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藝術品“洗眼”三步走

 lantingren 2014-08-01
2014年08月01日 06:32 AM

藝術品“洗眼”三步走

 

眼力是指對藝術品的欣賞鑒別能力,在藝術品的投資收藏過程中,眼力至關重要。眼力好則能識別真偽,洞察先機,步步為贏;眼力差則處處陷阱,舉步維艱,很難在這個領域有所建樹。

那麽,怎麽才能快速提高自己的眼力呢?我總結三點供大家參考。

(一)多看。

美術作品是最直觀的視覺藝術,好與壞對照起來很容易辨別。

記得有一次受邀去北京畫院美術館參加一位現代名家的作品展覽,平心而論,這位老先生畫得也確實不錯,大寫意畫風氣勢磅礴。老先生的作品在一層二層展出。看完他的作品以後,繼續往樓上走,三層四層是齊白石作品的常設展,全年輪換展出北京畫院收藏的齊白石精品。這往三層四層一走不要緊,剛在一層二層看老先生作品留下的好印象在齊白石作品面前一下就被沖得盪然無存,差距馬上就顯出來了。我在央視《百家講壇》節目中也講過這件事。我說北京畫院美術館是最需要膽量的美術館,白石老人有一方自己刻的印章叫“大匠之門”,在這個美術館舉辦展覽的藝術家要是沒點膽量可真不敢在白石老人這位大匠面前去班門弄斧啊。美術作品就是這樣,高下一比便知,好東西看得多了,你的眼界也就自然提高了。

記不得是哪位畫家曾經說過,他說他看完現在許多當代畫家的展覽後,回家一定要翻翻前輩大師的畫集,“洗洗眼”,免得那些水平不高的作品留下記憶,把自己的眼力給拉下來。可見,要想提高自己的眼力就要多看高水平的作品。我們還以白石老人為例,如果你經常去北京畫院齊白石紀念館看老人家的原作,記住了他的作品的面貌、特徵,那麽當你遇到假齊白石的畫時,與你腦子里真畫的印象一比較,真偽馬上就分辨出來了。同樣,你也可以到徐悲鴻紀念館去看徐悲鴻先生的原作,去潘天壽紀念館看潘天壽先生的原作,等等。總之,不論是看展覽,還是看畫冊,或是在網上看畫,多看大藝術家們的作品是提高自己眼力的很有效的方法。一定要多看。

(二)多讀。

多讀書對提升你的藝術視野會有很大幫助,開捲有益,這就像人活著要吃飯這個道理一樣簡單。不僅是從事藝術品的投資收藏,做什麽又能離得開讀書呢?近日我在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寫的《低智商社會》一書中讀到這樣一段文字:“在中國旅行時發現,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書店卻寥寥無幾。中國人每天讀書不足15分鐘,人均閱讀量只有日本的幾十分之一。中國是典型的‘低智商社會’,未來毫無希望成為發達國家。”大前研一先生是危言聳聽嗎?大家認真地想一想吧。

(三)多買。

在某種程度上,搞藝術品收藏,投資經驗比理論更重要,這也就是為什麽有些開畫店的小老闆比美院大教授的眼力更好的原因。畫店老闆不懂得什麽流派、什麽風格,他只知道誰的畫能賺錢,哪張是真哪張是偽,而這些恰恰也就是收藏投資藝術品最核心的問題。畫店老闆這套實用的本領是怎麽得來的呢?說來簡單,就是在日復一日的真買真賣中練就的。你在書本上學得再多,也還只是紙上談兵,與真刀真槍的實戰還是有很大距離的,當你面對一張畫作要刷下自己銀行卡的那一刻,你的感受才會刻骨銘心。看別人花2000萬元買一張畫,不如自己花2萬元買張畫學到的東西多。你買過哪位畫家的畫,你就會對這位畫家瞭解得比較深入,你在什麽地方被騙過,你就肯定會對這個地方印象深刻。

有歌唱得好:愛過才知情多濃。你連愛都沒愛過,怎麽能知道什麽是情呢?“君子動口不動手”是不適用於藝術品收藏的,要想進步快,必須多上手。你的許多真知灼見都將會來自於你的買畫過程中,而且這些寶貴的經驗是沒有其他途徑可以獲得的。常言道:百聞不如一見。我在這兒還要加上一句:百見不如一練。到市場上去錘煉自己吧,市場是你最好的老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