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约七月七石塘等你来

 昵称EUTCM 2014-08-01

8月2日农历七月七),国家级非遗、七夕“乞巧”文化活化石、一年一度只此一家的“东方儿童节”——“小人节”闪亮登场!

石塘小人节是石塘、箬山一带,在七夕当日为16岁以下儿童向七娘妈祈愿的节日。

最初七夕是季节性的节日,西汉时牛郎织女爱情故事渗透其中,逐渐形成为以穿针乞巧、守夜祈愿为主要内容的民俗节日。北宋期间佛教中摩喉罗六岁出家成佛的故事融入其中,七夕节供奉摩喉罗偶像逐渐流行开来。南宋建都临安后,该习俗在南方得到扩布。后来,摩喉罗在佛教中的信仰光环逐渐退去,变成纯粹的玩偶,并被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人物形象所取代。石塘小人节主祭品——彩亭中的玩偶即从此发展而来。历史上,闽南民间称织女为七娘妈,认为她是小孩的保护神。七夕为七娘妈生日,家家户户都祭拜她。石塘、箬山先民从闽南迁入时,把这一习俗带入并延续至今。

现石塘小人节设彩亭、彩轿、祭七娘妈、祈愿儿童成长,表现了七夕节日内容的延续性。目前,该项目已成为第三批国遗扩展项目。

小人节祭祀仪式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持续到七月初七,每天清晨,点7支香,祭七女(姑)神。前六天不设供桌,直到七月初七清晨起来,在自家门口郑重地摆设香台供桌进行祭拜。祭拜由孩子长辈,大多是母亲主祭,燃香点烛,求拜心愿。香点尽时分全家再次揖拜,放鞭炮,最后把“纸亭”连同戏文人物一块焚化——献给七女神。

8月2日上午,石塘镇将在中国传统古村落里箬村的文化礼堂举办主题为“千年曙光 百年古风 情牵传统七夕 共享美丽非遗”的小人节活动。

活动流程:

1、7点—8点,在里箬、东山等村参观各家各户的祭拜仪式。

2、8点—8点半,参观里箬陈和隆旧宅及门口的非遗展览。

3、8点半—9点,在里箬村文化礼堂门口(陈和隆旧宅隔壁)举行大奏鼓表演。

4、9点—10点,在里箬村文化礼堂由专家讲解风土人情,大奏鼓艺人传授动作要领,学习、体验大奏鼓。

5、10点—11点,在陈和隆旧宅底楼,由陈祥来、梁财庆等非遗传人展示和教授海洋艺术手工、小人节彩亭泥人制作。

拜访“土豪”故宅——陈和隆旧宅,沐浴渔村古风

无论你是民俗研究者、古建筑爱好者,还是普通游客,当地人都会告诉你:到了石塘,不可不去箬山;到了箬山,不可不去里箬;到了里箬,不可不去参观陈和隆旧宅。

  这座始建于清末的宅院,正厅与前楼依山而建,后座为住宅,两座之间有一飞桥相通,总建筑面积约600多平方米。

古宅大门上,一副青石对联“旧德溯东湖俭勤世守,新支衍箬屿义礼家传”,反映了陈氏源于福建惠安东湖,发迹于温岭箬山的家族史。正厅东边是花园,旁有一座石砌炮台。清光绪副榜举人顾歧来箬山讲学时,曾作《陈氏小园记》,铭碑嵌于花园内。前楼底层的地下仓库,面海开有水门,涨潮时船可直接泊到屋内卸货。整座建筑为箬山沿海渔区石屋群的集大成者,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于2010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活动当天,我们将带你去近距离了解这座古老的“城堡”。

体验大奏鼓,国宝级老艺人来教学

“大奏鼓”原名“车鼓亭”,石塘镇旅游办主任陈其胜在20年前赋予了它这个响亮的名字。上个世纪80年代,在中国大规模开展的民间音乐舞蹈搜集中,经他的挖掘整理并加以改编,大奏鼓从此开始为世人所知。

  每年岁末,为祈愿丰收和平安,渔民们就跳起大奏鼓,舞者均为健壮男子,八九人、十几人不等,除一人外,全部男扮女装,头戴橄榄形的黑蓝色羊角帽,耳挂“黄金”大耳环,上穿桔黄色斜襟短袄,下穿深蓝色大口裤,衣裤边角和前襟镶嵌着桔红色的鱼纹图案;被海风吹得绛红的脸涂得雪白,而颧颊上却极富想像地画了一个红圈,粗大的脚板穿着绣花鞋,走起路来忸忸怩怩的活像戏曲中的媒婆。

起舞时,那些“女人们”手执木鱼、扁鼓、唢呐、锣、钹、磬等乐器,随着那男人调动大奏鼓的节奏,时而碎步轻移、柔美婉约、如醉如痴,时而腾挪跳跃、粗犷激越、欢快有力;时而是生命的细语;时而是灵魂的呐喊,强烈地展示着渔民内在情感的冲动及征服大海自信。

8月2日,我们将邀请里箬村大奏鼓队现场展示,略显夸张的装扮,节奏明快的音乐,粗犷欢快的舞姿......让我们和渔娃们一起学习体验,共舞祈福。

感受海洋艺术手工和小人节彩亭泥人制作

这一环节将邀请陈祥来和梁财庆两位民间艺术家现场展示。

陈祥来被誉为“渔民艺术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在温岭市石塘镇箬山的工作室里,石头、木头、蟹壳、贝壳、鲎壳等一些常人眼里的废品,都成了一件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令人啧啧称奇。

  2000年,陈祥来回到老家石塘箬山,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开始做船模。有一次,他看到一个被扔掉的鲎壳,觉得鲎壳形状十分特别,就尝试着在上面画画。他把画好的鲎壳拍了照片传到网上,结果有个美国人看了十分喜欢,向他买了15个,这是陈祥来的第一笔鲎壳画买卖。

此后,陈祥来一发而不可收,蟹壳、贝壳、石头、木头等都成了他的创作材料。在生于此长于此的海边寻寻觅觅,陈祥来的眼中,能做成艺术品的材料几乎俯拾即是。十余年来,陈祥来用海滩上的石头、旧船板、渔网等创作了现代漫画人像、中国古代名人等大量精美作品,成为石塘海洋艺术手工的代表。

梁财庆是“小人节”纸亭制作人,非遗传承人之一。“小人节”祭祀品首要的是玲珑剔透、五彩缤纷的彩亭,当地人通常简单地直呼其为“纸亭”,它是祭拜七夕神灵的主要神器。它们通常是用五彩纸和竹子为主要原材料,扎成精美绝伦的立体的二、三层楼台,每一层又有如民间的台阁——做工精致的民间戏文舞台场景。内容有八仙过海、西游记等。人物长约10公分,立体泥塑头像彩纸躯体服饰,举手投足,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十分赏心悦目。

8月2日上午石塘里箬,一场非遗传承盛宴等您来。

我们相约,为孩子们祈求平安、幸福成长;我们行动,让美丽非遗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