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山舰事件“三二0事件”

 草庐经略 2014-08-01
 
                                                        中山舰事件    
 
         中山舰事件,也叫“三二0事件”。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调动军队宣布戒严,断绝广州内外交通,逮捕李之龙,扣留中山舰及其他舰只,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收缴其卫队枪械,包围广州东山的苏联顾问所,驱逐了黄埔军校中及国民革命军中以周恩来为首的共产党员。对这次事件,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主张依靠工农群众,坚决进行反击。但是由于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采取退让政策,以周恩来为首的全体共产党员退出第一军,蒋介石夺取了第一军的军权,三名反对蒋介石的苏联顾问被解聘回国。中山舰事件是蒋介石打击共产党、篡夺领导权的开始。

 
历史背景

 
中山舰事件

 

        孙中山逝世后,汪精卫成了国民党的领导人,继续孙中山的联俄容共政策,继续国共合作,准备北伐。1925年11月国民党右翼召开西山会议,反对容共。苏联顾问季山嘉和蒋关系不睦,竭力拉拢汪精卫反蒋。

  蒋介石作为黄埔军校校长掌握军权,既想得到苏联的援助,又不愿看到共产党坐大,暂时表示支持汪精卫。

  1926年3月18日,蒋介石指使他孙文主义学会分子,以黄埔军校驻省办事处的名义,传达给海军局代理局长兼中山舰舰长李之龙(当时是共产党员)一个命令,要李之龙调中山舰到黄埔候用。当中山舰开到黄埔时,蒋介石一面指使其党徒散布共产党“阴谋暴动”推翻广东革命政府的谣言,一面假装“惊异”,造谣说李之龙不服调遣,擅入黄埔。以此为借口,3月20日,蒋介石调动军队宣布戒严,断绝广州内外交通;逮捕李之龙,扣留中山舰及其他舰只;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收缴其卫队枪械;包围广州东山的苏联顾问所;驱逐了黄埔军校中及国民革命军中以周恩来为首的共产党员


事件简介

 
    中山舰事件亦称“三二0事件”。1926年3月18日,蒋介石为了排斥共产党人,夺取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的军权,指使欧阳格以黄埔军校驻广东省办事处的名义,命令海军的代理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调派中山舰到黄埔候用。第二天,中山舰开到黄埔。蒋介石却诬指中山舰擅自开入黄埔,是共产党阴谋暴动。20日,蒋介石以此为借口,命令逮捕了李之龙。扣押中山舰,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收缴工人武装,拘留第一军第二师中的左派党代表和政工人员四十多人,宣布广州全市戒严,还包围苏联顾问团住处。对这次事件,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主张依靠工农群众,坚决进行反击,打击蒋介石的反动气焰。但是,由于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采取退让政策,以周恩来为首的全体共产党员退出第一军,蒋介石夺取了第一军的军权,三名反对蒋介石的苏联顾问被解聘回国。中山舰事件是蒋介石打击共产党、篡夺领导权的开始。

 
发生过程

 
1. 经过

 

    1926年3月20日,开始执行反共政策的蒋介石,设计将中山舰调出广州,随后又以该舰未接命令擅自移动为名诬其阴谋暴动,随即下令逮捕该舰长、中共党员李之龙,并展开一系列的清共行动。史称此为“中山舰事件”。

  中山舰可以说是中国最为出名的军舰之一,有“浓缩的中国现代史”之喻。它原名「永丰舰」,是清政府在1910年以68万银元向日本三菱造船厂订制的钢木结构炮舰。战舰于1913年建成,舰长65.837米,宽8.8米,型深4.5米,设主副炮8门,最快航速每小时25公里。

  武备平常的中山舰却与诸多历史事件有关联。1922年,军阀陈炯明在广州发动武装叛乱,炮击总统府,图谋加害「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孙中山在深夜突围后即登上「永丰舰」指挥平叛,历时55天,使此舰成了他的流动总部。1924年11月,孙中山最后一次搭乘「永丰舰」,转赴北京共商国事,次年3月在京病逝。孙中山逝世后,3月30日广州国民政府将「永丰舰」改名为「中山舰」,并于4月13日举行更名仪式。一年后,中山舰又因蒋介石制造的「中山舰事件」而再度闻名天下。

