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有关《水浒传》的错误评论辨正
2014-08-03 | 阅:  转:  |  分享 
  
有关《水浒传》的错误评论辨正

(作者:河南省唐河县刘军义)

从很多资料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评论:《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它揭示了“官逼民反”的主题,叙述了一个个梁山好汉“替天行道、杀富济贫”的英雄故事,塑造了一个个不朽的、性格鲜明的英雄形象等等。细读这部名著,对这些评论,我实难苟同,原因如下:

一、梁山一伙并非“农民起义”

《水浒传》叙述的宋江一伙并非农民起义,而是写了小强盗群体、逐渐汇聚发展而成大强盗群体、直至最后灭亡的过程;他们的斗争目的也不是贫苦农民为生存同官府进行直接斗争,去争取生存条件或生产资料;主要是写了一些社会闲散人员,为了个人或小群体的私利打家劫舍、掠州扰县、逐渐汇聚成盘踞一方的山大王的故事;他们的斗争目标不是想让统治阶级改变什么,而是有着想盘踞一方过不劳而获的逍遥生活,即“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银、整套穿衣裳”的狭隘追求;……据此种种而论,梁山一伙并非农民起义。

二、非“官”逼“民”反。

梁山一伙绝大多数绝非良民,有很多不是农民,上梁山的方式多以通匪、杀人等犯罪后躲避追捕、或是败于梁山军被捉后而投降,还有一些人是被梁山一伙用黑社会手段逼上梁山的。

三、“劫富济贫”的错误及虚伪。

从原著描写来看,梁山一伙不仅劫富也劫贫、还害命;济贫是无稽之谈,他们劫获的大多财物或坐地分赃、或供团伙消耗,或毫不吝惜地按所谓的“义气”赠给他们认为应该赠予的人,绝不用于济贫。

四、“替天行道”的荒谬。

梁山一伙标榜替天行道,其实非也!“天”在封建社会多指皇帝或以皇帝为中心的统治集团,梁山一伙割据一方,对抗政府、扰乱社会、打家劫舍而图财害命,其所作所为不仅破坏了地方的稳定,也给老百姓的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他们并非是造福一方,而是祸害一方!说“替天行道”实在荒谬!恐怕是替“自己”行“私欲”之道吧!

五、“好汉”不“好”。

水浒传是以描写江湖草莽为主要对象的经典小说,它所站的角度自然是江湖草莽一方了,所以“好汉”的标准,当然是以强盗的眼光来衡量,那些“强盗”眼里的“好汉”,可想而知是什么人了。

六、宋江、吴用并非正面形象。

作为草莽的头目,他们的心机、手段自有超越小强盗的江湖法则:宋江、吴用具有的“非常的算计”和“狠毒的心肠”,小头目们自然望尘莫及;他们的所作所为,处处说明他们不是正面形象,如赚秦明、卢俊义等人入伙,手段极不人性化、很不人道,可以说,这部小说,把黑社会老大的形象塑造的非常经典。

......

以上这些,仅仅是我个人对《水浒传》的一点认识,作为名著,他当然有很多值得我们探讨的地方,我们要正确认识这部小说的社会价值:1、他让我们认识到了江湖文化现象及宋代的一些社会现实,感受到黑社会组织的残忍狠毒(杀人、吃人等现象),更深层次上说,还能让我们从反面能体会到,如何去做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2、该部小说是古白话小说的典范,它的经典语言值得后人借鉴;3、该部小说的内容独特,是描写强盗之作的巅峰作品,给后人创作黑道方面的作品,提供丰富的写作借鉴;4、该小说整体结构有机而活泼,它的故事叙述环环相扣,独立小故事与整部大故事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且故事叙述错落有致。总之,正是由于这部小说独特的文学价值,才使得那么多的后人对他着迷、并不厌其烦地对它圈点评论。客观的说,任何作品都有它的思想局限性,只有科学分析、深入挖掘,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思想文化价值!

——作于2014年8月3日

献花(0)
+1
(本文系刘军义999原创)