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恋栖霞寺

 吾人素月 2014-07-31

栖霞寺的午后,还是这么安逸。
     
懒懒的斜靠在木制圆柱旁。早餐会留下一些面食糕点,揉成细粒洒进放生池,惊动了午休中的半池锦鲤。为何私人花园多以养锦鲤为点缀?今日方明,想是锦鲤的鳍、尾随鱼身在水中游弋之时有飘逸之姿,随波逐流却又不显浮躁,观之越久,心中愁丝也能梳展许多。抽刀断水,举杯消愁,不若闲来观几尊锦鲤为佳。
     
世间万物,皆有灵性。
      
以前曾听拳术前辈说过,不仅要学猫扑鼠,更得学着猫休息,常看看猫闲卧的神情——猫科动物在平时,绝不会是整天剑拔弩张的状态。看着慵懒,可懒得却让人心痒。本人对于动物并没有太大的情感,属于不喜不厌的那种,但是对猫这种动物则异于寻常的喜爱!莫名其妙的喜爱,往往是最真实的感觉。总计划着以后有了家,非得养只猫不可。下班能抱抱它,已是知足。
     
恰巧最近在寺里常看见几只白猫,喜欢在观音殿后门的石梯上晒太阳,偶尔也会相互戏耍,大猫卷卧,小猫依偎在大猫肚上,小脑袋随着大猫的呼吸上下微浮,细小的胡须微抖,不知梦里又捉了几只鱼?对于这些猫儿,僧人自然不会去驱赶,寺院里也没有半点腥味可诱惑它们,我只好理解成猫妈带着儿女们来散步:听一听僧侣们梵唱着弥陀经,望一望晚霞又是如何能栖落至(七星)普陀山内?小猫们它们有心事嚒,我不知,只望其眼神安详,看不透有半点戒心。我是否走近,它们都不会太在意,少了寺外老猫们的油滑,闻到了生灵体内最原始的真情。但凡看着它们悠闲的姿态,脊椎很自然的隆成让人着迷的弧线——卧姿更甚!宛如天然而成。北斗七星连成勺状的幅度,也是这样自然柔和嚒?柔和的东西,往往不会耀眼,却会让大部分人神往:海天一线的渔火、景德镇的镂花、白玉观音的玉净瓶,还有猫儿们的脊柱······把心安下,当下竟有这样的景致!为何以前总是幻想着车站的另一头呢。
     
可惜我不懂猫语,不然中午真期望邀请猫儿过来晒晒太阳。石梯还有寒气,而放生池的木制长凳、圆柱则性温中和,还能以最佳的姿势享受午后,光辉能照得人心情敞亮!峨眉山的金顶霞光,使得普贤菩萨的金身庄严无比,惹得香客争先拜念!至于阳光,我这也有。晒着太阳,想象着向日葵的美好,如果不会产葵瓜子,倒真能做个植物界的闲散客,每日的任务,只是享受阳光。该凋谢的时候,安静的把花盘垂下,散落的花瓣,自有她们的福气······

       说到阳光,就不能不提阳光的装饰物——银杏树。桂林地区并没有大范围种植枫树,通红的枫叶并不太多见,银杏树却成了秋冬之际的主角。其树树身笔直,大树枝依树干错落有致的向上、向外生长,枝干交接点成大弧形,配上金黄色的树叶,远观可视为黄金伞。人立于下,仰头望去,会产生出一积极向上的心态!一旦入了深秋,街道成了金黄色的世界——我向往桂林的老街,而今只能算做是一种奢侈。
       
栖霞寺也有种植银杏树,数量不多却恰到好处,大雄宝殿外有一棵,挂满了许愿带,秋风往往一笔带过,留给游人的便是鲜红与金黄色交织而成的泼墨画。丰收的喜悦,寺院里竟也能体会得到。而放生池旁也有两株,景致却完全不同:叶子不是太浓密,颜色黄绿不齐的,摄影爱好者多是不会选择这样的素材——反而给了它一种不完美的缺陷,让阳光来渗透,来补充遗失掉的优点。为何要用来修饰光辉?因为树叶已把光线切换成星星点点的光沫,三三两两的点在人的皮肤上,没有穿透感、炙热感,只有一种暖洋洋的滋味。伸一伸懒腰,好像身体内外的骨骼筋络都完美地融入进了这温暖的氛围。这时,嘴角总会不经的挂上淡淡的微笑,一种类似由衷地感叹生命美好的神态,望着那些呈扇状的叶子,一片片安然地挂在枝头,风一吹,只把小扇摇。
     
在这之前,我是从不会发呆的。
      
景区里的工作,和外面的社会似是而非,公园又好像是寺庙与社会的一个缓冲点,原来青山绿水只是一墙之隔。周末的热闹反衬了平日的幽静,这份幽静,没有添加任何色彩,她只会淡淡的容纳一切颜色,你方唱罢、我方唱,留下的仅仅还是原来的初衷,不增不减。在这,能看到各式各样十方来客;在这,更能察觉到那份原来的初衷。晨钟暮鼓、灯红酒绿,到底是什么在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