  1926年3月18日晚,时任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指使亲信,以军校驻省办事处的名义,到中山舰舰长(代理海军局局长)李之龙家中传达命令,声称奉校长命令,要海军局速派得力兵舰二艘开赴黄埔。其实,这是蒋介石精心设计的第一步,即制造假命令将把中山舰调出广州,以便为其罗织罪名埋下伏线。

  李之龙接令后,随即通知中山、宝璧两舰于3月19日晨开往黄埔,向军校教育长邓演达请示任务。邓却回答:不知道有什么任务(邓反对蒋介石独裁,是国民党中比较坚定的左派。李之龙接到的命令是以邓的「电话」为名为转达的,此实为蒋等人玩的一箭双雕之计)。因此,中山舰等当天下午返回广州。

  这时,蒋介石和属于右派的孙文主义学会分子开始放出谣言,称“共产党要暴动”、“李之龙要造反”和“共产派谋倒蒋、翻国民政府,建立工农政府”等。同时,蒋介石开始大举逮捕共产党人。3月19日深夜, 蒋秘令逮捕李之龙、解除中山舰武装,派兵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以及苏联顾问和共产党人的住宅以及全市共产党机关,还扣押了军内国民党左派党代表和政治工作人员40多人,严密监视邓演达。当广州市内一切布置妥当后,蒋介石电令驻扎潮汕的第一军,将全军党代表撤销并驱逐,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全体共产党员退出该军。

  蒋介石等人制造「中山舰事件」,目的是夺取在粤海军实力(蒋介石完全清除了国民党第一军的共产党员,完全掌握了第一军的军权,使其成为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清除军队中的共产党力量。此举背叛了孙中山制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是国民党右派势力分裂国共合作、企图夺权的信号。

  历经磨难的中山舰则在抗日战争中的1938年,于长江武汉附近江面被日军击沉。59年后即1997年,这艘名舰被打捞出水。

  2008年5月15日,一代名舰中山舰在武昌下水,计划5月底回归其殉难地湖北武汉金口,落户武汉市为其量身打造的中山舰博物馆。修复后的中山舰不能自航,但已恢复自浮能力,舰体在水上基本能保持平衡,将借助大型漂浮设备“航行”。

2  时间疑问

 

    至今海内外学者对其中内幕尚有存疑的三种假设。

  有人认为是蒋介石平息了一场共产党的叛乱,或是汪精卫和中共试图利用中山舰绑架蒋介石赴苏。有人认为是蒋故意将中山舰调动又矢口否认以制造借口打击共产党。有人认为这是和「西山会议」派关系密切的「孙文主义学会」成员欧阳格(欧阳钟的叔父)等故意向李之龙假传蒋介石的指令,两边离间蒋和中共。


 

3.论据

    第一,中山舰驶往黄埔并非李之龙“矫令”,它与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党代表汪精卫、苏联顾问季山嘉无关,也与共产党无关。多年来,蒋介石和国民党部分人士一直大肆宣传的所谓“阴谋”说显然不能成立。

  第二,蒋介石没有直接给海军局或李之龙下达过调舰命令。因此,所谓蒋介石下令而又反诬李之龙“矫令”说也不能成立。

  第三,中途加码,“矫”蒋介石之令的是黄埔军校驻广州办事处主任欧阳钟。而欧阳钟才是中山舰事件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是孙文主义学会骨干、海军军官学校副校长欧阳格的侄子,只有了解他的这一身份,才有助于揭开中山舰事件之谜。

  中山舰事件的整个过程是欧阳格与王柏龄定计之后,一面唆使欧阳钟矫令,一面向蒋介石谎报,其结果便演出了震惊中外的三二0事件。

 

历史评价

 
    关于三二○事件,陈独秀说:“三二○事变发生的原因虽然很多,然而,最主要的原因则是阶级矛盾。”“在这个时期,党的策略并不是一致的。首先,我们党在广东工作的同志和鲍罗廷同志的意见是,我们当时应采取进攻的策略。”“然而,党的意见是,当时不仅有戴季陶主义思想,不仅有蒋介石的武装力量,而且在他们后面还有整个资产阶级。我们的力量不足以镇压蒋介石。因此,党中央坚决主张采取退守——让步的策略。”对此,陈独秀表示,支持党中央采取的妥协退让政策,并为此进行了辩解。他说:“我的意见是,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的力量,当时的确不能够镇压蒋介石;况且蒋介石也还没有公开地暴露出自己的反革命面目,社会舆论也不会同意对他进行镇压。因此,我认为党中央的策略是正确的。”

