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以庆阳香包为例透视民俗文化发展前景
2014-08-01 | 阅:  转:  |  分享 
  
一142一甘肃农业2006年第6期(总第239期)

以庆阳香包为例透视民俗文化发展前景

汪应伟

(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730070)

摘要:民俗文化应当何去何从?如何处理好保护民俗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

庆阳番包为倒,。产业化+适当垄断”是笔者的一个大肛设想。基于这一观点.笔者从

蛀jI}学、法学、心理学曩论角度徼了大量分析.提出了。六连.I眵”的生产模式以及。舍同订

单制”、。连锁经营”的新的市场经营理念。

关t词:民俗文化;工业.4成品;手工艺术品

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我国作隶冯曩才说:。如果一

个民族的思想文化传统在精英文化传统中,那么中国的民间文化就是中国老百姓情感

的载体.它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一半”。(甄雪原.‘冯囊才,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2002

年03月15日)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情。由此可见。民俗文化是一

种民间传统的.具有浓重她域特色的凝结着复杂民族情感的文化。民俗文化本属民俗

学。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范畴。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社会的变迁以及人们思想观

念的转变,其发展步履维艰。。民俗文化面惦着危机。—些社会人士大声疾呼。那么.民

俗文化究竟该如何保护?在一些研讨会、学术论文中,专家学者们各抒己见:(1)学者白

恒玺等人从法学角度(域名、产权、工业产权、知识产权)傲了一定的论述;(2)中央艺术

学院研究员吕品田等人主要从社会学角度徽了一定舸述,并认为民俗文化保护饲重在

文化上。即保护文化差异性;(3)学者李来芳、贾宝劝等人主要从经济学角度做了研究。

并认为民俗文化应走产业化道路,这种观点受到大多人肯定,可问题仍大量存在。比如,

如何处理经济效益与文化传承矛盾?产品应。精品化。还是。大众化。?学者、企业宗、政

府官员立场不同。观点各异。鉴于上述情况.本文从法学、经济学等角度对民俗文化发

展作了大量分析.并认为。产业化+适当论断”是一理想方案.此方案有别于其他.它有

助于协调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矛盾.这对民俗文化的保护、政策钢定、公司运转都有一

定实践意义和参考价值。下面以香包文化为例来说明。

一、文化背景

番包作为民俗文化的一种.它是一种来自民间的反映一定地域内民族情感的文化

是历史的积淀。从番包制作的各种图案可以看出,它凝结着复杂的民族情感.表达了劳

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例如.双鱼、鸳鸯象征着男女情感的交往;女娲与伏麓等图

案反映了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殖崇拜观念;松鹤象征着长寿;十二生肖象征着平安等。利

用汉字的谐音象征也比较普遍:如用枣、花生、桂圆、莲子组合而成的图案象征着早生责

子.等等。(‘中国庆阳番包民俗文化节的回顾与前舶f).甘肃日报。2∞3年9月3)

二、闯曩及对策

1.困难重重。目前,香包节巳成功举办5届。取得较高的经济收益。但与此同时。问

题却不容忽视:

(1)观念的转变。杨永成先生告诉我们:。目前香包产业仍是在计划经济体锶之下.

