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起底12金泰债:祸起联保 未来或申请破产保护

 zzyc 2014-07-31

  国内首例违约的中小企业私募债“12金泰债”,揭开了私募债兑付危机的冰山一角。记者实地调查后发现,这一兑付危机并非源自公司经营不善,而是来自于公司参与的多重联保互保(隐性负债问题,难以摸清)。由于牵涉的公司面广,地方政府曾一度介入其中。

  未来金泰科技将如何化解债券违约危局?事件背后的多重利益方各持己见。知情人士透露,作为金泰科技主要债权人的政府和银行,可能更希望公司走破产保护程序。

 

  近日,国内首例违约的中小企业私募债——“12金泰债”被推上风口浪尖。

  “12金泰债”包括两只产品,即“12金泰01”、“12金泰02”(以下统称为“12金泰债”),由湖州金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泰科技”)于2012年7月10日发行,承销商为浙商证券。两年后,即2014年7月10日,“12金泰债”未能按时足额偿付本金及利息(合计3300万元),成为债券市场首单实质性违约的私募债。

  7月21日,《投资者报》记者赶赴这一事件的漩涡中心——位于浙江省湖州的金泰科技进行实地采访。多方调查后记者发现,该债券背后的各方利益纠葛极为复杂。

  “实际上,金泰科技的危机并非本身经营不善,主要原因源于与大量关联公司和非关联公司进行的联保互保,源头则是浙江茂兴化纤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茂兴化纤’)重组失败导致的一系列连锁反应。”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

  此外,记者从其他相关方了解到,在“12金泰债”事件前后,当地政府均有介入,浙商证券曾表示“为金泰科技发行私募债主要是当地政府给予的压力”。而当前各方争议的焦点集中在债务于何时偿付以及相关中介机构是否涉嫌信息披露违规。

  据悉,“12金泰债”两只产品的持有机构包括浙江汉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浙江金海棠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方国际集团天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方投资公司”)、国联证券、浙商期货等。其中浙商期货为浙商证券的全资子公司,目前持仓650万元。

  “目前金泰科技运营基本步入正轨,正积极同债权人商讨解决方案。”金泰科技董事长助理赵小姐和金泰科技的一位员工石小姐告诉记者,虽然出现债务违约,但是金泰科技的运营状况一切正常。

  记者随后就“12金泰债”相关问题致电金泰科技原实际控制人潘建华,他向记者表示“目前不方便接受采访。”据爆料人提供的信息,目前金泰科技的实际控制人或已发生变更。2013年 10月,金泰科技债务危机爆发后,公司第二大股东中节能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节能”)与其他PE组成的管理委员会事实上代替潘建华接管了公司。

  未来金泰科技将如何化解债券违约危局?事件背后的多重利益方各持己见。知情人士对《投资者报》记者透露,作为金泰科技的PE股东方和主要债权人——政府和银行,可能更希望公司走破产保护程序。

  祸起联保互保

  根据公司官网介绍,金泰科技是一家以金属及非金属材料表面处理技术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汽车零部件、塑胶制品、铝合金轮毂电镀、塑料电镀、五金电镀等。其曾拟于2009年向证监会申请IPO并在深圳中小板上市,但并未成行。

  前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金泰科技的危机主要源于联保互保。源头则是茂兴化纤重组失败。当地政府介入也是由于事件的牵涉面太广。

  对于茂兴化纤重组失败的前因后果,一位爆料人给《投资者报》记者发来的资料显示,2012年湖州市金融监管部门曾在专题交流会上流出一份名为《关于企业资金链断裂情况的分析》的文件。该文件显示,茂兴化纤成立于2007年11月,总投资2500万美元。不过茂兴化纤筹建期间主要依靠信贷资金和民间借贷,由于财务成本居高不下,利润无法覆盖高额利息,茂兴化纤于2012年2月28日停产。(茂兴化纤事件的来龙去脉如何?)同时,湖州锡昌数控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锡昌数控”)、金泰科技、新耀华不锈钢管有限公司为茂兴化纤的联保互保单位,茂兴化纤的资金链断裂导致了一系列连锁的担保责任追溯及银行压贷问题,使得上述企业也面临停产风险。