中山舰释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是1910年清政府向日本船厂订购的,1913年完工返国,被编入北洋政府海军。“中山”舰虽然吨位不大,但却以它特有的历史而成为名舰:1915-1916年,“永丰”舰响应孙中山先生的号召,参加了护国讨袁运动,首创义举,随后它又经历过“护法运动”、“东征平叛”、“孙中山蒙难”、“中山舰事件”等重大历史事件。于1938年10月武汉保卫战斗中被日军击沉于今天的武汉市江夏区金口水域。

 来源

  “中山”舰原是一艘炮舰。它是1910年由清朝海军大臣载洵和北洋海军提督萨镇冰在日本三菱工厂订造的。该舰排水量为780吨,长62.1米,宽8.9米,型深4.5米,吃水2.4米,双机单舵,功率1350马力,时速13.5海里。舰上可装煤150吨和淡水16吨。舰员为108~140人。主要武器是:阿式105毫米炮1门,47毫米炮4门,马式1磅炮2门。造价为68万银元。1913年该舰造成后交给中国,开到上海时被命名为“永丰”号。

 更名

  1925年3月12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与世长辞。4月16日,广州革命政府为了纪念孙中山,由广东省省长胡汉民下令,将“永丰”舰命名为“中山”舰。

 武汉保卫战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山”舰等49艘军舰被国民党政府调入长江内,以“拱卫京畿(南京)”。这些舰只大部分被日寇飞机和舰炮击沉,或自沉于江阴、马当等所谓“阴塞线”上。1938年秋,京、沪沦陷后,武汉成了日军进攻的主要目标,中山舰奉命参加武汉保卫战,担负从嘉鱼、新堤至武昌县金口镇江面的警戒及运输任务。当时,中山舰主、副炮已拆下装在岸边几个要塞上,1938年10月24日下午15时许,当“中山”舰巡航在湖北金口江面时,突遇六架敌机轮番攻击。舰长萨师俊等20余人在作战中牺牲,另有20多人负伤。“中山”舰舰尾等处要害部位中弹,经抢修无效,沉没在波涛之中。

  评价

  “中山”舰悲壮地为国捐躯了,但它25年的非凡舰史,却永远令人难以忘怀。它辉煌的过去和蕴含的丰富内涵将永远铭记在炎黄子孙的心中。

  现状

  1997年1月28日,中山舰被打捞出水。2月19日运至湖北造船厂修复,恢复了1925年前后的整体面貌。1999年12月,位于武昌白沙洲湖北造船厂的中山舰博物馆成立。2008年5月15日,中山舰在南华船舶公司再次下水,借助浮船坞和拖船前往金口临时码头。16日,中山舰在金口登陆。经过765米的陆路迁移,26日中山舰正式落户武汉市金口镇中山舰风景区为其量身打造的中山舰博物馆。2009年4月11日下午,位于武汉江夏金口的中山舰博物馆首次对外开放。


 

 新的解释:


 

    “中山舰事件”源于一场误会

  “中山舰事件”是蒋介石误以为自己会被劫而采取的过激行为

  大革命时期影响国共合作的重大事件首推“中山舰事件”。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悍然下令,占领中山舰,逮捕时任海军局代局长和中山舰舰长李之龙(系共产党员,海军中将),并在广州部分地区实行戒严。通常以为这是蒋介石向共产党挑衅的一次阴谋,但读过《细节》一书后发现,这不过是由于中山舰的临时调动引发的一场误会。敏感而多疑的蒋介石,误以为汪精卫和苏联顾问季山嘉试图把他劫持到中山舰上,送往苏联。不过仅仅十几个小时之后,即事变当天下午,当蒋意识到这完全是自己的主观猜忌后,他就取消了戒严,下令交还收缴的武器,并放回被软禁的党代表,重新恢复常态。但这一事变涉及国共及苏联的关系,性质是严重的,因此蒋思想压力极大。据说,事变当天下午,何香凝径直去见蒋介石,质问他派军队到处戒严,究竟想干什么?斥责他是不是发了疯,想投降帝国主义?蒋“竟像小孩子般伏在写字台上哭了”。1926年6月28日,蒋介石在《黄埔军校总理纪念周训词》中又重申:“我可以明白(地讲),三月二十日的事件,完全与共产党团体是没有关系的。”因此,“我们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确定是要合作到底的。”历史真相和人们的固有认识,差距真是太大了。

 

