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味道的厕联

 xc活人的娄子 2014-08-02

    吟联对句,自古以来为文人墨客之雅事。大千世界,纷繁万象,几无不涉及。即便是臭气熏天的厕所也有人雅兴大发地为之题联。真的要感谢那些“宣泄”之时而不忘展示才华的雅士们,由此我们才能看到中华文化的一枝奇葩——厕联。

    细细品味一些厕联,真是才思敏捷,“味道”甚浓。

    “成文自古称三上,作赋于今过十年。”这是清代一个叫魏善伯的人贴在厕所边的楹联。该联用了两个典故。上联“三上”指欧阳修的治学经验:“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下联中的“十年”指左思作《三都赋》耗时十年:“在门庭,在藩溷(厕所)置纸笔,有得辄记之。”两则典故使这副厕联显得书香四溢,即便是悬挂于中堂也不失高雅。

    “到此方不中饱去,问谁非为急公来。”据说,这是徐悲鸿在民国时写的一幅厕联,细读可体味之深寓。此联实为讥讽国统区的官僚,只有到了厕所这样的地方才不中饱私囊,又有哪一个在为国灾民难而急?

    不过,徐悲鸿可能不知道,当时的四川军阀杨森为搜刮民财,连粪便也要上税。于是成都文人刘师亮写了一幅对联:“自古未闻粪有税,而今只有屁无捐。”深刻地讽刺了杨森之流连厕中物也要“中饱”的贪婪形象。

    “畅通上下,雅集东西。”如厕之所,实是不雅之地,但厕联所涉,真是雅集东西。

    “得大解脱,有小便宜。”此联将“大解”和“小便”巧妙嵌于句中,佛家用语与俗世之语相对,实在是自然巧妙,又寓含禅意。

    “静坐觅诗句,放松听清泉。”古代茅厕多建在幽僻之处,如此“清静世界”,还真是悠闲享受呢。

    而“跨马端裆,以为少林弟子;挤眉弄眼,疑是梨园老生。”一副联子,惟妙惟肖地勾出如厕者的姿态表情,令人喷饭。

    “五谷美味终有舍,天地精华须放下。”“人生最苦难方便,庙小偏能显大同。”民间厕联,有许多寓庄于谐,规劝世人之句,读之,可品人生之味也。

    “有解未解,急忙东奔西走;方便已便,从容南来北往。”这是旅店厕所的对联,也算贴切。

    “争名夺利, 享尽荣华富贵, 只得土馒头一个;南湘北鲁,尝遍珍馐佳肴,俱成大粪坨几堆。”这是一饭馆内茅厕之联,想此店主也绝非普通人一个。

    “唯此事,大人才亲自去办;舍此所,小民须逐层审批。”这是古代某衙内厕所被人涂上的联子。有人见之后,又附:“男人,女人,进之不雅,随你怎么便解(辩解);原告,被告,状纸百卷,关他啥子屁事。”

    “难怪廉颇三遗矢,一泄壅滞,快哉!快哉!可惜豫让独隐厕,数为秽污,归欤?归欤?”这样的联子,也只有酸腐的老夫子才能作得来。“任凭皇亲贵族,也得宽衣解带;即便王侯将相,亦须弯腰屈膝。”这样的语句,想必是普通大众所为。“蹲下且解腹中事,站起再存新华章。”如厕一趟,竟生出些气势来了。

    厕联也是与时俱进的。你瞧这几联:“三餐回收站,一部艳照门。”“西南干旱,数此地川流不息;中东战争,遣美英乱丢炸弹。”“来靖国神厕,撒多事小泉。”融时事与调侃,不亦乐乎?

    “古往今来,改朝换代,唯此道不改;东土西洋,移风易俗,只这般不移。”拉撒之事本是实在,此联说的也是实在。真是“千味归一味,百忍终无忍”,读罢这些厕联,让人忍俊不住,开怀一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