  其时,在潘建华麾下,不仅有金泰科技是茂兴化纤的联保互保单位,同时受他控制的泰金集团,也与当地企业湖州大宝经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宝经贸”)有贷款担保关系。

  锡昌数控和大宝经贸同属“锡昌系”,实际控制人均为丁林德,其中大宝经贸为锡昌数控的股东,占4%的股份。因受到茂兴化纤事件的影响,“锡昌系”旗下四家公司的担保责任追溯已经使该四家企业濒临停产停业的影响。

  由于泰金集团曾为大宝经贸在交通银行湖州分行和中信银行湖州分行的借款进行担保,因大宝经贸破产无力偿还,泰金集团于2012年3月共代大宝经贸偿还了4000万元的借款,而这部分资金也是由银行贷款而来的,该笔贷款由金泰科技和潘建华进行了担保。

  最后因为联保互保企业接连出现借款无法偿付的情况,导致金泰科技资金链出现问题,最终引发了“12金泰债”无法兑付的状况。

  地方政府深度介入

  由于茂兴化纤案引发的连锁反应涉及资金量巨大,在此过程中,当地政府开始积极介入,并在“12金泰债”的发行前后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前述知情人士透露,“金泰科技曾是当地的准IPO企业,为使金泰科技成功上市,当地政府多次参与其债务危机处理事宜,此次‘12金泰债’事件背后亦有当地政府的身影。”

  金泰科技在2012年7月发行私募债之前曾引入了多家PE入股,为了保证顺利引入PE资金,当地政府起了重要作用。2012年3月上旬,深圳富海银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金泰科技引入的PE之一,以下简称“富海银涛”)在对金泰科技尽职调查期间,查出茂兴化纤与金泰科技、泰金集团之间的互保关系,且查出茂兴化纤因资金链中断不具备担保资格。后经湖州市吴兴区环渚乡人民政府出具承诺函承诺“以位于该公司(金泰科技)南面的105亩土地作为担保,作为以后该公司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抵押物。”这才使得金泰科技成功引入多家PE。

  在金泰科技出现资金链问题后,当地政府曾为金泰科技代付2000万元借款(还给华夏银行),潘建华以持有的金泰科技600万股权作为质押。

  上述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直到金泰科技财务危机爆发,浙商证券项目工作人员在与金泰科技小股东、私募债券持有人的多次交涉和会议上,上到浙商证券副总裁、风控部门人员,下到项目经理都一直强调,‘当初接手该项目,为金泰科技发行私募债主要是当地政府给予的压力,作为政治任务承接下来的’。”

  此外,湖州市维护企业稳定防范金融风险领导小组曾于2012年4月16日召集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湖州银行、吴兴农村合作银行、南浔银行分管负责人和企业负责人召开了金泰科技、赫特金泰、泰金集团(均受潘建华控制)三家公司贷款结构调整商讨会。

  会议明确“金泰科技公司应确保正常经营生产,其名下已有的一笔招商银行1000万元的逾期贷款,公司及时筹措资金,于当月20日前偿还,在此基础上,请招商银行继续与省分行加强沟通,在月底前给予金泰科技1000万元的信贷规模支持;并请各相关银行维持金泰科技、赫特金泰和泰金集团现有贷款规模,不抽贷、不压贷,相关贷款到期周转,可使用市应急周转资金。市金融办会商市财政局对该公司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地方政府对于金泰科技的扶持,由此可见一斑。

  浙商证券涉嫌隐瞒实情

  纵观“12金泰债”事件,除了“12金泰债”违约不能按时兑付,更令债权人愤慨的是,相关中介机构的信息披露极不到位。前述爆料人向记者表示:“相关中介机构涉嫌隐瞒重要信息,构成欺诈销售”。此外,金泰科技也对债券承销商浙商证券的工作表达了不满。