生产走向.规划等都是政府说了算,提到资金就翻白眼.雷声大雨点小”;。老百姓更本就

投有市场观念和商品意识,对企业、市场也不信任”。

(2)经济效益与文化传承。政府发展番包产业的理念是:。搭文化台。唱经济戏”注

重了眼前的经济回报.对文化的传承并来过多的考虑.另外,政府为宣传还存在着。自

我交易”等急功近利现象。民俗文化是集历史性、民族性、地域性、人文性为一体的。如

果一味的用经济效益来衡量是不合理的。英国民俗学家斑尼女士在其著作‘民俗学概

论>中说:。民俗指民众心理方面的事物与技术无关。此时经过企业大综、批量生产的香

包产品已经不具有民俗文化艺术品的特征,其充其量就是工业装饰品。

(3)手工艺术品与工业装饰品。根据斑尼女士的观点,我们可以对手工艺术品和

工业装饰品做以下区别:前者是指基于一定文化技术之上.反映作者内心活动的艺术

品。后者是标准化、程序化的工业制成品,是对手工艺术品的复制的和再加工。不少农

户疑惑地说:。我们以前自己绣的卖不出去,后用机器生产.销路较好。可后来有一些人

像外商,研究员之类的他们宁要我们粗针大线做的不要瀑亮的机器贷’正如他所说。我

们面临的消费者有两类:一是普通消费者;二是一些学者、外商、艺术家和一些号称懂艺

术的艺术爱好者。这两类人对企业和农户而育都是。上帝。.孰轻孰重.不可一概而论.

另外.我们肩负着保护民俗文化的责任.不能只从经济角度考虑而忽视文化的发展.我

们既要生产工业装饰品同时还要提高手工艺术品的生产。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

民俗学会剐会长柯杨说:。保护原汁原味的与上也开发可以走不同的道路.虽然二者存

在一些矛盾,但可以。‘车走车路,马走马路”他认为:。机器制作是时代的特征.是为满

足市场需求而出现的.但不能忽视最有价值的手工艺术品。机器制作可能更加精美。但

都是—个模式手工制品的最大特点就是每件都具有特色。其中凝结着复杂的民族情感

和刨造力.我们发展民俗文化.文化理应放在首位.经济只是手段。。(‘保护的错位:市

场能真正拯救民俗文化吗7.平顶山新闻网,2005年7月2日>)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

的今天,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应由过去的‘求同存异’变为

今天的‘和而不同”(平安.‘面临困境.民问美术如何保护.‘美术观察).2004年第3

期)这是文化部艺术司美术处副处长长远远的看法。吕品田也认为文化保护实质上是对

文化差异性的保护.民俗艺术正在逐渐丧失其民间土壤.转而被标准、规范的机器产品

所代替.这是民生民俗艺术所面临的—个普遍困境,为此专家、学者们呼吁保护手工生

产方式。湘绣专家李树湘在谈及此问题时说。有艺术才有市场。(‘湘绣发展面枯四大

难题.东方新报。2000年05月12日)。艺术品和装饰品二者是皮与毛的关系,皮之不

存.毛将焉附?

(4)。精品化”还是“大众化”。同上面的问题一样。这也是—个探究民俗文化发展走

向的问题.目前的湘绣正是徘徊于两难之问。的确,二者的矛盾很难协调.实际往往是

顾此失彼。。精品化是只要艺术不要市场”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压力必然会走向消亡。

然而。大众化又损害了香包的艺术品位”。(‘湘绣发展面桩四大难题.东方新报。20∞

年05月12日)一些人提出。飞人寻常百姓家”但这样就会造成一种民俗的泛化。民俗

是在特定地域内、特定语境中存在的.民俗可以带来经济上的收益.但不能像商品一样

随便买卖。俗话说;。橘生帷南则为摁.生淮北则为栀。对此问题湖南省政协常委陈敬认

为l。无论走那条道路。湘绣都必须以质取胜。同样庆阳番包也必须以质取胜。民俗文化

产业化的。度”就是这里所说的。质”。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个。度”呢?笔者认为适当的

垄断是最理想的方案。因为:第一,民俗文化产业不同与其他行业。它所面临的社会形

式需要这种垄断;第二.市场经济是可以造成垄断的;第三,企业本身是具有社会责任

的.美国管理学家奥利佛.谢尔顿认为企业不仅是一个经济实体,更重要的是它应承担

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伦理倒向义务。这里所说的。适当垄断”是指经济、技术层面的垄断。

其最嘉表现形式就是。连锁经营”.而不是文化上的垄断。文化是属于民族的、世界的文

化.是不能。克隆”的,下面笔者将从不同角度予以分析。

3.分析。

(1)从经济学角度看:首先。垄断对企业本身的要求是必须具有雄厚的势力.其产品

要高质量.否则无力形成垄断。庆阳香包生产对当地人而言是一种潜在的优势.是可以

形成垄断的。其次.垄断的—个显著特点就是同行也之问的。排他性。。根据边际产量

递减规律:当其他要素特别是价格不变时,增加可变要素如劳动的投入量.会增加产量.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有助于吸纳那些有技术而不能出卖或不愿出卖的农户。

