,糖尿病性肾病13例,两组资料对比差异无显著性。

2.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中药自拟方泻浊排毒汤(大黄15g,公英30g,当归12g,丹参20g,泽泻15g,冬瓜皮30g,丹皮10g,生甘草6g)浓煎200ml灌肠,每日1次,取右侧卧位,灌肠后静卧2h。对照组给予包醛氧化淀粉,每天3次,每次1包(5g),两组疗程均为30天,两组除本疗法外,均给予对症及支持治疗。治疗前和治疗期间12周观察记录症状及体征变化,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

3.结果

3.1疗效判断标准显效:症状减轻或消失,BUNCr下降≥30%;有效:症状减轻或消失BUNCr下降≥20%;无效:达不到有效标准者。

3.2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BUNCr变化见表2

1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对比(略)

2两组治疗前后化验指标对比(略)

4.讨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临床死亡率高,为内科常见的难治性疾病,根据祖国医学理论,一般把它归属于“癃闭”、“关格”等疾病范畴,其病机以湿浊内阻,瘀毒留滞为主,且此病病史较长,病久导致脾肾亏虚,肾虚无力化浊别清,水道不通,因此泻浊排毒汤以通下泻浊、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为治则。方中大黄泻下通便、祛瘀活血、清热解毒;现代药理研究[12]证实其有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肠道毒素的产生和吸收,降低血清BUNCr,改善患者氮质代谢作用;丹参、丹皮活血化瘀,改善肾脏微循环,增加肾脏血液灌注;公英清热解毒;泽泻、冬瓜皮利水排毒;诸药合用共达泻浊排毒之功,并且本方经灌肠给药,消除了中药口感不适而引起的胃肠不良刺激,易于患者接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