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入地蜈蚣的功效

 兰兰511 2014-08-02

  • 入地蜈蚣 始载于《广西药植图志》。为七指蕨科植物七指蕨的根茎。原植物系七指蕨Hel minthostachys zeylanica(L.)Hook。又名:七叶一枝花,水上一枝花。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匍匐横走,外面紫红色,内面白色,有多数肉质粗根,形似蜈蚣。叶柄长20一30厘米,棕褐色;营养叶呈掌状鸟足形,革质。无毛,通常3出,长15~25厘米,宽20一75厘米,基部羽片有短柄,长0.5--0.8厘米,2叉分,中央羽片3叉分或羽片分裂,裂片椭圆形至披针形,长8—14厘米,宽2—3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波浪形的小锯齿或近全缘,主脉明显隆起,叶脉分离,1~2次分叉。孢子囊穗单生,从叶片基部中间长出,梗长7—9厘米,棕褐色,穗长9—12厘米,青绿色;孢子囊球形无柄,几枚聚生于囊托上,顶端有不齐的鸡冠状突起,孢子卵形,平滑。生于溪边、沟边或林中湿地。分布云南、广西、广东、台湾等地。全年可采。
    别名:水蜈蚣(《广西药植名录》)。
    性味归经
    苦.寒。入肺、肝二经。
    功效作用
    1.清热止咳,治痨热咳嗽,肺炎。
    2.活血化瘀,治跌打内伤,瘀血疼痛。
    3.解毒止痢,治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每服1.8克。
    各家学说
    《广西药植图志》:“清热,化痰。治痨热咳嗽及跌打内伤。”“治跌打内伤,散瘀止痛:入地蜈蚣童便浸四十九日,洗净晒干,研末。每服六份,酒或开水送下。”
    《广西药植名录》:“止咳,去瘀生新,镇痛。治痢疾,肺炎,蛇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