  爆料人为记者列举了几个中介机构涉嫌隐瞒重要信息的例证。

  其一,“12金泰债”发行后,后续发生银行贷款逾期、银监会通报等情况,浙商证券项目工作人员对此知悉,却未将信息披露给对债券持有人。

  其二,“12金泰债”发债后半年内,浙商证券工作人员施坚、陆敏、周亮、华佳等曾多次去金泰科技调查,潘建华、公司原董秘赵某和原财务总监茹某接待,金泰科技对外担保等或有负债的严重情况上述人员均知悉,但直到2014年3月尚未披露和通报给债券持有人。

  其三,2012年12月浙商银行将战略投资者打入金泰科技账户的3600万元投资款在贷款周转过程中抽贷。浙商证券的工作人员施坚曾去浙商银行了解详情,浙商银行行长证实此事,但浙商证券未对债券持有人及时披露和通报。

  上述这些情况债券持有人直到2014年3月才知悉。

  对于以上情况,浙商证券“12金泰债”对外信息披露的临时负责人戴翔告诉记者:“金泰科技私募债是当地政府推荐的项目,我们当时去银行和企业做调查的时候并没有发现目前投资人反映的这些情况,这些情况我们也是事后从投资人处了解到的,但对于其真实性我们还要等相关监管部门的回复。”

  此外,据记者得到的一份潘建华的个人信用报告显示,潘建华的个人信用报告在发债期间和发债前已经被多次调档查询,查询人绝大部分为银行,包括“湖州市商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杭州分行”、“浙江吴兴农村合作银行”、“浙商银行湖州分行”、“中国农业银行湖州吴兴支行”、“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南京分行”等,查询的原因多为“贷后管理”、“担保资格审查”、“贷款审批”。对于上述情况,一位债权人王宁(化名)表示:”浙商证券并没有告诉债权人类似情况。”

  王宁向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潘建华实际控制的金泰科技、赫特金泰、泰金集团三家公司发生在发债前和发债期间的或有负债平移(例如替茂兴化纤、大宝经贸等其他企业担保,债务人无力偿还时平移到担保方的债务)大部分是通过泰金集团偿还,而平移后则由金泰科技和赫特金泰及潘建华等担保,由于泰金集团无偿付能力,最终平移给了金泰科技。

  王宁向记者表示:“根据金泰科技PE股东富海银涛董事长武捷思于今年4月13日召集私募债券持有人召开的情况通报会(浙商期货代表也参加了该会议)上公开提供的材料,潘建华从2008年就开始财务造假,至发债之前,虚构收入和利润3000万元以上。”

  除了承销商,负责审计的天健会计师事务所也被债权人质疑未尽责。对此,王宁向记者表示:“我们后来获知的很多关键信息在天健的审计报告中并未体现,我们也在考虑追究天健的责任”。

  此外,当地银行也牵涉其中,另一知情人士庄先生向记者表示:“浙商证券曾告诉我们金泰科技提供的贷款卡上当时并没有联保互保的信息,按照央行的规定,这些信息是必须录入的,这很可能是当地银行有意为之,背后的水太深了。

  金泰科技或申请破产保护

  由于相关债权人认为中介机构的不作为导致他们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买入,因此,涉事各方对偿债方式分歧较大,目前恐已成僵局。

  记者从一位私募债债权人李伟(化名)处了解到,在“12金泰债”违约前,金泰科技目前的股东方曾提出分期偿付的方案,具体为从2015年开始偿付本息,分四年偿付,每年偿付本金的1/4,利息按原先约定的利率执行。不过由于时间太长且没有担保,上述方案并没有被相关债权人接受。

  此外,债权人曾尝试找第三方来接盘。前述知情人庄先生告诉记者,“在今年3月份发现金泰科技不能兑付时,浙商证券曾尝试找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作为第三方接受相关债权人债权,不过后来由于条件没谈拢导致没有下文。后相关债权人曾主动找第三方接手,不过由于找到的第三方公司要求预先提供一定数额的保证金而作罢。”