                   “中山舰事件”内幕真相

 

            (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司令部秘书长 吴瑞虎 撰稿)

 

    一代名舰-中山舰,已打捞出水,重见天日,在这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作者有幸读到原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长兼军法处处长马文车的一些遗稿,其中有他耳闻目睹的“中山舰事件”,现将有关内容整理如下,以揭示这一重大事件的内幕真相。

 

 “事变”前因:

 

    东征军打垮了陈炯明,统一了广东,蒋介石的嫡系部队逐渐壮大起来,于是他独霸一方的政治野心日益膨胀,与汪精卫争权夺利的心情更加迫切,******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孙中山先生在世时,蒋介石与汪精卫因工作关系彼此经常接触,有着一定的交谊,为了互相利用,结成换贴兄弟,蒋称汪为“季兄”,汪称蒋为“介弟”,似乎情同手足,亲密无间。

 

    中山先生逝世后,汪精卫是国民政府主席兼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同时又兼军事委员会主席,蒋虽在表面上予以辅翊,而在骨子里则是别有用心。但是汪精卫善于笼络元老派,假惺惺地拥护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当时尚有一定的政治声誉。因此汪就想大权独揽,特别是在人事任用方面,从不征求蒋的意见,于是,蒋介石为了同汪对抗,就在黄埔军校组成了一个所谓“孙文主义学会”,其中主要成员有黄埔军校教育长兼第一军第二师师长王柏龄、虎门要塞司令陈肇英、新编十七师师长兼广州公安局长吴铁城以及邓文仪、贺衷寒、缪斌、欧阳格、徐桴、陈策等所有蒋的亲信,他们一方面造谣惑众,挑拨离间,制造混乱,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寻找机会,企图把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中的共产党员排挤出去,达到反俄、******,实施独裁制度的目的;同时打击汪精卫,迫使他应付困难局势,为蒋介石排除异己,夺取领导权有机可趁。

 

    时任虎门要塞司令的陈肇英也是蒋介石的换贴兄弟,又是日本士官学校的同学,是当时蒋的心腹人物之一。他手下拥有几艘兵舰,平时常常假借职权,利用兵舰大做走私生意,时任海军局局长的李之龙发现后,深为愤慨,就向汪精卫报告。经汪批准,由李之龙出动海军制止,曾经将其人货一并扣留在海军局。由此,陈肇英与李之龙结下怨仇,就想寻事报复。

 

    当蒋介石蓄意制造混乱局面,企图乘乱屠杀共产党员,同时逼走汪精卫的时候,陈肇英为了陷害李之龙,就在蒋介石面前极力怂恿,推波助澜,于是震惊中外的“中山舰事件”爆发了。

 

  “事件”经过:

 

    317日黎明,蒋介石突然由黄埔乘汽艇来到广州东堤八旗会馆-卫戍总司令部(原东征军总部)

 

    上午,黄埔军校便传出了骇人听闻的谣言:“共产党在制造叛乱,阴谋策动海军局武装政变”。校园内外,谣言四起,人心慌慌。


 

    19日深夜11时,卫戍总部经理处派车把已经就寝的马文车叫醒,让他立即去见蒋校长,刻不容缓。蒋介石住在经理处,马文车到达时,卫戍警卫师师长刘峙和蒋鼎文、惠东升两个团长都在,旁边还坐着陈肇英、徐桴、欧阳格等,蒋介石见马文车时,只说:“今晚要戒严,卫戍总司令部的印信在哪里?”。

 

    马文车赶回卫戍总部,唤醒有关职员,把印信交给蒋介石的侍从书记员吴家一同送往经理处,马悄悄询问戒严的原因,在一旁的欧阳格说:“共产党阴谋暴动,要推翻政府,唆使中山舰开进黄埔,劫持蒋校长,送往海参崴转送莫斯科。该舰已于昨日窜泊黄埔水面,事态十分严重。刘峙和两个团长是前来接受命令部署军事行动的。”


 

    戒严是在深夜12时开始的。其时,蒋介石就在经理处坐阵指挥。他以兼卫戍总司令的职权,调动武装部队,将主要的兵力放在包围苏联顾问团的住宅和共产党的机关,包括“省港罢工委员会”,派惠东升负责,以惠的全团兵力再加上广州公安局的部分武装警察,执行这一任务,出动时个个荷枪实弹;派公安局长吴铁城率领一部分武装警察,执行包围汪精卫住宅的任务,名义上是“保护”;派蒋鼎文率部占领海军局,解除海军局武装力量。派陈肇英和欧阳格率部逮捕海军局局长李之龙,并指定欧阳格兼负劫夺中山舰任务,并令暂代该舰舰长。