又可以为企业增加收益。当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超出一定限度.即市场达到饱和,出现产

品过剩。成本增加,但此时对垄断企业而言.因其分布集中.管理、决策的自主性和集约

化的生产方式,它可以较容易的对自身进行调整。再次.价格的相对稳定也是垄断市场

的特点之一。这里有利于保证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防止因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而出现的

产品的。克隆。;最后.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商品的边际替代辜递减规律告诉我们:在维

护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

商品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针对目前市场的状况。机器产品被多

数^认为是物美价廉.手工制品市场销路狭窄,但从长远来看消费者因很少拥有手工艺

术品.产生。物以稀为贵”的心理倾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在文化鉴赏和心

理虚荣性方面得到满足。这时对手工制品的偏好就很高.所以这种技术层面的垄断是既

能发展文化又有经济市场的。

(2)从心理学角度看:香包生产对当地人而言是优势、是他们的一种无形膏产。但是

因诸多原因。这种技术正趋于消亡.这种优势投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根据基数效用理

论:在承担风险的情况下做出决策时人们宁愿选择有把握的小收益而不墨选择风险大

的大收益。香包生产者不同于一般企业的员工,他们大多是情系土地的农民,付出与回

报的衡量对他们来说无时无劐都在进行。其实.垄断机制也是对农户利益的维护。因为

在这种情况下.。钱有来路,货有销路”农户心理自然就塌实.他们愿意从事这种生产并

求得技术上提高。

(3)从法学角度看.:域名是国际互联网管理机构对全球范围内加入互联网的用户

所分配的唯一用户标识地址由。标识+地址”构成,例如庆阳香包(庆阳+香包)可以作

为一个域名在网上注册,这在法律上是有排它性保护的。工业产权角度分析.工业产权

分为商标权和专利权。专利权是指对有独刨性、新颖性、实用性的刨造或发明予以一定

区域、一定时间的保护;商标是商标所有人依法经注册而获得的专用权。庆陌香包是一

种民俗文化.虽然它不是某一人的独刨或发明。但其中的某种产品是可以具有某种创造

性质(如图案,香料的配置等);公司可以将起作为商标并注册。并实行连锁经营,这是法

律允许的。法律的保护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笔者所指的垄断,而这种垄断反过来又有助

于法律的实施。

三、配套方寨

(一)理想的生产模式:

为了保证垄断经营方式的实藏.笔者认为香包生产应该在一定的基地上。进行生产

的。散点式”和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集中基础上的分散)也就是将生产和经营在形式

上分离.但这不是二者彻底的分离,。合同。是连接生产和经营的主要纽带。合同制度既

可以消除农户的疑虑调动农户的积极性同时又可以增加企业的信用度。并且.由于这

种机制企业在订购产品不循要一手交饯一手交贷,只衙支付少量定金.这样兢可以增加

可支配资本.加速其资本周转。再者,这种。合同”形式为农户发挥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

空间。为保证这一机制的实行.笔者从企业经营的点、线、面三方面做了设计:

l点:(1)企业。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它是香包走向市场的薮体.又是番包文化传承

的直接承担者,因此.它处于棱心地位。

(2)市场:我们的民俗文化只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才能更好的实现其经济价值,市

场对资源的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只要在市场经济下,这种民俗文化才能发展.也只要在

市场经济条件下.才能形成适度的垄断。

(3)农户:香包生产不同于商品生产。它不是靠纯粹资本竞争和科技能力较量。而是

生产者情感在物质形态上的再现。因此为了保证它的文化品位,企业在生产和设计时

应多请救农户或是一些民问大师.改变企业专断一切的状况,给农户足够的空问。这种

生产除了技术(劳动)和信息外.其他要素的投人很少.所以。生产者不同于一般企业员

工,他们出卖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劳动力更重要的是这门祖传下来的技术。所以,对企业

