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职业的对比

 wps0321 2014-07-31

职业的对比

许 锋

我第一个职业是技术员。到了工厂我才知道技术员是要下车间到班组的,和工人穿一样的工作服,戴一样的手套,干一样的活儿。

我母亲第一个职业是农民。农家出身,上了几年学,父亲供不起了,辍学回家专职务农。种地、拉车,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过。因为那个年代种地要上山,她就天天拉着架子车往山上爬,跟纤夫没什么两样。

我第二个职业是记者。那时记者少,还算风光——还出了书,到大学办讲座,卖书,所到之处,人头簇拥,俨然草根当了明星。

母亲第二个职业是养猪、种菜。养了好多头猪,种了很大的菜园。老天爷开眼,什么灾害都没有,连年风调雨顺。母亲在这方面是行家,所以猪长得肥,菜长得好,养猪、种菜除了满足自家用,还“出口”外销,那时我们家的小日子过得很不错。

我第三个职业是中层干部。绩效好的月份,薪水可顶母亲半年工资。整日里飞来飞去,让很多人羡慕。

这时母亲的职业是医院制剂室工人。不管春夏秋冬,一年四季脚都泡在水里,身体都藏在蒸汽里,人憋得喘不过气。我去过母亲的工作现场,冬天还好,夏天屋子里真的透不过气,她还有些胖,再经过一天的熏蒸,快闭过气去。

行文至此,我突然想起来,母亲的经历没有这样简单,在东北时,她还酿过酒。酒厂是部队的“三产”,安排了很多军属就业。她还当过售货员,糖酒副食商店也是部队的“三产”,就在军营大门口,母亲卖烟酒糖茶副食百货。

母亲一个工作一个工作挨得很近,没断过档。劳累一生。

退休后,母亲老说腿疼,有一阵子,疼得不能上楼下楼。用了很多办法,吃了很多药,但还是不管用。母亲说那是年轻时劳累而落下的病。年轻时透支了身体,老了就得加倍偿还。

是这个理儿。

比较之后——母亲的职业是为生存计,没有选择;我的职业是为发展计,有选择。为生存,吃苦耐劳在所不惜;为发展,偶尔会挑肥拣瘦。但方向都正确,没走弯路,邪路,不归路。

职业,先是一种过活,再是一种事业。要能过活,才谈事业。穷困潦倒者不是能耐有问题,是心态使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