 

    蒋介石又亲自以电话命令第一军亲信的各师、团长,要他们将各该部队党代表中的共产党员,立即加以扣押,并加派刘峙率部配合这一行动。蒋布置完毕,又匆忙接见了滇军将领朱培德,密谈了半个小时,要他配合行动。直至后半夜2点多,蒋介石即从经理处潜往造币厂惠东升团部隐匿。因为该处地段较为静僻,当时知道他所在处的只有马文车和经理处处长徐桴。蒋介石命令马文车回卫戍总部坐守,听到什么情况,随时打电话向他报告。海军局局长李之龙是在319日后半夜被陈肇英等率兵逮捕的。当时,李之龙新婚不久,在梦中被拖出来,上身只穿一件衬衣,下身只穿一条短裤,双手反绑,双眼严蒙,像架“肉票”那样把他拖到经理处关押。戒严一直持续到320日上午,还没有停止。8时许,“孙文主义学会”骨干分子缪斌向蒋介石报告:所有第一军党代表中的共产党已予一律扣押,蒋介石当时未作表示。9时左右,何香凝和周恩来相继到来,在大门口把守的惠东升,随即将周恩来汽车上卫兵的枪械缴去,并说:“看他进得来,就出不去”。何香凝、周恩来等候多时,蒋介石才悻悻始出而接谈。他们严词抗议和批驳了蒋介石反俄、******、排挤共产党的丑恶行径,并提出了解决的意见。

 

    由于共产党人开展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当天下午,戒严解除,许多被扣押的共产党员恢复了自由,情形开始好转。蒋介石把马文车叫到办公室,说:“中山舰是受海军局命令开进黄埔的,‘事变’的责任主要在李之龙身上,现交给你去审讯。”因为马文车当过东征军的军法处处长。

 

    马文车和徐桴向李之龙出示蒋的手谕之后便开庭提审,李之龙满腹冤屈,连称冤枉,对所谓“通同共产党劫持蒋介石之事”坚持不承认,同时一再申明:“中山舰开进黄埔,是由于黄埔军校驻省办事处主任朱一鸿亲自来海军局向我传达蒋校长的口头命令,说该校急需使用中山舰,着速开往黄埔候差。”除此以外,再也审不出其他口供。当晚,马文车即向蒋介石报告审问情况。蒋非常不满,气愤地说:“那你去将朱一鸿逮捕起来吧!”马文车看他神色不对,只得见风使舵,轻轻地回答:“如将此事看得太严重也不大好。”蒋沉默了一会,又说:“你一个人审问不了,加派第二军军法处长戴贞缵会审。”

 

    第二天,戴贞缵与马文车在经理处碰头,事前研究了审讯方案。戴说:“李之龙不肯承认是刁猾”,主张用刑讯逼供,马文车认为不妥,坚决阻止。后经会同庭讯多次,仍无所得,遂向蒋介石书面建议:“李案叠经会审,仍无充分罪证,原报告是否完全属实,有待调查,拟先准保释。”蒋介石的批示是:“暂行看管,再侦查。”此案就此搁起。李之龙被移押虎门入监,直到7月份才释放出来。

 

“事态”结局:

 

    经此事件之后,汪精卫知道蒋介石是“项羽舞剑,意在沛公”,便经常称病不视事,蒋介石声誉大跌。蒋在这时还不敢公开******,还想利用共产党的力量来进行北伐;并且顾虑包围苏联顾问团住宅一事,会引起苏联的反感而影响苏联在军事上的援助。因此,他又不得不假惺惺地去见汪精卫承认错误,但把事件的责任全部推到李之龙和其他部属的身上,表示要“严加处分。”

 

    接着,他就对“中山舰事件”的当事人作出了所谓的“处分”。实际上,只是李之龙无辜下狱,吃尽苦头,而对于他自己的亲信人员则无非是一出愿打愿挨的“苦肉计”而已。王柏龄解除了第一军第二师师长职务,陈肇英免去虎门要塞司令职务,欧阳格免去暂代的中山舰舰长,吴铁城免去新编第十七师师长兼广州公安局长,均送往虎门炮台“软禁”。


 