  不过,由于债权人之一北方投资公司具备国资背景,此次“12金泰债”违约涉及国有资产流失,一位接近北方投资公司的人士向记者表示,“如果此事得不到妥善解决,北方投资公司的法务部门将介入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虽然目前没有能力偿付债务,但金泰科技目前的运营状况开始转好。记者从公司董秘赵小姐和员工石小姐处了解到,金泰科技前些年确实由于资金链问题导致企业运营受到影响,不过目前公司运营在慢慢好转。

  另外,记者从“12金泰债”的债权人李伟处了解到的信息也印证了这一点。李伟向记者表示:“目前已接手的PE方给我们传达的信息是企业目前正常运营没有问题,按照目前运营状况,未来金泰科技是有能力偿付的。”实际上,目前金泰科技的实际控制人已发生变更。李伟表示“中节能与其他PE组成的管理委员会事实上代管了公司。”

  未来金泰科技将何去何从?“私募债的债权人不希望金泰科技走破产清算。如果破产清算,债权人得到的补偿将极其有限。目前金泰科技的股东方富海银涛的董事长武捷思非常擅长企业破产重组,如果没有可行的解决方案,未来不排除走破产重组的程序。”庄先生向记者表示,“不过,由于超过2/3无抵押物的债权人为当地政府和银行,因此,主动权并不在私募债的债权人手里。综合金泰科技目前的运营状况,金泰科技PE股东方和当地政府及银行对金泰科技进行破产保护的可能性更大。

  所谓破产清算,就是清算资产,关门还债。而破产保护则类似于发生交通事故时的“安全气囊”,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在破产保护期间,债权人不得强制要求还债,债务人仍可照常运营。

(  破产和破产保护在法律上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主要区别是能否继续运营。宣布破产的公司全部业务必须立即完全停止,由破产财产托管人来“清理”(拍卖)公司资产,所得资金用来偿还公司债务,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当公司临近“山穷水尽”时,也可以申请破产保护,继续运营,迅速重组,以实现“柳暗花明”,起死回生,避免陷入破产解散的境地。

http://www.chinaacc.com/new/635_649_/2009_9_7_su057617372417990023182.shtml    )

 

 令人关注的是,在金泰科技财务危机暴露前,浙商期货曾于去年3月份将其持有的650万元规模的“12金泰01”通过上交所转让平台出售给另一家券商——国联证券(注:浙商期货卖出之前共持有1300万元的“12金泰债”)。而据接近国联证券的人士向记者表示,“国联证券总裁和浙商证券总裁是同学关系”。

  记者联系浙商证券负责“12金泰债”的项目负责人张晖,张晖对记者表示“目前公司正在商讨解决方案,详细信息还不方便透露。”

  中小企业私募债迎兑付高峰

  事实上,“12金泰债”的违约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以其为代表的中小企业私募债正陷入集体兑付风波。

  2012年5月22日,沪深交易所双双发布了《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业务试点办法》(以下简称“《试点办法》”) ,被冠以“中国版垃圾债”的中小企业私募债正式推出。根据私募债常见的2年期限,2012年首批发行的私募债即将陆续到期,第一波兑付高峰已到来。

  随着兑付高峰的来临,各种兑付危机也相继浮现。3月以来相继出现“13中森债”兑付风波、“12华特斯”的兑付前景未明、“13华通路桥CP001 ”现兑付危机等报道,而一直未见诸报端的”12金泰债”却成为了首例中小企业私募债违约案例。7月21日晚,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债登”)发布公告称,即日起暂停对“12金泰01”和“12金泰02”这两只债券的估值。中债登表示,鉴于中小企业私募债信息披露不透明且发行人的财务及评级等信息均无法从公开渠道获取,已经无法掌握该事件的最新进展,故暂停对两只债券的估值。

  截至目前,“12金泰债”成为中小企业私募债市场唯一发生实质性违约的案例。今年4月份“13中森债”曾出现兑付风波,后通过担保人中海信达向投资者履行了担保义务;3月以来的“12华特斯”发行人破产重组事件仍未出现转机,此前一直备受市场关注的华通路桥集团的短融券(13华通路桥CP001)本息兑付危机在7月23日下午出现转机,本息全部照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