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调研隔层纸 执行隔座山

 老樟xy67896789 2014-08-02

  ◎文/ 李 忠

中央八项规定颁布以来,各级党员干部积极转变作风,走出办公室,深入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开展调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但也要看到,重调研次数、轻调研质量,一般性调研多、专题调研少,调研“扎堆”却不解决实际问题的形式主义现象仍然存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制度,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下一步,我们应该在完善调研制度上下更大功夫,切实增强调研制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制度建设破解调研中的形式主义问题。

一、建立调研前制度

有的调研为调研而调研,缺乏规划性和目的性,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华而不实,不受基层群众欢迎。要杜绝这样的调研,应建立调研前制度,设立以下三项机制:一是统筹协调机制。制定全年调研计划,统筹考虑调研的主题、次数、时间、范围,避免多头调研、重复调研。二是问题导向机制。围绕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点问题、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管理服务中的疑难问题、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安排调研项目,力戒应付式、例行公事式调研。三是工作方案机制。调研前通过资料收集、征求意见等方式,制定好工作方案,明确调研的必要性、步骤、方式、预期成果及运用,保证调研有计划有步骤开展,避免调研的随意性和无目的性。

二、完善调研中制度

提高调查研究的质量和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全方位的制度支持。一是领导干部蹲点调研制度。这项制度应得到具体化,明确各级领导干部每年的重点调研课题,至少开展3—4次蹲点调研,每次4—5天,听真话、察实情,获取发展思路,达到既推动工作又转变作风的目的。二是随机调研制度。过去那种车水马龙、前呼后拥的调研在干部和群众之间砌了一堵无形的墙,摄像机一扛、镁光灯一闪,群众说话就有了顾虑,真话、心里话就少了。要让不打招呼、不带记者、不搞层层陪同的随机性调研形成制度,真正把身子沉下去、把问题找上来。三是先调研后决策的重大决策调研论证制度。应健全并落实重大项目、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机制,把调查研究作为重大决策必经程序,真正把决策建立在扎实深入、务实管用的调查研究之上。

三、创新调研后制度

针对过去一些调研开展时轰轰烈烈、结束后一切照旧的问题,应注重建立完善调研后的一系列相关制度,保障调查研究真正切实管用。一是调研反馈制度。在调研后应汇总梳理群众反映的问题,能解决的立即解决,涉及政策层面的认真研究,不能解决的予以说明,并通过回访等方式及时将结果反馈群众。二是组织实施制度。应明确规定调研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综合协调部门归口管理,督查部门定期进行督促检查,确保调研制度落到实处。三是考核评价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调研考核指标体系,年底对调研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集中考核,对完成情况好的评优奖励,对完成情况不好的通报批评,对违反纪律的严肃追究责任。

调查研究隔层纸,政策执行隔座山。以制度建设破解调研中形式主义问题的关键在于制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调研制度必须接地气,与本地实际相结合,与中心工作相结合,与群众需要相结合,环节要全,规定要简,措施要实,否则制度建设也会沦为形式主义。

(作者系中央办公厅法规局副局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