    蒋介石一手制造的风波-中山舰“政变”事件,到此告一结束。


 

    自此而后,汪精卫眼看蒋介石声势咄咄逼人,便不甘心做傀儡主席,就在同年4月弃职出国。蒋当即支持谭延锴任国民政府主席;国民党中政会主席改为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主席,由张静江继任;蒋即自任军事委员会主席。谭是好好先生,他兼任第二军军长,要受军事委员会节制;而蒋对于张,根本无所顾忌。事实上,他们都是傀儡。党、政、军大权从此就为蒋介石所控制。而在共产党员退出第一军后,蒋介石任命亲信缪斌为党代表,第一军就成为他的一色嫡系部队了。蒋介石吩咐马文车将政局变化情况,用密电通知徐桴、陈肇英等亲信,以弹冠相庆。“中山舰事件”内幕可见一斑。 


 

 

 


 
中山舰事件
 
  
    亦称“三二○事件”。蒋介石为了破坏国共合作,夺取革命领导权,蓄意排挤打击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阴谋事件。1926年3月18日,蒋介石指使其亲信、孙文主义学会分子,以黄埔军校驻广东省办事处的名义,给海军局代理局长兼中山舰舰长李之龙(当时为中共党员)下达命令,要李之龙速派中山舰到黄埔候用。3月19日,当中山舰开赴黄埔后,蒋介石故作惊诧,否认曾经发出过调舰命令,并造谣说李不服调遣,擅入黄埔。同时指使其他党羽散布“共产党要暴动”、“共产党阴谋倒蒋、推翻国民政府,改建工农政府”等谣言。蒋介石以此为借口,派兵于20日逮捕了李之龙、占领了中山舰,并扣留了其他船只,包围了省港罢工委员会,收缴了工人武装,还拘留了第一军第二师的左派党代表和政治工作人员,包围广州东山的苏联顾问所,并驱逐了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中的共产党员,宣布在广州实行戒严,断绝了广州城市内外的交通。中山舰事件发生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党内最高领导层一部分人采取了退让政策和妥协措施,以周恩来为首的全体共产党员被迫退出第一军。使蒋介石全面控制并篡夺了第一军的领导权,导致了严重的后果。从此,孙中山先生与李大钊共同开创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局面开始逐渐瓦解。 当然这个是教科书上的解释,实际上这个事件各方也一直在调查: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专家发现,“中山舰事件”并非由蒋介石一手策划,它的发生有其偶然性的一面。为了揭开事件的真相,记者电话采访了对此有深入研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杨天石研究员。   要揭开中山舰事件之谜,就必须查清中山舰调动经过。   
  杨天石认为,要揭开中山舰事件之谜,就必须查清中山舰调动经过。
  中山舰事件的整个过程是怎样的呢?   
    根据黄埔军校管理科交通股股员黎时雍的报告,1926年3月18日午后6时半,黄埔军校校长办公厅主任孔庆叡因为外洋定安火轮被匪徒抢劫,让黄埔军校管理科科长赵锦雯火速派巡舰一只,运卫兵16名前往保护。当时因为黄埔军校无船可开,赵锦雯便电话请驻省办事处派船以应急需。     
   而驻省办事处接电话的是交通股股员王学臣。王学臣事后陈述说,因为电话听不清,搞不清是何人的命令,因为按赵锦雯的命令,限本夜必须调一两艘巡洋舰以备巡查之用。便当即把这件事报告了黄埔军校管理科交通股股长兼驻省办事处主任欧阳钟。   
    欧阳钟得到王学臣的报告后,即亲赴海军局交涉。当时,海军局代局长李之龙因公外出。作战科科长邹毅即当面应允立即派舰只前往黄埔。此后,据欧阳钟自称,他“于是即返办事处”。但据李之龙的妇人报告,当晚,欧阳钟并未回办事处,而是到了她家。欧阳钟声称:“奉蒋校长命令,有紧急之事,派战斗舰两艘开赴黄埔,听候蒋校长调遣。”并留下邹毅的信函。信上说已经派一舰前去,剩下的“只有中山舰和自由可派,请决定一艘”。李之龙归来阅信后,当即下令派中山舰前往。   
    此后,以联共(布)中央委员布勃诺夫为团长的苏联使团正在广州考察。俄国考察团要参观中山舰,李之龙即用电话请示蒋介石,得到蒋介石的同意后,便调中山舰回省。   
   中山舰的调动经过说明,这是一次偶然性的事件。  
  杨天石认为,中山舰的调动经过至少可以说明以下几点:  