而盲适当提高定购价格。调动农户的积极性、激发创造性是重中之重。

(4)基地:垄断机制要求生产的相对集中,番包生产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农户管产、

企业管销。各司其职。有利于管理和成本的节约,同时也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5)人才:这里的人才分为。艺人”和懂市场、懂经济的管理人才.。我们需要能和婆

娘、娃娃打交道的人。,这是杨永成先生的看法.对民俗文化艺术品而育,人才有着不可

估量的作用。人才资源的匮乏是造成这种产业不景气的主要原因。李湘树在谈到湘绣

是说:。思维大于技巧.艺术应告别‘匠气’,推陈出新’;(‘湘绣发展面临四大难题.东方

新报,20∞年05月12日)

(6)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政府应充分发挥其服务职能,为

企业尽可能的提供资金援助和相关设备。其实。在垄断机制下,政府没有必要担心文化

的传承问题,更无必要强行介入市场.因为这是企业(垄断)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会自行

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7)媒体:在宣传方面,政府发挥了很大作用.庆阳香包节成功举办了五届,现在我

们要傲的是让更多、不同年龄段的人都能了解它、接受它,宣传始终不可松懈。

2.线——生产流水线.番包生产不同于其他产品。它是几乎完全基于技术层面上的

生产.几乎不存在原件的组装和分工协作问题。因此。可以采取产、购、销一条龙的生产

方式。企业只衙把握好市场的宏观运行、产品的质量检查及统一包装等问题,其余工作

应交农户.这样就减少了期间费用,减低了成本。采访中我们发现公司目前的设立比较

健全。有研究所、博览馆、刺绣厂、经销公司、营销网络、事务部、财务部、仓储部等各大部

门。他们各司其职,从科研、材料采购、定货、包装、出售、人员培训.这一系列动作都是在

公司内部进行的.这种一条龙的生产方式是高效的。

3.面:通过几次庆阳番包节的举行我们可以看到香包产业是一个辐射面非常广的

行业。利用这张。名片。不但可以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同时更能带动其他产业.如旅游业、

服务业、交通运输业,还能激活其他民俗如剪纸、皮影、秧歌。从这个意义E讲.我们的番

包产业不仅不会消亡.还会其他民俗文化共同壮大。

四、结论

保护民俗文化就是保护其差异性。搞市场经济和文化建设不是一对矛盾.各种文化

在大市场中。和而不同”。每一地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如果各地区都能充分发

挥自己的文化优势。并在这种经济技术层面上傲到垄断性的保护.可以预测民俗文化的

发展将有一个。百花齐放”的局面。

◆膏文■to笔掌■、村文忻.t鹿息蛴拳.泰北时最大学出葳壮.撇年.

o王辱麓.社套学教崔.蠢掌大学出震牡.20叫年2月.o趑t军.曩代簟孽由摹拳.t每艇济鼻J太孛出赢杜.抛年7月

。韩更冒.最济珐.青年曩育出簟壮.力003年3月.

o对志覃.文化危机与晨量一古膏拳者论中曩文亿.中目青年出葳社.19鼬年蕨.@曩尘劝.鹿泰鲁电产生化对策.(囊晨''.删年∞月.

o百怔生.庆阳t包刺瓣如何t太.‘£晨).20吆年12月.

o素来著.民俗文亿产生化袖癣.(发晨).∞∞年5月.

万方数据

以庆阳香包为例透视民俗文化发展前景

作者:汪应伟

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730070

刊名:甘肃农业

英文刊名:GANSUNONGYE

年,卷(期):2006(6)



参考文献(8条)

1.范家骧.刘文忻微观经济学2002

2.王思斌社会学教程2004

3.赵慧军现代管理心理学2002

4.韩灵丽经济法2003

5.刘志琴文化危机与展望-台湾学者论中国文化1989

6.贾宝劝陇东香包产业化对策[期刊论文]-发展2004

7.百恒玺庆阳香包刺绣如何做大2002

8.张来芳民俗文化产业化构想[期刊论文]-发展2000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gsny200606149.aspx

献花(0)
+1
(本文系疏帘邀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