第一,中山舰驶往黄埔并非李之龙“矫令”,它与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党代表汪精卫、苏联顾问季山嘉无关,也与共产党无关。多年来,蒋介石和国民党部分人士一直大肆宣传的所谓“阴谋”说显然不能成立。   
第二,蒋介石没有直接给海军局或李之龙下达过调舰命令。因此,所谓蒋介石下令而又反诬李之龙“矫令”说也不能成立。   
第三,中途加码,“矫”蒋介石之令的是黄埔军校驻广州办事处主任欧阳钟。而欧阳钟才是中山舰事件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是孙文主义学会骨干、海军军官学校副校长欧阳格的侄子,只有了解他的这一身份,才有助于揭开中山舰事件之谜。   
国民党右派组织孙文主义学会和西山会议派的阴谋勾当。   
    广州孙文主义学会发端于1925年6月的中山学会,其核心人物为王柏龄、贺衷寒、潘佑强。这一组织成立后,即与西山会议派相勾结,阴谋反对国共合作,其间的联络人就是时任国府委员,兼任广州市市政府委员会委员长的伍朝枢这两个国民党的右派组织一直就想“拆散”当时广州国民政府的团结局面,挑拨国共关系,使共产党和蒋介石分家。   
    中山舰事件发生前,广州孙文主义学会分子异常活跃。王柏龄很早就到处散布汪精卫反蒋。3月17日早晨,王柏龄在黄埔军校内散布说:“共产党在制造叛乱,阴谋策划海军局武装政变。”   
正是在这一状况下,作为孙文主义学会成员之一的欧阳钟出面假传蒋介石命令,诱使李之龙出动舰只,以便和王柏龄的谣言相印证。欧阳钟的活动是整个阴谋的组成部分。   
中山舰事件的整个过程是欧阳格与王柏龄定计之后,一面唆使欧阳钟矫令,一面向蒋介石谎报,其结果便演出了震惊中外的三二○事件。   
中山舰调动之初,蒋介石的最初反应是有人要“干他”或“赶他”。   
那么,在整个中山舰事件的过程中,蒋介石的反应是怎样的呢?据蒋介石日记,3月19日下午一点钟,他接到李之龙的电话,请求将中山舰调回省城,预备给苏联考察团参观。他当即表示:“我没有要你开去,你要开回来,就开回来好了,何必问我做什么呢?”   
此后,他越来越感到事情蹊跷。“为什么既没有我的命令要中山舰开去,而他要开回来为什么又要来问我。”“中山舰到了黄埔,因为我不在黄埔,在省里,他就开回来省城。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蒋介石的日记表明,他当时怀疑,共产党和汪精卫要“干他”或“赶他”。他此前曾以自请“赴俄休养”试探汪精卫,而汪精卫是同意的。  
蒋介石对中山舰调动的最初反应是准备离开广州,退到他所掌握的东征军总指挥部所在地汕头。日记上说:“上午,准备回汕休养。”“下午五时,行至半途”才决定返回,对中山舰采取镇压措施。   
中山舰事件在当时的大背景下,有偶然性的一面,也有必然性一面。   
杨天石认为,就蒋介石误信伍朝枢、欧阳格等人的谣言来说,三二○事件有其偶然性,但是,就当时国民党内左右派的激烈斗争和蒋介石的思想来说,又有其必然性。   
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的左右派力量都有所发展。1926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左派的胜利。会议代表256人,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占绝对优势。会议选出的中央执监委员中,共产党占7人,国民党左派占15人。在随后建立的国民党中央秘书处、组织部、宣传部、农民部中都有共产党员担任领导工作。与此同时,国民革命军中大约已有一千余名共产党员。一军、二军、三军、四军、六军的政治部主任都由共产党人担任。这一时期,苏联顾问团也加强了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党代表汪精卫也表现为前所未有的左倾。   
而此时的国民党右派却不能容忍共产党力量的发展和苏联顾问影响的增强,也不能容忍汪精卫的左倾。蒋介石虽然因依靠苏联供应军械而仍然主张联俄,对共产党也时而表现出愿意合作的姿态,但在内心里,却早已滋生出强烈的不满。  
    这一切都说明了蒋介石和左派力量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必不可免,即使没有右派的造谣和挑拨,蒋介石迟早也会制造出另一个事件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